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史相关论文
“文物窃取与文物所有权”是《奥兹曼迪亚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但这一主题在诗歌批评史上却长期处于遮蔽状态。这种情况是由批......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
对于世界范围家庭情节剧的类型和符码研究,涉及作为类型的家庭情节剧之概念和批评史梳理,以及该类型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绎规律和......
《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古远清著,即将出版。 “为什么会是这种‘关系史’的书?”原希望我写一本把大陆、港台文论打通的《......
日据时期韩国文坛和社会对外国文化的吸收主要侧重于通过日本输入西方文学和文物。在如此之情况之下,部分韩国文人将中国文学作为......
路翎的小说《洼地上的“战役”》是“十七年文学”阵营里被边缘化的一种独特存在,虽然曾引起一定争议,但是作品的艺术魅力却经受住......
学位
任何一位熟悉西方现代批评史的人,都会对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1895—1972)心怀敬意。威尔逊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批评家......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1997年至2001年,我国著名莎学家孙大雨、宋清如、卞之琳、张君川......
宋代是诗话的产生与兴盛期,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则是诗话从述事走向品评的转折点,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试......
关于晚明小说批评的思考董国炎晚明时节,小说批评繁荣。当时花开水流,风雨啼莺,多少墨客文人,指点评说。而今回首,夕阳轻烟淡淡,眼底最分......
二清代诗学中的论评之作在各种批评史著作中历来得到相对充分的阐述,故此处只需谈其最为基本的两个特征:一曰集前代诗学之大成的......
生活在繁忙的现代,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除非与他们直接有关的书籍。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文艺的改革和发展,文艺批评也应在市场经济中转换体制和机制。批评机制是驱使批评运作的......
中国传统诗学有无体系,是个颇有争议的论题。七八十年来,受外来文化熏染,一些人把苏俄或欧美诗学奉为圭臬,总是操着“逻辑性”、......
近几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门庭似乎日见冷落,然而正是在这“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热浪过去之后,西方文学理论研......
由于当代艺术的商品化,艺术批评出现了危机。本文围绕艺术批评存在的问题,从艺术批评史入手,探讨从现代和后现代时期,艺术批评方法......
《中国书法批评史》中谈到:“很难想象,没有清代晚期康有为的介入,处于转折和世纪之交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北京大学出版社主持的《中国电视批评史》出版座谈会于2010年11月20日在西安召开。国内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胡智锋、周星、彭吉象、......
批评家作为文艺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与创作者、接受者一道共同完成着对文艺作品的期待和检验。只不过,批评家介于二者之间,既要用......
瓦萨里的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艺术风格批评史.这部著作突破了按年代顺序排列艺术家传记的模式,为其作者赢得了“艺术史之父”的美誉......
界说与引言 本文所论问题的时段基本限定在20世纪40—90年代的六十年间,前后延伸的幅度不大,除非必需;所论内容仅限于这一段的中国......
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很快在学术界引发了......
如果从 1 931年袁殊发表《报告文学论》算起 ,中国报告文学研究已近七十年。在此期间 ,包括茅盾、胡风在内的诸多研究者倾情于探寻......
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中,“格调”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诗学意义上的“格调”范畴确立以前,“格”、“调”各有自己的意义。......
周作人在他的文艺批评旗帜上写着两行大字:“自由——宽容”,“个性——表现自己”。这使他成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直......
狄更斯是典型的记者型作家:早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后来一边投身写作,一边创办报刊。刘建明在其主编的《西方媒介批评史》中将"狄更斯......
王守仁教授等撰写的《英国文学批评史》采用英国文学历史时期与批评流派相结合的主体框架,以各时期、各流派具有代表性批评家的主......
【正】 中国古文论发展到清末王国维、况周颐的词论止,已完成它在批评史上的最后一笔。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入手探索中国古文论......
与胡志红先生相识,似乎是一个偶然,又仿佛是一种必然。作为在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学者之一,他为人真实......
【正】 (二)、清初之倡唐诗者 清初虽尚宋诗,而倡唐诗者尤众,以主张不同,故争论亦时起。略述如下: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学者......
【正】 清代居我国封建王朝之末,我国封建时代之各种学术、文艺亦至此而告一总结。胡应麟尝谓明人“不致工于作,而政工于述;不求多......
【引用】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原文节选】......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音乐批评的界定以及围绕音乐批评的不同理解,然后从音乐批评的基础理论、批评史研究、方法论研究以及......
李清照的《词论》日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从词学批评史的角度,从系统性、研究视角、理论价值以及对后世影响等四个方面加以论......
三十年代的电影评论是中国电影批评史上第一个高潮。其间,左翼影评以一种主流的气势,左右着、指点着,并且本身也显示着中国电影运动的......
碧野小说《乌兰不浪的夜祭》自1941年发表以来,有着曲折的批评史。1940年代,该小说屡次受到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主要原因在于文艺评......
周作人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文艺批评上都卓有建树和影响.五四时期,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周作人.阿英曾评价道:&......
署名为"含晶子"评注的晚清刻本《西游记评注》是百回本《西游记》的重要版本之一,也是现存所知《西游记》批评史上最晚出现的清代......
<正>一1985年8月27日至9月1日,由《批评家》编辑部主办的文艺评论刊物座谈会在山西太原举行(1)。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共有十八家批评刊......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享有盛誉,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第一座高峰。历代文人学者对其批评研究层出不穷,至清代达到鼎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