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初中生对作文的学习和创作兴趣不高,同时作文教学受限于学习的课时和学科自身难以掌握的特点,使得初中作文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训练的方法、知识的转化等方面下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为何学生在每个求学阶段都要进行写作学习和训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学生懂得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初中阶段是成长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缺乏一定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作文教学来讲既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但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时期。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正视问题,探索方法,研究对策,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初中生对学习写作兴趣不高
  从初中生的角度来看,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怎样构建文章内容、该运用什么词语等,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写作有相应的格式和语言逻辑,同时还要达到语句通顺、词语运用恰当等要求,这就决定了学生不能以自己的方式来随便创作,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较少,难以应对各种题材的写作。基于上述情况,给学生带来了难以学好写作的畏惧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自然就不高。
  (二)初中生写作的练习机会较少
  写作写得好不好,在于是否达到足够的练习次数和足够的积 累。学生不可能只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时间就学好写作。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有关作文讲解都是穿插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在内容丰富的语文课上找到写作的要点。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前还要学习作文的理论知识,学生写作训练的时间自然大大减少。而且初中生在求学阶段学习科目较多,为了平衡各个科目学习成绩,在课外学习时间自然会放弃写作训练的机会。可见,初中生的写作练习机会会较少。
  (三)初中生缺少修改作文的习惯
  写作是一项注重语言表达、思想表达的活动,是个人文学素质、文学修养的体现。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注意言语的通顺,还要注重言辞的运用。文章要获得别人肯定,除了在题意、逻辑引人注目外,还要对言语、言辞进行修改和推敲。从古至今,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都是在反复推敲后而闻名。如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就是经过作者反复的修改修订而成型。而反观现在的学生,为了应付作业,以凑字数的方式完成写作,对于题目的立意、语句逻辑结构、词语的运用都缺乏斟酌。在这样的学习情况下,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四)初中生缺乏迁移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积累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思维,推敲文章的用词,再进行自我消化,可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都会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积累,通过布置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和写作在文学积累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學生在阅读过程中,并未将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写作上,缺乏变通、迁移知识的能力,积累的知识也就未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三、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就要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性地喜欢写作。首先,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养成随手记事的习惯,将自己每天看到的实事、心情或是人生感悟写进自己的笔记本。通过养成随手记事的习惯,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写作,消除写作的畏惧感和抵触心理;其次,写作的范围和形式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多样化。通过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人物,以周记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立题立意,记下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将教学写作的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方式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有写作习惯,还要有正确的写作理论来指导。通过随手记事、日记、周记等方式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再运用写作理论来完整作文的格式和逻辑。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某种写作方法来表达、描述相关的情景问题。在这种练习下,让学生逐渐理解写作的理论和逻辑,避免在写作中出现随意表达或词不达意的情况。
  (三)养成对作文的修改习惯
  修改作文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在平时写作过程中,养成修改的习惯可以提升写作水平。在初中作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注重讲解相关的知识要领,通过例题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要点和掌握修改的方法。在示范讲解中,教师可以引用某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到优美的或严谨的语句表达方法,也可以收集班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是教学的经典案例来讲解修改的要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修改自己写过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提高学生转化阅读写作的能力
  当前,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学生的阅读情况。在课后时间或是寒暑假时期,教师和家长都会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促进文学积累。而学生应当学会将自己看到的课外书籍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平常的写作内容。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记忆的方式将一些古诗词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方便自己在一些作文中进行引经据典,提升作文的高度,丰富作文的内容;其次,学生需要养成记录习惯,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收集在自己的笔记中,丰富自己的词语量,改善自己的语言逻辑,在以后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通过练习和记忆,将积累的知识不断转化到写作中,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需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初中作文教学遇到更大阻碍。当然,初中作文教学遇到困境也不能只看一方面,还要从学生的兴趣、态度、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讲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 趣,才能让初中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鼎湖山听泉》是一篇颇有思想深度的散文,初三学生很难完全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把握文章深层次内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化身为作者,重点体会“我”的感受,并注重关键词的赏析,把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发掘出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含义。  【关键词】视角;鼎湖山听泉;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使用苏教版语文课本以来,初三的第一课始终是《鼎湖山听泉》,本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市场化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压力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想要为人立世,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
【摘要】相对于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前视频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上交流活动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翻转课堂既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本文从翻转课堂应用优势入手,浅论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课堂情景创设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增添课堂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之时就应当考虑课堂的情景设立,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性格特点考虑情景创设的方法。语文学科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科,學生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汉字书写方法、成语运用方法、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方法等,丰富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应当思考高效的情景创设方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在轻松适
【摘要】九年级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的转折点,面临升学的选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尤为重要。因此,复习不仅要有的放矢,更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全国各地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考试要求,各学科针对要求都会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关键词】实践;思考;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九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关键节点,对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文赏析: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
【摘要】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各项素质的综合体现,可以有效地展示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然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热爱写作成了初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出发,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策略;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语言积累”,积累不足,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更无法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不能真正学好语文。可以说,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有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语言积累不足会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做好语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高效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
【摘要】中国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和强大诗歌基因的国度,不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典诗歌还是发展时间较短的现代诗歌,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现代诗歌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苏教版《向青春举杯》现代诗专题为例,分析高中阶段现代诗歌的教学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现代诗歌;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