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猪肉、鲢鱼肉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全国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ulz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是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凝胶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肉制品的品质。本文研究了不同比例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猪肉肌原纤维蛋白∶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2∶0、1∶1、0∶2,质量比)在不同温度下二级结构、构象、浊度、表面疏水性的变化,对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表面疏水性变化规律的差别与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复合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猪肉肌原纤维蛋白∶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2∶0、1∶1、0∶2,质量比)在70、80、90、100℃加热时色泽、凝胶强度、质构特性、水分分布的变化,对复合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和单一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之间凝胶特性的差异和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优化蛋白凝胶加热温度。
其他文献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流变仪和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研究脆肉鲩鱼糜在加热过程中其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水分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脆肉鲩鱼糜微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本文以新鲜白鲢为原料,采用臭氧气浮漂洗制作鱼糜凝胶,研究臭氧气浮漂洗时间对鱼糜粗脂肪含量、鱼糜得率、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含量、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的影响,以及对鱼糜凝胶质构特性、白度、持水性的影响。
本文以鲢鱼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凝胶强度、持水性、蒸煮损失、色度、质构特性、水分分布状态、微观结构和蛋白分子量分布指标,分析了漂洗过程中锌离子对鲢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以白鲢冷冻鱼糜为原料,采用均匀实验研究氯化钾、氯化镁和碳酸钙三种盐部分替代食盐对鱼糜凝胶质构特性、持水性、感官评价、滋味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为适宜的复配组合有氯化钾替代比30%、氯化镁替代比5%、碳酸钙替代比10%,和氯化钾替代比40%、碳酸钙替代比10%。
为了研究鲢鱼与金线鱼肉按不同比例混合的混合鱼糜的凝胶特性,本文对混合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蒸煮损失、白度、横向弛豫时间、微观结构和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分析。
鳙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种,其生长快,产量大,价格低且营养丰富。由于鳙鱼生长在池塘或湖泊中,泥土味重,肌肉口感差,活鱼鲜销附加值较低,而且由于一直以来消费者有偏爱吃鳙鱼头的习惯,造成鱼身部分价格大跌。鳙鱼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需要,是优质的动物蛋白资源,这就为鳙鱼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前提。
本试验将外裹糊中添加不同比例黄原胶和大豆纤维的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研究黄原胶和大豆纤维配比对油炸外裹糊鱼块油脂和水分含量、裹糊率、色度、质构、油脂吸收及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外壳油脂含量22.85%,鱼块油脂含量1.39%)相比,外裹糊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原胶和大豆纤维均能显著降低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P≤0.05).
以采珠后的蚌肉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及辅料对蚌肉肉糜凝胶硬度、内聚性和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G酶改善蚌肉糜凝胶性的最佳作用条件为:酶的添加量为2%,pH为7,45℃反应1.0 h.蚌肉肉糜凝胶性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此时的硬度为5910.647 g,内聚性为0.820,弹性为0.914.
为了探究减菌化、复合脱腥、腌制方式和发酵方式对湖北风味发酵鳜鱼品质的影响,以鲜活鳜鱼(Siniperca chuatsi)为对象,通过减菌化处理、复合脱腥处理、控温控湿梯度发酵等工序制得湖北风味发酵鳜鱼,研究了减菌化剂对产品细菌总数的影响,复合脱腥剂对腥度的影响以及腌制方式、发酵方式等对发酵鳜鱼产品水分、盐分、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泽、细菌总数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脆肉鲩(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et V)是用普通饲料将草鱼养殖到一定重量后,再改用以蚕豆为主饲料喂养到一定脆性的草鱼,其肉质紧密,且经热处理后变爽脆而富有弹性,目前已经成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养殖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