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思想相关论文
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也是阳明心学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晚清至民国阳明学复兴运动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是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从当代视角解读王阳明的一部人物传记作品。在该书中,著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在讲述......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更是中国武术的典型代表......
知与行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儒学思想体系研究的重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将“知行合一”确定为核心内容。当代思想教育的重点仍是......
摘要:孙应鳌乃有明一代大儒,亦是黔中王门重要人物。其家世由屯戍武职人员转为地方文化世家,适可反映边地社会国家军事集团向地方士人......
蒋信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著名的心学学者,先后求学于王守仁和湛若水,并在湘、贵、川等地广泛地传播心学,极大地促进了心学在三地......
张元忭的心学作为一种救世之学,是在充分吸收阳明心学和传统《易》学思想基础上,出于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个人独特的体悟、交游讲学经历......
生活在明代末期的王阳明是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思想上,他上承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与此同时......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学界多将汤显祖的美学概括为“情本”美学或“唯情论”美学思想,并逐渐为其贴上了“以情抗理”的标签......
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史上,宋明理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理学派与心学派之间的思想交锋对后世影响深远。程朱学派通过把现实生活......
本文以《南赣乡约》为重要切入点,从多角度对阳明在南赣地区的乡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利用现有关于阳明治赣期间的重要历史资......
陈白沙乃明代心学之肇始者,他的思想承前启后,存留着前一代思想家的印记又启迪着后来的心学。“先生之学,以静为门户”,“主静”学说是......
王畿作为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重要弟子,其思想之于阳明心学既有继承又有拓展。他对其师说是“接着说”,而非“照着说”,在延续了阳......
主体性问题一直是中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西方整个近现代哲学都是力图摧毁宗教神学对人的贬斥,围绕高扬人的主体性展开的,主体性观念......
袁甫是陆九渊的再传弟子,其《蒙斋中庸讲义》是《四库全书》四书类中,唯一一部现存的陆门学派的著作。袁氏认为《中庸》一书“无一......
蒋信(1483—1559)是明代中晚期的著名心学家、教育家。《明儒学案》将蒋信归入楚中王门,但本论文认为应该归入湛若水门下。蒋信的......
陆王心学作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宋明之际与理学并立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天人关系是宋明之际的主要哲学命题,针对于程朱理学提倡......
16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心学”与“理学”互相交融的时代。“心学”经王阳明的发展,以及其弟子的继承与发扬,逐渐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显学......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归结之词,也是晚年之定论。在明代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儒家学者们基本上都避行于得君行道而偏向于从......
杨简是陆九渊的高徒,对其师的心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具体而言,杨简不仅全面继承了陆氏心学的基本主张,而且强调心学旨趣与儒家......
贺麟的新心学是在总结中国现代“新儒家”哲学思潮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融合的产物,在批判吸收前人思......
王阳明心学思想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对于我国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振兴国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万历三十八年,钱谦益北上京师参加会试,考官向他出了一张关于性善恶之旨的试卷.钱谦益在试卷中表露出的主导思想是"无善无恶",他走......
马克斯.韦伯把西方现代文明的确立归因于新教伦理,贝拉则是从文化传统中寻找日本现代化的精神渊源。贝拉认为,日本德川时代二宫尊......
韩贞是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他继承王艮、王襞率性而为和心之妙用的思想,十分重视人心对于人的行为的主宰作用,倡导人发扬主体精神,解除......
王门后学因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内在矛盾而分化,并因此而诱发了一系列哲学论战;其中,关于"本体工夫之辩"和"性善本体与心体无善无恶......
邹元标乃江右王门后学重要代表人物,但目前尚未形成学界研究的热点。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大多数视角仍然主要集中在他的哲学思想方面......
袁宏道在明万历二十六年之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佛学思想上由禅宗转向净土,在心学思想上由左派趋向右派,人生观也......
王安石的心学思想表现为在由人心做主的前提下确立道义的准则,与一般儒者恪守封建的伦理纲常而画地为牢的思想观念有着显著的差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