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后学相关论文
晚明泰州学派后劲焦竑面对晚明王学空谈性命、玄虚而荡的现状,从王学内部理论出发对阳明后学作出修正。焦竑承接阳明及其后学基本观......
林兆恩是融合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思想家,一生倡导"三教合一"学说,然其"三教合一"思想最终以"归儒宗孔"为根本宗旨。通过......
面对王阳明建立的“游艺”之学,如何解决心性和文艺之间的对立矛盾关系,阳明后学在困惑和矛盾之中进行了探索,大体提出了两条路径:一是......
晚明面对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王阳明以儒为本,佛道为用,汲取佛道二家合理成分建立新儒学,其对三教的融通态度和努力,被后学所继承......
阳明后学中王畿是至关重要的一位流派性代表人物,其“虚寂感通”的理论融摄了佛道二家的哲学思考。王畿以良知为“范围三教之宗”,......
“致良知”作为阳明及其弟子后学内进德以修己、外亲民以教化的共同宗旨,是16世纪中国思想转折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仅限于理学,......
程朱理学对心性关系的阐发方式是以性为体、化心为性、化人心为道心。这种思路在将外在的具有普遍性规定的“天理”上升为绝对道德......
“现代性”发端于启蒙时代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积极肯定与张扬,是目前文明程度最高、进步空间最大的伦理文化资源.中国的“现代性”......
杨东明(晋庵)是阳明后学中北方王门的重要代表,在阳明学分化发展,甚至是整个中晚明理学的衍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围绕理气论、心性......
阳明后学的分野一直受到关注,王阳明融《易传》《中庸》《大学》合内外思想为一炉,通过创造性诠释“格物致知”以纠宋儒务外而遗内......
理学史著是认识宋明理学存续发展演进的基本依据之一,但由于理学史著撰写者所秉持的理学史观的差异,不同作者笔下的理学发展呈现出......
作为构筑形上学与心性论体系重要的思想资源,道家、 道教所阐释的天人性命之理受到宋明理学家普遍的重视.阳明学兴起之后,阳明学士......
摘 要:阳明心学作为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思想,在我国哲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心外无物,心外无法”以诚意与良知搭建起发展......
高攀龙是晚明东林学派重要创建者。他生活在激烈动荡变化、危机深重、“天崩地陷”的晚明时期。在当时学术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
阳明学以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命题,建立起了一个博大而精深的“心学”体系。在深化了儒......
颜钧(1504~1596),号山农,江西永新人,明代后期泰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州学派是阳明后学中具有平民意识和宗教化倾向的学派,其......
管志道为晚明阳明后学中著名学者。他倡导"无善无恶"说,并与东林学派学者顾宪成就此做过争论。管志道认为,"无善无恶"是指性之原。而性......
摘 要:漳州是紫阳、阳明二圣过化之地,文化底蕴深厚。明代中后期的100多年间,先后有黄直、何春、陈九川、施邦曜等一批阳明门人莅漳或......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作者:[日]冈田武彦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简介:该书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
颜鲸(1514-1589),字应雷,号冲宇,浙江慈谿人,学于山阴王畿,为阳明第二代弟子。又以生于慈谿,自小受慈湖学派的影响,是以兼宗“慈湖”......
《圣学宗传》是阳明后学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别号海门)为传扬心学所著的学案体的学术思想史书。此书共计十八卷,大体可分为四部......
为研究晚明“无善无恶”说之于是时学术范型的影响问题,以王龙溪、李贽、黄道周等的思想为中心进行阐释。研究认为,李贽通过“童心......
阳明后学在南直隶地区的书院建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建书院以讲学,自州府至乡村广建书院,自由讲学,传播义理,此是主要形态;二......
作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与阳明心学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他曾经参与迫害何心隐,禁毁天下书院,打击讲学活动,却......
潘士藻系晚明著名思想人物,亦为当时文坛活跃分子,尤重友谊,所交皆一世名士。潘士藻师承泰州学派耿定向,属阳明后学,亦笃信李贽之......
张岱的学术观十分开放,在继承阳明及其后学的基础上,博采众家、兼收并蓄,这尤为体现在工夫论层面。在工夫论层面,他对“悟与修”“......
摘要:郭子章(1543—1618),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蠙衣生,江西泰和人,是继王阳明之后的又一位堪称文武全才的人物。郭子章一生政绩显赫,任贵州......
晚明儒家赵维新隐居于山东聊城乡野,不求闻达,潜心问学,得心学大要,以顿悟为教,以道援儒,汇通佛儒,体现他作为北方阳明后学重镇对......
王龙溪与罗念庵往复多年的思想争议,其分歧在于对良知不同体悟背景下的各说各道,二人分别发挥了阳明致良知教顿悟与渐修的两个方向......
王阳明去世前后,孙应奎在王门中的地位并不低,可钱德洪等人在编纂《阳明年谱》时却有意无意地对他作了淡化处理,黄宗羲又不加甄别......
自明代中叶以来,基于"良知自见"的阳明心学开始对程朱理学发起反动,加上明末时期盛行的"儒佛调和论"思潮,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晚明"......
王阳明的“良知”概念,虽然被阳明后学的学者们广为解读并阐释,但依然是作为一个道德形上学的概念而存在的,伦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这......
阳明心学的产生不仅掀起了明代思想界的惊涛骇浪,而且对当时的文学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乃至后世以及域外近代文学仍受其沾溉,......
中晚明王、湛两家学说并驾齐驱,身为湛甘泉及门弟子的唐一庵糅合了两家学说而别为一义,体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其思想值得研究,对于......
2017年8月15日至17日,第五届知行论坛暨文化复兴与阳明学的当代传承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贵阳孔学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贵阳孔学堂......
<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
阳明心学具有维护前现代观念与敞开现代性可能性之两面性。这表现在:一方面,阳明心学是竭力维护三纲五常、忠孝一体等帝国价值观及......
传统儒学存在着神秘体验的成分,阳明后学中亦有此种思想倾向。阳明后学中的神秘体验都指向神妙道体,在悟得神妙道体后又能汲汲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