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重要语句跃入思想的深处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规律】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几乎每年必考。分值一般为3~6分。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语句含意题,常见的提问方式为: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②结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③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技法揭示】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四种类型的语句: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瞳的句子;②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③揭示文本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本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句子的含意一般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深层含义。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有些句子有特定的含义,这往往是指句子的概括意义、警策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阅读文本时还会碰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在文中起到重要作用,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主要有:释词法、还原法、补省法、明旨法等。另外,如果句中明显使用了某种手法,必须明确指出所用的手法。
  【技法剖析】
  一、释词法
  理解语句含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释句子中重要词语。重要词语,有的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有的是指代性的词语,有的是多义性词语,有的是概括性词语,有的是有隐含意义的词语。抓住这些重要词语后,再结合支撑该词语的相关短语、句子,把它们分析透彻即可。
  例1《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议论文)阅读题:请解释文中“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的含意。(3分)
  相关文段: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解说:理解此句的含意,首先要弄清“它”的指代义,这里指的是“文献综述”;其次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不是在重复别人”指的是什么(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整合),特别是“说出自己”是什么意思(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文献综述不是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而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即需要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例2《总想为你唱支歌》(散文)阅读题:本段中“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一句的含意是什么?(4分)
  相关文段: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成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成长的绿洲。
  解析:理解这个句子含意关键在于抓住“大西北”“长不大”“长大”三个关键词语。抓“大西北”主要在于抓住大西北的特征,抓“长不大”“长大”主要在于抓住它们不同于以往的深层含意。通过上下文,我们发现作者重在以“左公柳”、“胡杨林”等体现大西北虽然条件艰苦、恶劣,但却能给人震撼,让人变得坚强的内在品质。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大西北的艰苦环境、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二、还原法
  解释运用了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用“还原法”,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只有探本穷源,才算是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内容。
  例3《母亲的中药铺》(小说)阅读题: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相关文段: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解析:“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运用比喻,喻体的特点是“治疗作用”。在作者眼里,母爱跟中药是一体的,都能“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为此,他感念母亲的恩德。这句话出现在文末,出现在这个位置的语句在全文往往与文本的主旨有关。
  参考答案:①本句运用比喻手法写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三、补省法
  有许多句子,省略了句子中必要的“时地人事与背景”以及对应的方面。理解这样的句子时,要能够根据语境补出省略的时地人事与背景以及对应的方面。还有不少句子,如果只说了“是什么”的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揭示,因此,应结合语境指向求因,提炼内核。凡是字面意思可问“为什么”的,均应在“为什么”上寻求原因,融入答案。   例4《忆韦素园君》(人物传记)阅读题: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
  相关文段: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盯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解析: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要抓住关键词“沉静”和“啮碎了自己的心”由表及里发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内涵。另外,要能补出谁“沉静”,面对什么背景要“沉静”。
  参考答案: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因为“他太认真”;②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
  例5《骑马》(议论文)阅读题:第③段中“文人的骑马,一般说起来,却是最可鄙的。”这句话怎样理解?(6分)
  相关文段:②还会联想到西洋古代的“骑士”。只有那种任侠仗义扶弱锄强的人,才不辱没了名马。依照传说,中古时代只有“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而“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搭配就够有趣的。咱们可以说,马就是忠勇的象征。
  ③文人的骑马,一般说起来,却是最可鄙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读到这一类的诗句的时候,眼睛里活现出戏台上状元游街的景象:一个弱不禁风的瘦书生拿着鞭子像挥扇般地摇了又摇。这和骏马的神态形成一种极端的矛盾。马者,怒也,武也。多数书生非但不能武,连怒也不过五分钟,如果他们要骑马的话,最好择一些“驾骀”给他们骑。不过,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像陆放翁的骑马也就不凡。“射雉西郊常命中”,这种畋猎的英姿并不亚于冲锋陷阵。也许因为他是帅府的参议,所以能有“上马杀敌,下马作露布”的豪情。必须是他这种人,才够得上说“中原北望气如山”。
  解析:理解这句话含意,首先要补出与“一般说起来”相对应的“特殊”方面的内容(那些有英雄气概、有报国豪情的文人却应该另当别论);其次,要补出“文人的骑马是最可鄙的”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般而言,文人文弱不能武,而马是勇武的,这两者是矛盾的,文人骑马是对马的辱没,所以说是可鄙的。但那些有英雄气概、有报国豪情的文人却应该另当别论。
  四、明旨法
  命题者选做考题的句子常常与文段中心、文本主旨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或紧扣标题,或揭示中心。文本主旨渗透在文本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会与主旨有着相关的联系。因此,只有把握文本主旨,才能准确把握句子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例6《马缨花》(散文)阅读题:解释“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分)
  相关文段: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樱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解析: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阅读相关段落,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情感倾向,“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作者在新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参考答案: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例7《标准的标准》(议论文)阅读题:依据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相关文段:一百年来,诺贝尔奖时而令人满意,时而令人失望,始终也没有成为理想的化身。曾有上帝造人一说,为什么既造美人又造丑人呢,因为上帝无所不能;君临人间的评委如此行事,正是对上帝的某种模仿,二者都有恃无恐,因为无论上帝还是诺贝尔奖都是唯一的。
  解析:我们发现这句话是一个长单句,同样处在文末,是作者的观点句。同时,句子运用了类比的论证方法,同时还有指示代词。我们把句子放在文本当中分析,发现作者认为当今社会把诺奖作为衡量作家的标准,而诺奖本身却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有恃无恐”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对诺奖评委持微讽的态度。
  参考答案:像上帝造美人也造丑人一样,评委们授奖给名副其实的作品,也授奖给名不副实的作品;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和上帝作类比,也是对评委的委婉讽刺。
  五、综合法
  在解答语句含意题的时候往往将上面四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要学会多角度理解。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例8《时间怎样地行走》(散文)阅读题: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5分)
  相关文段: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
  解析:先运用“释词法”,该句代词“它”的指代意义是“母亲一根银白的头发”,“刺痛”的意思是“我感到震惊”;其次运用“还原法”,“像一道明丽的雪线”运用了比喻手法,还原本意就是“非常显眼”;再次运用“补省法”,本句陈述的“是什么”,因而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刺痛了我的眼睛”,这是因为“我”从母亲的白发中“感到了生命的衰老”;最后运用“明旨法”,结合相关文段及全文,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综合上面的四种方法,再根据本句明显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便能很容易地、准确地答出答案。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一根银白的头发非常显眼让“我”感到震惊,“我”感到了生命的衰老,感慨岁月流逝、人生短暂。
  当然,理解语句含意还要注意的是,不能人为地“拔高”。不要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辞往上加。因而,理解语句含意,要依据文本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重要语句的含意。
其他文献
模拟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
期刊
比喻说理和对比说理是议论文常用的两种说理方式。  比喻说理,也叫喻证法,也就是比喻论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劝学》第1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
期刊
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认为“学生写好作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鲁迅,因为鲁迅做文章,第一绝不会跑题,第二绝对别开生面。鲁迅的文章篇篇都是高分作文,不敢说满分,都是55分以上吧(以满分60分计算)。鲁迅是中国第一作文高手,这就是鲁迅文章本身的魅力”(见《鲁迅是语文的金钥匙》,《语文建设》2013年第11期)。如此盛赞,可见孔教授对先生的推崇之情。的确,先生的诸多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下面,我们就以《拿
期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几乎每年必出。从考查范围看,《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以上四种为结构性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以上两种为语意性病句)。这六种类型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而近几年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重视。考查落点在学生的结构性
期刊
以物象类为标题的写作,往往因其隐含着对过往生活的审视与回味或对现实环境的凝眸与感悟,引发读者情感思想的共鸣和审美情趣的共振,因而广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是社会生活领域中极为常见的写作类别。报纸副刊、网络论坛、杂志随笔、名家选文、各类语文教材,触目皆是,中小学语文老师也很青睐这一看似简单实则颇有意味的写作实践。  这类作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引领和思维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
期刊
【命题规律】  现代文阅读文本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插入段等。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设题。分值一般为3~6分。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等)?③请说说这一段话(或这一句话,或在某方面)的作用。  【技法揭示】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
期刊
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地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
期刊
人生是一次旅途,途中你要走许多的路,也要过好几座桥。走着学习的路,过考试的桥;走着青春的路,过恋爱的桥;走着无悔奋斗的路,过实现梦想的桥……无论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桥,旅途中要带着信念,努力坚持,学会微笑。  我们一直在走路过桥,高考也是其中一座。有人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场上到处都是对手,最后拼尽全力挤过桥去的才能走上平坦大道,落在后面甚至掉下水去的过桥人生活则会一片灰暗。其实我觉得
期刊
给出一段文字,中间空出几处,要求补写恰当的语句。全国卷的命题者似乎偏好这种补写题,多年来都不忘命制,2014年和2015年新课标卷Ⅰ和Ⅱ自然少不了。  如何做好这种题呢?从理论上讲,一段文字应该有一个中心,不管表述如何曲折,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中心。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补写题有灵活性,做题前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才能心中有数,避免顾此失彼、随意用笔。然后分析空白处的上下文,瞻前顾后进行补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闺怨宫廷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阅读诗歌,可以从内容入手,先尝试根据一首诗歌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这首诗大致采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考生整体把握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