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记诵价值放大的探索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要的名篇记诵存在高耗低效的尴尬。如何有效解决此问题,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 提升背诵默写的效率
  备课首先要解决的是名篇的记诵效率问题。记诵效率依赖几个要素:一是诵读增加语感,尤其是有记忆任务的诵读能增加诵读的效率并能推动记忆任务的完成。二是试误发现问题,试着在草稿纸上默写,容易呈现记诵的错漏,这些错漏是学生自身可以辨别并能部分改善的错漏。三是同桌纠错补缺,同桌纠错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好处是帮助当事人查找到自身不易发现的问题和缺漏,如果任务量适中的话,同桌基本能解决记诵错漏问题。四是正式默写以检测效果,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效率,正式默写需要写到专用本上,检测的目的是发现残存的缺漏以对自己负责。五是同桌互改,明确评分标准,组长收齐交给老师再次检查。以上几点构成的整体要打包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有目标,有压力,有时间,有改正的过程。因为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名篇记诵的效率,不是让他们因缺漏多而出丑。
  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投影]
  背诵默写
  1. 一起朗读《望岳》为默写做准备;
  2. 在草稿纸上默写该诗,同桌帮忙纠错;
  3.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下面正式默写到专用本上;
  4. 同桌互改,错一字扣10分,满分100。组长收齐交老师。
  接着按照投影上出示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落实。
  根据经验,只要过程切实,重要的名篇记诵高耗低效的难题会迎刃而解。
  二、 挖掘翻译积累的富矿
  需要记诵的名篇其实还是文言文学习的富矿。
  以杜甫的《望岳》为例。先说文言文翻译。上网搜“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翻译,有这些结果:①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②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③泰山是五岳之首,而它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就像在齐鲁大地上也看不尽它的青色。①句“宏伟壮丽”在诗中没有依托,“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完全背离诗意。②句的疑问句和“齐鲁”都不见了踪影。③句的“五岳之首”“就像”都是翻译者主观臆想的内容。回看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望岳》的文下注解“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应该是最好的了,如果将“泰山到底怎么样”改成“岱宗呵,(你是)怎么样的呢?”就更好了。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极好素材。
  再读会发现文言文主要的五种句式《望岳》中基本都有。比如倒装句有“荡胸生层云”,被动句有“阴阳割昏晓”,省略句有“造化钟神秀”,疑问句有“岱宗夫如何”。这也是文言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还会发现文言文的三大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形容词,《望岳》中也有。形容词用作名词的是“造化钟神秀”中的“神秀”,是“神秀之物”;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是“一览众山小”中的“小”,“小”这里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可翻译为“认为……小”;动词用作形容词的是“决眦入归鸟”中的“归”,可翻译为“归巢的”。当然还有重点实词,如“会”“阴”“阳”“凌”“绝”“览”等,还有重点虚词,比如“如何”“夫”等。一首诗中有这么多文言文的宝贵资源需要我们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对比四句对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翻译,选择最符合翻译要求的一句,并对其他三句进行修改。(①句、②句、③句见上文)
  ④泰山是五岳之首,而它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就像在齐鲁大地上也看不尽它的青色。
  主要落实翻译的几项要求:以直译为主,适当保留专有名词,落实句式。
  [投影]
  总结翻译要做到三落实:
  字字落实(专有名词保留,实词双音节化,不会译的保留)
  句式落实(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通过翻译来表达)
  语言落实(语句通顺)
  对照投影上已翻译好的全诗,大家修改自己的翻译,然后交给邻桌互改,若有疑问请举手。
  [投影]
  岱宗呵,(你是)怎么样的呢?齐鲁(大地)的青色没有完尽。
  大自然集聚了神秀(之物),山南山北被分割为黄昏与拂晓。
  生出的层层云霞荡涤心胸,睁大眼睛看到暮归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的)顶峰,一览众山,就会觉得它们矮小。
  友情提醒,这首诗还有不少宝贵资源值得学习积累。请结合诗句来学习吸收。
  [投影]
  五大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
  三大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形容词
  重点实词:会、阴、阳、凌、绝、览
  重点虚词:如何、夫
  三、 探究表达方式的门径
  文章的组成部分究竟是什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包括诗文在内的文章主要是由“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构成的。
  我们称“写什么”为“象”,即“形象”的简称,可以分为物、景、人、事等方面,也可以是几方面组合成的整体;称“为什么写”为“意”,“意”简略分为“情”和“理”;称“怎么写”为“法”,其中常使用的“法”分为三类,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大表达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化用典故、对比衬托等六种常用艺术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对偶、借代、夸张等七种常用修辞。
  我准备这样设计“诗文阅读”教学环节:
  [投影]
  所有文章都是由写什么(象)、为什么写(意)、怎么写(法)构成的。
  请同学们修改投影上的句子。大家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以便立论更稳。   [投影]
  先从“象(写什么)”的角度来思考。
  本诗标题有“望”,但诗句中无一“望”字,请试作分析。
  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指导学生用刚才翻译好的句子跟“望”逐句进行组合就可以比较全面回答该问题。
  再从“为什么写”角度进行设计。
  [投影]
  请说说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我尝试着将每句诗的情感都标注出来了,大家帮我判断是否都正确,能补充完整更好。
  如:(怎么样)难以言说的惊叹之情,望不尽的赞美之情。
  钟情,阴阳分割的赞叹之情。
  荡涤心胸的感激之情;决眦的不舍之情,看晚归鸟的痴情。
  会当的决心,登顶的喜悦之情;众山小的慨叹。
  可以适当总结:情,出自原文,多多益善,句换情转,主旋律固定。
  再从“怎么写的”角度进行设计。
  [投影]
  我们结合下面汇总的“法”对《望岳》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诗歌中用到的就加粗。
  A. 表达方式:
  描写(点与面、正与侧、远与近、高与低等,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视听结合等,白描与工笔——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议论(举例论证、说理论证、对比论证)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
  说明(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下定义)
  B. 表现手法六类: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化用典故、联想想象、比兴象征
  结构技巧,如起承转合、承上启下、首尾圆合、卒章显志、悬念、呼应、铺垫等
  C. 修辞方法七种: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对偶、反复
  师生一起判断诗句中用到了哪些写法,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望岳》一首诗几乎覆盖了常用写法的70%。
  四、 迁移作文写作的决要
  我们从“扣题否”“层次清楚否”“细节动人否”三个角度再读杜甫的《望岳》。第一个角度是“扣题否”。全诗“望”贯穿始终,“岳”也贯穿始终。第二是“层次清楚否”。全诗起承转合,非常清楚。第三是“细节动人否”。诗里的细节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些都很动人,而没有办法翻译。只要仔细咀嚼,还能找到关于这三个作文要素的其他例子。
  [投影]
  扣题否
  层次清楚否 起承转合
  细节动人否 心+眼不仅动人还很典型
  对照这三个要素来分析杜甫的《望岳》,然后修改自己《望风车山》的作文提纲。
其他文献
比喻说理和对比说理是议论文常用的两种说理方式。  比喻说理,也叫喻证法,也就是比喻论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劝学》第1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
期刊
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认为“学生写好作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鲁迅,因为鲁迅做文章,第一绝不会跑题,第二绝对别开生面。鲁迅的文章篇篇都是高分作文,不敢说满分,都是55分以上吧(以满分60分计算)。鲁迅是中国第一作文高手,这就是鲁迅文章本身的魅力”(见《鲁迅是语文的金钥匙》,《语文建设》2013年第11期)。如此盛赞,可见孔教授对先生的推崇之情。的确,先生的诸多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下面,我们就以《拿
期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几乎每年必出。从考查范围看,《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以上四种为结构性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以上两种为语意性病句)。这六种类型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而近几年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重视。考查落点在学生的结构性
期刊
以物象类为标题的写作,往往因其隐含着对过往生活的审视与回味或对现实环境的凝眸与感悟,引发读者情感思想的共鸣和审美情趣的共振,因而广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是社会生活领域中极为常见的写作类别。报纸副刊、网络论坛、杂志随笔、名家选文、各类语文教材,触目皆是,中小学语文老师也很青睐这一看似简单实则颇有意味的写作实践。  这类作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引领和思维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
期刊
【命题规律】  现代文阅读文本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插入段等。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设题。分值一般为3~6分。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等)?③请说说这一段话(或这一句话,或在某方面)的作用。  【技法揭示】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
期刊
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地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
期刊
人生是一次旅途,途中你要走许多的路,也要过好几座桥。走着学习的路,过考试的桥;走着青春的路,过恋爱的桥;走着无悔奋斗的路,过实现梦想的桥……无论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桥,旅途中要带着信念,努力坚持,学会微笑。  我们一直在走路过桥,高考也是其中一座。有人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场上到处都是对手,最后拼尽全力挤过桥去的才能走上平坦大道,落在后面甚至掉下水去的过桥人生活则会一片灰暗。其实我觉得
期刊
给出一段文字,中间空出几处,要求补写恰当的语句。全国卷的命题者似乎偏好这种补写题,多年来都不忘命制,2014年和2015年新课标卷Ⅰ和Ⅱ自然少不了。  如何做好这种题呢?从理论上讲,一段文字应该有一个中心,不管表述如何曲折,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中心。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补写题有灵活性,做题前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才能心中有数,避免顾此失彼、随意用笔。然后分析空白处的上下文,瞻前顾后进行补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闺怨宫廷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阅读诗歌,可以从内容入手,先尝试根据一首诗歌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这首诗大致采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考生整体把握诗歌
期刊
【命题规律】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几乎每年必考。分值一般为3~6分。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语句含意题,常见的提问方式为: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