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做文章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作文往往牵涉到学生诸多能力,如分析理解能力、审题立意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些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是能够提高的,如审题能力与构思能力等。而有些能力则是需要慢慢积淀的,如分析理解与表达能力等。
  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主要是指“披文入境”去分析和领会命题或材料的题旨,进而确立写作主题的能力。只有准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因此,审题与构思,可以说是作文的关键两步。但是,这两步也恰恰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颇感为难、失误最多的两步,尤其是面对现在高考普遍采用的新材料作文。
  作文的审题与构思,既是能力,也是技巧,有方法可循。抓住关键词做文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例如下面的一道高考新材料作文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曹文轩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是最近某市统一考试的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这道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有曹文轩先生的一句话,貌似简单但哲理深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作文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认真审视,把握材料主旨,确保审题准确非常必要。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从反面阐释的一句话。如果从正面来表述,那这句话应该是“只有经过凝视的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很明显,“凝视”“世界”“意义”这三个词是这句话的内涵所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词”,而其中又以“凝视”最关键。
  “凝视”相对于“扫视”(眼光快速向四周移动)而言,是指聚精会神地看、神情专注地看,其核心是看仔细、看清楚;“凝视”既是外在的行为,也可以指内在的体验。
  “世界”既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既指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它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如生活、人生、生命等)。
  “意义”既可以理解为某种行为所能带来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人们对意义的认知和对人生的一种认识;也可以理解为人对自然或社会的认识,或者人给各种事物赋予的含义。
  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关键词的基本内涵图示如下:
  通过对这三个关键词的诠释,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曹文轩的“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这句话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凝视世界,发现世界的意义”,这既是材料的要义,也是我们作文要表达的主旨,这个方向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那么至此,可以完成作文的第一步——审题。
  但是,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能够抓住甚至忽视了材料中的这三个关键词,甚至与“凝视”毫无关联,想当然地无中生有,随意更换,转而去写“奋斗的人生最美丽”“要敢于拼搏”“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用发展的眼光凝视世界”等,审题已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再按照这样的主旨去构思作文,那当然就渐行渐远了,真可谓“下笔八百言,离题几万里”。
  审题之后,便是构思了。那么,如何构思呢?我觉得“抓住关键词,围绕核心概念做文章”不失为一条便捷的途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凝视”“世界”“意义”这三个关键词中,尤以“凝视”为核心概念。那么,我们不妨认真来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①“凝视”的实质是什么?
  “凝视”相对于“扫视”而言。从材料的内涵来看,它告诉我们,“扫视的世界毫无价值”,“凝视的世界才有意义”;从性质上来看,凝视表面上是一种行为,而实质上却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一种心情,甚至还可以是一种境界。
  ②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或现象是“凝视”?
  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凝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自然到社会,从生活到人生。因此,我们可以将思维的触角伸向自然、社会、生活与人生的方方面面。比如:
  阳光,是太阳对大地的凝视;同情,是善良对不幸的凝视;快乐,是幸福对真情的凝视;回忆,是当下对往昔的凝视;坚韧,是勇气对挫折的凝视……
  这样来思考分析,我们的思维就立即变得开阔辽远了,作文的思路自然也就能够由此打开。如果写作议论文,我们既可以从“扫视”与“凝视”的不同意义的对比来展开,也可以根据“凝视”的实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如果写记叙文,那么我们可以就其中的某一个方面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来加以表现,如“同情是善良对不幸的凝视”等;如果写议论性散文,那可供施展的空间就更大了,完全可以写得纵横捭阖。
  由此可见,把握概念,抓住关键词做文章,不仅是确保作文审题准确的技巧,更是谋篇布局、打开行文思路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一篇考场作文要想取胜,必须重视文章开头的雕饰。如果开头能在第一时间扣住阅卷老师的心,那就掌握了主动,也为考场作文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秀的作文开头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笔者就以近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开头做些剖析,以期给考生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 不枝不蔓之火力全开落题法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作文时,开头或点明主旨,或引出文章话题,或提出中心论点,或表明个人主张,或点明事件发生之时间地点和写作背景等。开
期刊
作文写作一直是高三学生提高高考语文分数的瓶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尤其是中等偏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各位方家进行了多方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笔者在高三教学实践中感到这些方法的指导对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到了真正写作时,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作文水平依然原地踏步,难以提高。  笔者执教高三已达二十年之久,每年都是新接高三,每次看到新上高三的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材料老朽,语言干瘪,构思无趣,
期刊
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涵盖语言、文字、思想等诸多领域。它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文缺失、人心浮躁、戾性日张、道德惟危的现状引人忧思。如何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且让我们来看看各省市高考命题人是如何各显神通,巧妙地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与当下高考的相关考点智慧对接的。  一、判断文学(文化)常识正误  广义的文学常
期刊
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语文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学习语文,首要任务是学会熟练而准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正如作家孙犁所说,要“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要经常“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自己的语言。  作为对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终端评价的高考,自然重视对学生锤炼、打磨
期刊
“联系《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这是2015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的第一题。  我们一般会先读诗句找其中作者“开颜”的原因。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中“风景”有开颜的原因藏在其间——我一直喜爱街西的“闲”的风景。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这样的美丽景致确实能够成为作者“开颜
期刊
成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之一,正确运用成语,特别是根据语境,正确地加以分析、辨别、判断和选择,是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及运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语文试题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成语辨析运用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常用成语本身意义准确理解的考查和对近义成语、形近成语区别运用的考查。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了解高考成语误用试题的类型,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训练并提高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是
期刊
【作文题】(苏北四市联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思路点拨】  这道题是哲理型材料作文,必须抓住材料的核心含意。  材料有两则,可以采取先分后合的策略。  首先要分析马克思的话中的几个关
期刊
记得15年前我的一名学生在作文里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描写他小学时全班同学到市区公园游玩下车时的情景:  “车门一打开,我们便像狗一样地冲向公园大门。”  看到这句话,不禁问:堂堂一名高中生,连最起码的情感色彩都分辨不清——竟将自己比作“狗”,还要他的小学同学们跟着受“牵连”,实不应该啊!  这名学生自此便因这句话被我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至今都没有忘却,连他的姓名、模样。这没有忘却的原因可能还有我平时的担
期刊
【作文题】(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正在走向“后物欲时代”,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是近几十年的突出现象,物质富足之后精神空虚和无聊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东西方的贵族解决所谓的“富裕挑战”,其成功的道路都是致力于提升人的精神追求。古典教育的内容是教人如何生活的,而现代教育在这方面就绕了个大弯,却是教人们如何工作的。留心一下周边的成年人,有多少毕业
期刊
考点一:塑造形象  [内容阐述]形象有客体与主体之分,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可以描绘的物象;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中带有浓郁感情的人物形象,可以是诗人,也可以是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作为爱国诗人,其笔下形象往往就是自身。古典诗歌形象是意蕴和情感的载体,它与作者思想感情、审美倾向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意义对应关系。比如“水”,可以指绵绵愁思、离愁别绪(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