译学相关论文
本文对布莱恩.哈里斯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颇具争议的“自然翻译”理论及其发展进行了评述。文章介绍了“自然翻译”理论的产生......
<正>2013年9月21日上午,第15届全国科技翻译大会在大连民族学院隆重开幕,历时3天。参会代表120人,出席大会的领导有大连民族学院院......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引言翻译史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译学传统发展以及将来构建新的译学体系有着......
本文基于换译现象的分析,将换译的特点归纳为双语语形矛盾,语词相异,语值极似。从符号学之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探究了换译的......
本文根据译学中语境移植的概念,从跨学科角度,在“传统建筑元素植入再造”与“跨文化语言移植”两者转译相似性的基础上,研究建筑......
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是人存在的领地。那么,在这个家园和领地里,翻译是什么?是这个家园的迁移,还是它的重新......
摘要西蒙是加拿大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的著名学者和女权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她探寻了翻译的性别隐喻传统,重新阐释了包......
摘要 “化境”说是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核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的翻译界所瞩目,经常与严复的“信、达、雅”和傅雷先生的“神......
翻译在中国之没有地位,是自古已然的事。中国的翻译老祖宗唐玄奘叨了佛经的光,后来给封了法师,否则恐怕象皂隶、差役一样,只是一个“舌......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英文影片进入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而对于同一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则出现了“一国三译本”的......
【摘要】传统译学强调忠实,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各种经济贸易活动,由于其文体、风格不......
日汉口译研究是翻译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子学科。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梳理汇总。本文首先对国......
"《红楼》译学"是红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已有40年的发展史,其中红译研究专著又是"《红楼》译学"的支柱性成果。文本把"《红楼》......
一、引言 人们对于翻译比喻的喜爱和认识,往往停留在单一、彼此孤立的层面,至今未能把它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来全面、系统地开发和......
中国翻译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周朝时,我国就有佛经翻译的活动存在,佛经翻译对日后我国的翻译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是我国的译学的......
翻译是译家长期讨论的问题.许渊冲教授首先提出"发挥译语优势".英泽汉,即发挥目的语汉语优势;汉译英,即发挥目的语英语优势.那么,......
《中国译学大辞典》历时五年,集150余位国内学者,收录译学术语1900余条,介绍和评述70部中国译学著作和30篇西方译学著作,附录数以......
哲学是翻译研究的营养钵。译学的认识属性与知性构式是伴随着20世纪下半叶哲学发展而发展,可以说,是哲学认识属性与知性构式在翻译......
就我国近现代诗歌翻译为英文,从语言形式、诗歌神韵和译者主体性三方面探讨汉语诗歌英译中的“损失”问题。汉语诗歌英译应注重保留......
翻译的各种定义呈现出翻译本质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在语文学范式参照下,翻译的本质就是再现原作的艺术创造;在结构语言学范......
作为译学界的新课题,翻译的主体间性的研究结果能更好地揭示翻译的本质。近年来,翻译的主体与主体间性问题研究逐渐受到译学界重视......
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训读是日本人读解中国文献时采用的特殊的直译法,根深蒂固地植于日本人的头脑中,但江户时期的著名学者荻生徂徕对此提出质疑且否定训......
中国译学研究时间跨度大,研究内容丰富. 在译论研究关注度日益增强的今天,如何构建中国当代译论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论题. 张柏然、......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哲学家,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之一。胡适先生博学多才,思维活跃,不但在中国......
<正>随着人们对口译理解的加深和对口译人才不断增加的需求,目前我国口译界对口译教学和口译人才培养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国内少......
本文从标志译学的成熟、符合辞典学要求、对译学作出重要贡献与不足之处四个方面论述了《译学辞典》之得与失。
This article dis......
中西翻译美学一直深深影响了中西翻译实践。中西美学有相似之处,如两者的起源均与哲学有关,都与文艺美学密不可分;亦有不同之处,如......
分析我国目前译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新世纪我国译学建设的几点思考:融合中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的精髓;加强跨学科的渗透......
随着国际译学研究交流日渐频繁,大量国外译论被引入。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价值似乎被渐渐忽视。本文主要以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古诗词英译中的等值问题,强调了语言训估 对实现汉语古诗词译文等值的重要意义。 就汉语古诗英译而......
学位
翻译研究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拘泥于文本内分析,即分析原文本与译本之间的忠实对等问题,所以过去的翻译研究关注较多的是语言层面......
在当代翻译理论中,“等值论”(theoryofequivalence)对我国译界及翻译教学影响颇大,特别是从80年代以来,有关翻译等值的研究与讨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论文通过梳理译学的文化转向的嬗变轨迹,探讨其内在机制和动因,揭示译学文化转向的方法论意。(一)翻译性质的变革。(二)学科范畴拓......
为推动逻辑翻译学的发展,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翻译学的内涵,举例说明了逻辑翻译观运用于翻译的有效性。......
本文从编纂《译学辞典》的视角把译学的发展和形成的体系分为“一体三环”。一体就是译学本体,这是千百年来不断孕育,不断壮大、不......
变译研究是译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因其新,也许就难以尽善尽美。笔者细读《变译理论》,发觉其中有两个问题让人困惑,本文提出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