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审美形式影响人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美育除了同其他教育方式类似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之处。美育可以育德、启智、强体、培养健康心理、激发创新能力等等。美育与大学生成才息息相关。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成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早在3000年前的周公旦时期,美育便以“乐”的形式产生于中国,时至今日,美育在发展和完善中与时俱进,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渗透于人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强化美育势在必行。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或称审美教育,主要指通过美学知识、美学艺术作品、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传授、熏陶和教育,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人认识美、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和体现美的能力,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美育与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德育属于行为规范,它在规范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对人的精神世界起着净化、激励和鼓舞的作用;美育则属于情感规范,它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对人的情感起陶冶、熏陶和升华的作用。
  美育与智育则像是美与真的体现。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存在规律性,客观世界存在的规律性正是真的反映,真与美紧紧联系。在客观物质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成果是美的。美育还有利于人的创造性培养。
  而体育主要是通过人的动作展现出来,但当肌体动作达到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化,肢体间配合协调一致时,体育就不单单是动作展现,而是力与美的结合,在这其中力完善着美,美显示着力。人内在的气质、生命、活力便可以在力与美的融合中表现,这时的体育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大学生成才分析
  新世纪的大学生需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智力、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独树一帜的创新能力。
  中国是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道德领域,我国始终贯彻实行“以德治国”方针,大学生作为人民群众中的特殊群体,要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是灵魂所在。而智力是一个人知识学习和能力反应的综合体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智力,应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大学生还应当时刻关注健康问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劳逸结合,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一个健康的心理,为祖国发展时刻准备着。
  此外,创新性和创造力日渐成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紧紧跟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四、美育在大学生成才中的具体作用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成才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
  作用。
  (一)以美育德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就是在复杂的社会中不断完善自身,体现出自身美的特征。人之美正是美育的内容之一。高尚的思想道德又是人之美内在美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都是人之美的体现。大学生有着较高的知识素养,更能在美的本身受到启发,使自身向美发展、靠近。
  (二)以美启智
  文学是智慧的化身。不论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文学的宝库中都蕴含着这样那样的美。文学作品本身的知识美,人物塑造的个性美,环境描写的仿真美,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常常使我们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因为那些经典,凝聚了作者的心血。“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在美词、美句、美段、美情中开启通往智慧之门。
  此外,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也能够促进智慧发展,提高能力素养。
  (三)以美强体及培养健康心理
  且说篮球这一项运动吧,比赛中同学们奔跑的身姿,投篮时协调的肢体表现,传球时的相互配合,都是运动与美的结合。在运动中强身健体,使心态积极向上,从而美化心灵。当今世界上,体育与美的结合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跳水、单杠、冰上芭蕾等就是健、美、力的有机结合的艺术。
  在强体的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审美心理调节人的感知、想象等各种心理的能力;审美理解又能提高人的领悟能力,同时能够提升感知,规范想象,调节情绪。培养审美能力为大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四)以美激发创新能力
  艺术美的创造本质能够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所有的优秀艺术作品,无不跃动着艺术家的脉搏与生命。艺术还源于生活。牛顿通过苹果从树上自然掉落发现了万有引力,是生活创造了科学,也创造了美。
  此外,大學生还应踊跃参加审美实践活动,从欣赏美走进创
  造美。
  五、结语
  总之,美育对于大学生成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而深入地对大学生进行美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为祖国培养可塑之才,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321-322.
  [3]张敏.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语言积累”,积累不足,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更无法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不能真正学好语文。可以说,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有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语言积累不足会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做好语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高效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
【摘要】中国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和强大诗歌基因的国度,不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典诗歌还是发展时间较短的现代诗歌,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现代诗歌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苏教版《向青春举杯》现代诗专题为例,分析高中阶段现代诗歌的教学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现代诗歌;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当前,初中生对作文的学习和创作兴趣不高,同时作文教学受限于学习的课时和学科自身难以掌握的特点,使得初中作文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训练的方法、知识的转化等方面下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为何学生在每个求学阶段都要进行写作学习和训练,一个重要的
【摘要】现今受高考束缚,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任务为终极目标,完全忽视语文的功能——“语”和“文”,即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因此,本着“语”和“文”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来展开教学,力图体现新课标背景之下“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式;教学反思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理念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甘肃省灵台县吊街中学,甘肃 平凉 744400)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综合性学科,“让语文生命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如何加强情感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情感教学;课堂情景;师生关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我的空中楼阁》是中职语文高教出版社基础模块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了文章内容后,寻找文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句子,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摸清文脉,找出线索,这是理清文章思路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路;理清;《我的空中楼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的空中楼阁》是中职语文高教出版社基础模块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摘要】随着现代初中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对初中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阅读对语文的教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越发注重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争取通过课堂的教学,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后,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气质,实现“从学生角度出发,多角度教学”的阅读教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抓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为,教师需要强化指导、巧于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超越文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透过上述信息不难发现,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当前中国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而这其中也包括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就过往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中读与写的教学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之间缺乏逻辑思维上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将以实现读写互动为角度,探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关键词】逻辑思维;读写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