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六戒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之一,正确运用成语,特别是根据语境,正确地加以分析、辨别、判断和选择,是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及运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语文试题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成语辨析运用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常用成语本身意义准确理解的考查和对近义成语、形近成语区别运用的考查。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了解高考成语误用试题的类型,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训练并提高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是应对高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求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求得复习效果的提高。笔者认为下面六种情况需要引以为戒:
  [一戒褒贬不分,感情色彩混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褒贬不分,感情色彩混不当的错误。例如:
  1.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3.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4.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5.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6.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例1中的“无所不为”指的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由此可见,它是一个贬义词,用在“年轻的科学家”的身上的,显然是不够恰当的。例2中的“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赶过去,多含贬义,这里用来形容“艺术爱好者”也不是很正确,同样是色彩的误用。例3~例6中的“半斤八两”“处心积虑”“蠢蠢欲动”“指手画脚”等成语,都属于贬义误用为褒义的典型例子。
  [二戒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
  还有一些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例如:
  7.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赞叹不已。
  8.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 博物馆里保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0.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11.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12.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例7中的“左右逢源”表示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比喻做事圆滑,这个成语陈述的对象重点在“做”这一动作行为上,而不是“说”得怎么样。例8中的“巧夺天工”意思是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自然,而这里陈述的对象主体是自然界中的“苍山”和“洱海”,强调的是大自然艺术技巧的高超,非人力所能达到,所以应该使用“鬼斧神工”,而不是“巧夺天工”。另外,像例9中的“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而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例10中的“洗心革面”,表示彻底悔改自己的过错,例11中的“汗牛充栋”本义是形容书籍很多,例12中的“炙手可热”是形容人的气焰旺盛,权势很大,这些成语用在现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显然是弄错了它们适用的对象。
  [三戒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
  一些成语的使用错误还表现在对成语的内涵不清楚,对成语的意义不理解,以至于犯了主观臆断,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
  13.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15.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6. 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
  17.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18.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形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19.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20. 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例13中的“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而命题者将其设计为“强人所难”之义,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故错误。例14中的“首当其冲”是指某事物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而不是仅仅表示“首先、最早”的意思,所以也属于望文生义。其余的,像“万人空巷”,它并不是说人们都从小巷里回家了,而是表示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家里出来,聚在一起,参加庆祝或欢迎等盛况;“耸人听闻”的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感到惊异、震动或害怕;“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火中取栗”表示替别人冒险,白吃苦头自己还没有得到好处;“一劳永逸”指的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了,以后就不再费事了”;“车水马龙”指的是“车马很多,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涣然冰释”是比喻相互间的前嫌、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而不是原句所说的“冰块解冻”,这些词语的意义都非常明确具体,但是用在现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显得牵强附会,很不贴切自然。所以,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才不至于望文生义。   还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前后矛盾等不符合语法或逻辑的现象。例如:
  21.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22.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使,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了大坝。
  23.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4.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例21说的是成都五牛俱乐部的实力很强,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而“望其项背”的意思是“比得上、赶得上”,多用在否定句当中,因此它不合乎语法和逻辑;例22中的“安步当车”表示心情闲适平和,不慌不忙地慢慢步行,与抗洪抢险的紧急状况很不协调;例23中的“莘莘学子”指众多求学的人,与前面的“一位”相矛盾;例24中的“如数家珍”意思是“像数自己家里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而该句陈述的事物就是自家的密件,再用自家珍宝作比,显得不符合情理,让人费解。
  [五戒喧宾夺主,主客尊卑颠倒]
  一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它们特定的使用条件,尤其是它们适用的对象之间的种种关系,否则,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关系混乱的错误。例如:
  25. 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26. 王小海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同学学习。
  27. 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28. 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25中的“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多用于自己这一方,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谦敬失当。例26中的“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而这里则颠倒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例27中的“如坐春风”比喻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例28中的“抛砖引玉”是谦辞,多用于自己一方,它们用在这里同样是颠倒了主从或尊卑关系,是不正确的。
  [六戒叠床架屋,累赘多余]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由于某成语已经包含了某个语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再一次重复了该语义,结果造成语义重叠,被称为“叠床架屋,累赘多余”。例如:
  29. 看到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30. 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别人,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不虞”是“没有料到”,与前文“没有想到”重复)
  31. 李晓红从痛苦中苏醒过来,老板对他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变本加厉”的意思是比原来更加严重,不能再加“更加”)
  以下语言都存在“叠床架屋、累赘多余”的毛病,请自己尝试加以分析: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许多难言之隐的苦衷。
  许多莘莘学子。
  让人贻笑大方。
  使人民生灵涂炭。
  还记忆犹新。
  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
  独自孑然一身。
  目前的当务之急。
  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
  使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津津乐道地说过没完。
  好像如芒在背。
  责无旁贷地责任。
  感到自惭形秽。
  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
  任重道远的责任。
  众多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
  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其他文献
人生是一次旅途,途中你要走许多的路,也要过好几座桥。走着学习的路,过考试的桥;走着青春的路,过恋爱的桥;走着无悔奋斗的路,过实现梦想的桥……无论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桥,旅途中要带着信念,努力坚持,学会微笑。  我们一直在走路过桥,高考也是其中一座。有人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场上到处都是对手,最后拼尽全力挤过桥去的才能走上平坦大道,落在后面甚至掉下水去的过桥人生活则会一片灰暗。其实我觉得
期刊
给出一段文字,中间空出几处,要求补写恰当的语句。全国卷的命题者似乎偏好这种补写题,多年来都不忘命制,2014年和2015年新课标卷Ⅰ和Ⅱ自然少不了。  如何做好这种题呢?从理论上讲,一段文字应该有一个中心,不管表述如何曲折,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中心。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补写题有灵活性,做题前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才能心中有数,避免顾此失彼、随意用笔。然后分析空白处的上下文,瞻前顾后进行补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闺怨宫廷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阅读诗歌,可以从内容入手,先尝试根据一首诗歌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这首诗大致采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考生整体把握诗歌
期刊
【命题规律】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几乎每年必考。分值一般为3~6分。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语句含意题,常见的提问方式为: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期刊
重要的名篇记诵存在高耗低效的尴尬。如何有效解决此问题,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 提升背诵默写的效率  备课首先要解决的是名篇的记诵效率问题。记诵效率依赖几个要素:一是诵读增加语感,尤其是有记忆任务的诵读能增加诵读的效率并能推动记忆任务的完成。二是试误发现问题,试着在草稿纸上默写,容易呈现记诵的错漏,这些错漏是学生自身可以辨别并能部分改善的错漏。三是同桌纠错补缺,同桌纠错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好处是
期刊
一篇考场作文要想取胜,必须重视文章开头的雕饰。如果开头能在第一时间扣住阅卷老师的心,那就掌握了主动,也为考场作文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秀的作文开头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笔者就以近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开头做些剖析,以期给考生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 不枝不蔓之火力全开落题法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作文时,开头或点明主旨,或引出文章话题,或提出中心论点,或表明个人主张,或点明事件发生之时间地点和写作背景等。开
期刊
作文写作一直是高三学生提高高考语文分数的瓶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尤其是中等偏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各位方家进行了多方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笔者在高三教学实践中感到这些方法的指导对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到了真正写作时,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作文水平依然原地踏步,难以提高。  笔者执教高三已达二十年之久,每年都是新接高三,每次看到新上高三的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材料老朽,语言干瘪,构思无趣,
期刊
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涵盖语言、文字、思想等诸多领域。它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文缺失、人心浮躁、戾性日张、道德惟危的现状引人忧思。如何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且让我们来看看各省市高考命题人是如何各显神通,巧妙地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与当下高考的相关考点智慧对接的。  一、判断文学(文化)常识正误  广义的文学常
期刊
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语文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学习语文,首要任务是学会熟练而准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正如作家孙犁所说,要“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要经常“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自己的语言。  作为对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终端评价的高考,自然重视对学生锤炼、打磨
期刊
“联系《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这是2015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的第一题。  我们一般会先读诗句找其中作者“开颜”的原因。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中“风景”有开颜的原因藏在其间——我一直喜爱街西的“闲”的风景。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这样的美丽景致确实能够成为作者“开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