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类及篇,合理猜读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f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闺怨宫廷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阅读诗歌,可以从内容入手,先尝试根据一首诗歌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这首诗大致采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考生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手法,快速解读诗歌,精准地解答试题,帮助考生多得分、得高分。
  一、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2015年高考涉及山水诗四篇,在山水诗中,作者或纵情山水,表达陶醉欣喜之感,或寄情山水,在山水中“安置”诗人的幽独的心灵,表达隐逸之志、出世之愿。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鉴赏山水田园诗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第二步,领悟诗人渗透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园诗表达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第三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1 (2015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作者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官,但也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结合诗句来看,前三联描写了一幅山间空旷、寂静的美好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全诗选取的“兰”“槐”“松”“桂”等意象,均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性,表现出作者追求高洁品格的志向;尾联“一遣樊笼累”化用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句,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的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二、 羁旅思乡诗
  古人由于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等原因,再加上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此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之际感时触景,引发远人思乡、闺中怀人、思亲念友之情。此类诗歌思想内容通常表现为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羁旅思乡诗常见手法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作结、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等。
  鉴赏这一类诗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注重知人论世和写作背景,弄清作者身处何地,因为什么事物触发了情感,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分析诗歌的形象。
  第三步,分析表达技巧(语言)的效果。
  例2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月 圆①
  [唐]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逐句分析,把握每一句中的景物特点和地点的转换。第一句写出了孤月当空的景象;第二句地点转换,写寒江之上的景象;第三句写江面浮光跃金的景象;第四句写到了席,是室内景象;第五句写空山;第六句写星空。
  参考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三、 边塞诗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多出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可以描写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关的艰辛生活,可以表现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昂扬斗志,可以反映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其风格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鉴赏这一类诗诗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旋律。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如高适的《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中“汉”即指唐朝。白居易《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中“汉皇”指唐明皇。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第二步,找出代表性的意象。边塞军旅诗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这些景象(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胡羌、羯夷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步,推断思想感情。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1)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2)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3)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4) 表达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5) 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
  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例3 (2015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此题,要弄清“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的含意——为王事出力,怎敢怨恨路途遥远呢,只有私自在睡梦中归故乡。可见,面对那种荒凉的环境,作者仍然是满怀报国之志,这是作者英雄的一面;而对家乡的思念,又是人之常情。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流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的情怀也就提升了全诗的格调。明确了这些,便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四、 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因此都属于咏史诗的范畴。“史”只是一个载体,“今”才是诗歌写作之目的所在,思想情感上多表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沧桑自然永恒之慨,表现技巧上喜用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手法。
  鉴赏这一类诗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第二步,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大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引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此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江亭》。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第三步,分析表现手法的效果。常见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例4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煞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 ①虚:废墟。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分析句子内容入手,按照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来组织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二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上句是说人类代代相续,下句是说月之永恒不变,通过二者的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参考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凸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五、 送别怀人诗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鉴赏这一类诗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掌握其结构写法。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是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步,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第三步,掌握诗的情感内容。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很丰富复杂,一般的情感有: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例5 (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 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 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浔阳月色”入手,分别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和“月色”这个意象,结合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识记和理解,寻找与这两个词分别相关的诗句。
  参考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 / 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 绕船月明江水寒 / 春江花朝秋月夜)
  22.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由题目及诗歌内容可知,本诗是送别诗。本题题干指向较为明确,要求分析上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解题时,应具体分析上下片词句的意思,找出描写琵琶演奏的词句,分别概括出上下片的描写角度即可。根据上片中的“旧谱”“新声”“天然律吕”和下片中的“洗耳”听、“似醉还醒”可知,本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
  参考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六、 托物言志诗
  即咏物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由于此类诗歌特征过于明显,命题者有意作了回避。
  鉴赏这一类诗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第二步,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咏物诗中的寄托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
  第三步,分析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从表现手法来说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法上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例6 (2012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对诗歌的题材进行大致的归类。根据诗题中的“野菊”二字以及诗的内容,可以判断这是一首咏物诗。再采用“由类及篇”方法,来推断这首诗的形象、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色。作者借赞颂野菊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解答本题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诗中意象的特点(如“在野”“有幽色”“冷笑东篱族”“肯为无人减妙香”等),二是准确分析出隐含在“野菊”之中的“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不同的诗作题材,有不同的主旋律。根据诗歌题材内容的特征,初步明确诗词的种类。结合此类型的思想感情的特色,猜想、推断本诗(词)可能的感情,由共性到个性,达到一种阅读期待和预设。这就是所谓的“由类及篇,合理猜想”的方法。另外,在置身考场面对那些内容复杂含蓄、特征不明显的诗歌时,我们可以“骑驴找马”,尝试着大致归类,目的是“触类旁通”,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举一反三,以达到快速解读诗歌的目的。当然,在阅读诗歌时,既要把握诗歌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其他文献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丰富的联想或获得了什么深刻的感悟?请你就一个侧面谈谈你的感受或经历。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文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能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里的两句话,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
期刊
模拟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
期刊
比喻说理和对比说理是议论文常用的两种说理方式。  比喻说理,也叫喻证法,也就是比喻论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劝学》第1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
期刊
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认为“学生写好作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鲁迅,因为鲁迅做文章,第一绝不会跑题,第二绝对别开生面。鲁迅的文章篇篇都是高分作文,不敢说满分,都是55分以上吧(以满分60分计算)。鲁迅是中国第一作文高手,这就是鲁迅文章本身的魅力”(见《鲁迅是语文的金钥匙》,《语文建设》2013年第11期)。如此盛赞,可见孔教授对先生的推崇之情。的确,先生的诸多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下面,我们就以《拿
期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几乎每年必出。从考查范围看,《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以上四种为结构性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以上两种为语意性病句)。这六种类型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而近几年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重视。考查落点在学生的结构性
期刊
以物象类为标题的写作,往往因其隐含着对过往生活的审视与回味或对现实环境的凝眸与感悟,引发读者情感思想的共鸣和审美情趣的共振,因而广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是社会生活领域中极为常见的写作类别。报纸副刊、网络论坛、杂志随笔、名家选文、各类语文教材,触目皆是,中小学语文老师也很青睐这一看似简单实则颇有意味的写作实践。  这类作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引领和思维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
期刊
【命题规律】  现代文阅读文本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插入段等。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设题。分值一般为3~6分。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等)?③请说说这一段话(或这一句话,或在某方面)的作用。  【技法揭示】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
期刊
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地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
期刊
人生是一次旅途,途中你要走许多的路,也要过好几座桥。走着学习的路,过考试的桥;走着青春的路,过恋爱的桥;走着无悔奋斗的路,过实现梦想的桥……无论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桥,旅途中要带着信念,努力坚持,学会微笑。  我们一直在走路过桥,高考也是其中一座。有人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场上到处都是对手,最后拼尽全力挤过桥去的才能走上平坦大道,落在后面甚至掉下水去的过桥人生活则会一片灰暗。其实我觉得
期刊
给出一段文字,中间空出几处,要求补写恰当的语句。全国卷的命题者似乎偏好这种补写题,多年来都不忘命制,2014年和2015年新课标卷Ⅰ和Ⅱ自然少不了。  如何做好这种题呢?从理论上讲,一段文字应该有一个中心,不管表述如何曲折,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中心。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补写题有灵活性,做题前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才能心中有数,避免顾此失彼、随意用笔。然后分析空白处的上下文,瞻前顾后进行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