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运相关论文
“食学”一词最早见诸中国学术界,大概是源自萧瑜教授1966年于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食学发凡》一书。顾名思义,“食学”研究的对象......
土鼓——最古的鼓鼓,古今都有,形制各异。是谁发明了鼓?《礼记》说是伊耆氏;《世本》说“夷作鼓”;《帝王世纪》则说:“黄帝杀夔,......
中华大地在四、五十万年前已有原始人居住。从传说中看,有居住在南方的蛮族,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居住在北方的狄族和居住在西方的羌......
这篇小文原是平时读书的零星札记。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才化零为整,煞有介事地改用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与内容并不相称。应......
重庆大同实验学校位于渝中半岛CBD核心圈,是一所闹中取静的“书香校园”。走进大同实验学校大门,拾级而上,一块镌刻着孔子的“礼记......
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是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关注的热心问题。在制度化儒家解体之后,如何为儒家寻找一个制度性的依托,也是近代儒家思想......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
现代儒家思想的展开,更多地表现为调动乃至挪用儒家传统思想资源顺应革命之潮流,而很少能够做到坚守儒家立场以反思、回应革命所带......
近年来儒家的贤能政治思想愈来愈被学者重视,大家期待着从中发掘出可以补充、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因素。一般认为儒家治理思想以德......
摘要: 秩序和谐是人类理想社会的重要评判标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提出了“大同世界”理想,代表了中国古代追求社会和谐的最......
追求理想社会是研究社会的终极目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提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理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都是希望每个社会......
在中国文化研究中,我们都不难深深感到作为区域文化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性,之所以这样说,并不仅仅是从......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茹毛饮血”语出《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
【正】救孤济困、扶老助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环节。中国历代社......
【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既是封建时代童蒙背诵的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明星一般都是光鲜靓丽的,他们在屏幕上熠熠闪光,让我们羡慕不已。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明星,它们各有所长,有的有"才",有的有"貌"。今......
小引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这个说法至迟在宋代便已出现。吴自牧《梦梁录》卷16“鲞铺”条中即称:“......
《礼记》是儒家“五经”中成书最晚的一部经典,大约在西汉中期(一说是汉末);也是列入“五经”最晚的一部经典,直到唐朝朝廷颁布的“五经......
本文拟以《礼运》、《王制》为主,兼及其他篇,略从以下四个方面诠释《礼记》的内涵与意义。第一,礼与礼治本是摆脱原始宗教而进一......
《礼运》的成篇年代存在争议,本文从《礼运》中“我欲观夏道”一节的分析入手,指出战国前期儒家檃栝《论语》虽加改编,但都明确归......
先秦至汉代,有许多向往和追求"大同理想"社会的议论,其中描述最完整、最详尽和最典型的是《礼记·礼运》中以孔子之名提出的"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