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对太极拳的影响及具身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更是中国武术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流传几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对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传承;二是发展。传承的意义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了解其“从何而来”;发展,则是为了更好地“走下去”。然而,纵观武术学术界关于太极拳起源考,陈王廷究竟为何创出太极拳?太极拳的思想理论体系究竟从何而来?武术历史文献中有许多“碎片式”的脉络,却并没有清晰脉络的谱系式太极拳思想理论起源考证。阳明心学影响了戚继光、俞大猷、程宗酋等一批明末优秀军事家、武术家。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而太极拳的练法、用法、技术以及理论思想里处处有“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学思想的影子。那么,阳明心学是否对太极拳的思想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与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之间是否有千丝万缕的脉络传承联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针对阳明心学对太极拳的影响以及阳明心学在太极拳中的具身化表现进行分析论证。本文的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其中收录的公开发表的阳明心学、太极拳起源以及具身化等方向的科研论文以期为本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为论文撰写提供重要资料。二是查阅史料,阅读了大量文献古籍,从《王阳明全集》六卷中整理出王阳明心学思想内容与致良知、知行合一有关的核心论述;在张居正《张太岳集》四十七卷中有查找出其对阳明心学的论述和观点,查阅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八卷以及《止止堂集》等文献,找出其中与阳明心学有关的思想内容,查阅《太极拳谱》、《中华武术大辞典》等多部太极及武术类著作,查找并分析太极拳与戚继光武学的共同点并对其进行推测及论证。三是查阅明清时期至现代对于阳明心学、阳明后学及其思想流变以及他们与太极拳创拳人陈王廷之间的大量碎片式文献,并将其整理分析。以论证阳明心学对太极拳形成的直接影响,以及阳明心学在太极拳中的具身化体现。同时运用访谈法,请教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位相关专家,并请关于太极拳起源、阳明心学以及具身化等相关问题并请教了本文从构思到实践的可行性等问题。
  通过梳理考据阳明心学与张居正、张居正与戚继光、戚继光与陈王廷之间的人物脉络关系,可以发现张居正对阳明心学的态度,张居正在《张太岳集》中多次推崇阳明心学,他本人亦是将阳明心学精髓具身于言行中的;戚继光是阳明心学的真正践行者,他将阳明心学的精髓融入到练兵、练将、军事战略思想以及军事技术等方方面面;陈王廷作为戚继光军事武学的继承者,不但继承了其武学思想及武学技艺,更以阳明心学“致良知”、“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创编了太极拳。
  通过梳理湛若水与唐枢、唐枢与许孚远、许孚远与刘宗周、刘宗周与黄宗義以及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间的传承与联系的人物脉络,可以辅证阳明心学与太极拳二者之间的确有历史环境下早就的思想脉络传承的谱系。
  通过对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与太极拳技法、演练方式、练习方法、技击用法、理论中等多个方面所体现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进行阐述,发现太极拳是阳明心学在武学领域的具身化体现。
  太极拳作为阳明心学在武学领域的具身化体现之意义:阳明心学是深刻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之体现,在世界哲学思想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许多中外名人都曾受益于阳明心学。如:孙中山、曾国藩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拥趸;《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一书,亦是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经营事迹及其中贯穿的阳明心学思想内容。
  另外,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心灵的状态,而“致良知”在关注心灵状态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而心灵状态与行为活动相一致才是人格完善。换言之,“知行合一”即是身心合一,人格完善的有效路径。太极拳作为阳明心学在武学领域的具身化体现,习练太极拳能够有效地体悟阳明心学思想,以其作为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了解隐性自恋对疼痛面孔和中性面孔的注意偏向机制以及对其疼痛共情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点探针任务结合疼痛评估任务评估隐性自恋者注意偏向差异及对其疼痛共情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使用眼动设备来追踪被试在观看图片刺激材料时的注意变化机制,从更深层次研究隐性自恋个体与在与他人进行疼痛共情时采用的认知模式,以及此认知模式如何影响隐性自恋者的疼痛共情。
  方法:实验一,选取大学生被试136名,首先完成HSNS量表和PANAS量表,随后进行点探针任务和疼痛评估任务,疼痛评估任务以疼痛程度评分作为行为
人们对自我信息的加工并不是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实际上人们对客体进行加工时经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效应,通过对信息的选择以及评价产生自我欺骗,并且将来在完成某些任务会提高自己的成功率,这种先前产生的胜利感会影响随后的任务,从而会产生一种“赢家效应”现象。其中自我欺骗的模糊反馈理论支持这个现象,并且情感过滤器在自我欺骗的产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证实自我欺骗产生后的“赢家效应”;其次使用模糊和精确的反馈性质探索自我欺骗的模糊理论和情感过滤器;最后探索模糊和精确反馈产生不同自我欺骗程度的内在神经机制。
研究目的:许多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都能延缓认知衰退,而太极拳作为一种多模式身心运动,它的生理、认知、社交、冥想成分可以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对于延缓认知衰退的作用优于其它体育运动。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太极拳与一般有氧运动如何改变与任务转换相关的大脑功能反应以及这些功能反映的变化与任务转换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一个典型的任务转换范式比较太极拳和步行锻炼对老年人任务转换功能的不同影响。本研究希望通过影像学的角度分析太极拳不同于一般有氧运动对老年人任务转换方面的脑机制,并进一步探讨老年人认知平衡双任务能力的影
研究目的:
  研究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运动调控老年小鼠海马自噬中的作用,为老年人通过科学运动延缓脑衰老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16月龄健康雌性ICR小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有氧运动组(EXE),有氧运动+Compound C组(E+C),每组各7只,CON组小鼠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运动干预,EXE组和E+C组进行为期4周的有氧运动训练,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唐手拳发源于湖北省天门市,作为一门古老的拳种已有300余年历史,是一项具有技击性、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优秀传统武术。现如今,唐手拳主要在天门、苏州、太仓等地传播,随着该拳种在国家武术赛事上声名鹊起,它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13年,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唐手拳被列为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了解唐手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承发展现状,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
目的:在当今体育强国建设大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田径400m项目上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和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贡献了积极力量。为进一步提高高校400m运动员成才率和壮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本文以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为研究对象,以13—19届“全国大田赛”获甲A组400m前八名且成绩达一级水平以上的运动员和其主管教练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运动员28人(健将9人,一级19人),教练员20人。对促进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内、外
贯彻落实《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条例》等促进体育健康发展战略,并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研究如何便捷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喜闻乐见的体育服务,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精神,切实做好服务供给和服务反馈等工作,在供给的全过程中,积极研究创新的供给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实现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研究法,根据协同创新理论,从工作机制、体系、模式出发,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
健身气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于在2000年成为我国第97个体育项目,2017年健身气功首次进入全运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都提到“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综合性运动会的大力推广,使得健身气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健身气功赛事与媒体协同发展的路径,使其更符合当今多元化社会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求,为健身气功项目发展添
在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国民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其中有许多人群选择太极拳这项运动进行健身和养生。我国太极拳流派众多,洪式太极拳就是众多太极拳流派中最年轻的一个,它是由太极拳理论家、技击家、一代宗师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个武术拳种,应具备丰盈的文化内涵、强身健体的功能,同时还应有防身和技击的本质属性。一个拳种要想有生命力,要想朝阳化、国际化,它应该能够契合当代习练群体的健身、养生、技击等多项功能。洪式太极拳起源于山东,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与发展到全国各地,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
自2009年来,国家大力整顿足球风气,并开始发展校园足球,迎来了足球运动的新高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工作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我们要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学质量,应从特色足球学校足球课堂教学质量抓起。广西共有578所中学评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分别是2015年175所、2016年137所、2017年171所、2018年95所。随着特色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学校应该把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