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相关论文
编者按 袁行霈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其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影响深远。2020年11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十卷......
本刊讯(记者 沈飞德)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4月7日至8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承办的“纪念辛亥革......
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诠释,特别是通过对“自然”、“天道”、“真”等关键词语的诠解,深入对陶渊明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其结论......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文学遗产》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文学史》研讨会”于2000年9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京津地区的部分专家学者到......
开放的国学与开放的《国学研究》袁行霈我在《国学研究》年刊的《发刊辞》中说过:“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是一潭止水”,“国学也是这......
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行霈先生,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
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会自然运用出来......
今年4月,是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的80华诞。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满怀敬意,为先生塑了一尊青铜头像。头像传......
诗歌鉴赏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辨清诗歌中的外显意义和隐含意义。袁行霈先生《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一文中有两个术语:“......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
2003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林焘、袁行霈、徐中玉、刘中树、陆俭明、温儒敏、巢宗祺、何九盈、蒋绍......
西汉辞赋家王褒,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关于其生卒年,没有明确记载,只说:“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
意境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将其定义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一种艺术境界.袁行霈先生认为意境是指涛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
从整体内容上来看,袁行霈等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可说是以学术前沿性和包容性兼具见长,比游国恩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更详......
诗歌之美,虽然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却并不仅仅止于语言音韵之美,更在于有意象、有境界。而意象也不是简单的一些名词和新奇......
在这篇简短的演讲中,刘震云首先祝贺北京大学中文系生日快乐,然后逐个回忆了当年的恩师和同学。整篇演讲,没有一句套话,全部以一个个幽......
《中国文学史》是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重点教材 ,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袁行霈教授担任主编 ,汇聚了国内19所高校的30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
記得在2000年歲末,也就是我臨近退休的前一年,一次因公趨府拜訪謁袁行霈先生,在談話行將結束時,袁先生突然向我發出一個邀請,説《國學研......
7月2日國學研究院舉行2012屆博士生畢業典禮。身着博士服裝的畢業生路振召、袁健惠、曹銀晶(韓國)、金溪、吴寧首先發言,對辛勤培育自......
1月10日 “新編新注十三經”課題組舉行研討會,討論《莊子新注》樣稿。先由作者説明,認爲所選用的版本是現有最好的一種;字詞解釋......
1月3日 牛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羅伯特教授夫婦來訪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負責人商討合作事......
編寫?中華文明史?教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之一,北大國學研究院獨立承擔此項任務,袁行霈院長委託張帆教授全面負責......
自袁行霈先生在有关论著中重申宋人张 的陶渊明享年 76岁说以后 ,李文初、邓安生、徐声扬、魏正申等已就其论证进行了多方面的辨......
一九七八年 ,余应匡亚明校长之召 ,自武昌移砚南京大学。于时南雍老宿多逝 ,然洪诚自明、管雄绕溪犹以音韵训诂及诗文传授学子 ,有......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袁行霈先生说:“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到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赏析语言是诗歌鉴赏最基......
【正】青田地处浙江东南部,有浙南漓江之称的瓯江在这儿穿城而过,这里的佳山秀水不但孕育出了大批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也孕育出了......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封笔后,仍有好学之心,为此,他向北大递交了读博申请。然而,金庸这样的人物,名气太盛,地位显赫,高龄读博,谁都不想收他这......
尊敬的袁行霈馆长,尊敬的吴孟庆馆长,各位馆老,各位馆长: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央馆和兄弟馆的领导与同仁以不同形式对我馆表......
拟从史实的角度、参撷相关文献对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一卷中的几处表述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就现行关于《论语》的界说提......
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教育部推荐的高校文科教材,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本书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肯定其优点......
袁行霈主编之<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的最后一部文学史,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既立足于文学本位,也关注文学史的其他层面;既能......
自1904年以降,国内出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著作大多从社会历史、文学本身两种视角进行阐释。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文学本身发展变化的脉......
《金瓶梅》自诞生以来有两次经典化历程:第一次是从明末到民国期间;第二次是自1949年以来。其经典化历程中形成了两大坐标轴:一是张......
游国恩、袁行霈与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是我国高校中文专业使用的三部重要教材,不同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教材的总体特征:......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最具有开创精神的文学史教材,深受高校师生的重视和欢迎,是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中文教材。但......
就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以促进该教材对相关知识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提供文献依据。......
李林先生近期发表的《对袁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的几处商榷意见》,对袁行霈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版《中国文学史》若干表述进行质疑......
较之初版,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版在编校方面更加精益求精。然新版仍有不尽如人意处,就一、二卷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了探......
袁行霈教授任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的高度,实用性和适用性的结合等,是集......
"横通与纵通"是袁行霈的治学理念,他将之运用于陶渊明研究领域,取得诸多重要的突破,最突出的有6个方面:一是陶渊明文学史与艺术史......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灿烂的明珠,自古以来都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我国古典诗词富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