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话式”语文课堂的一点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受高考束缚,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任务为终极目标,完全忽视语文的功能——“语”和“文”,即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因此,本着“语”和“文”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来展开教学,力图体现新课标背景之下“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式;教学反思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理念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现今受高考束缚,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任务为终极目标,完全忽视语文的功能——“语”和“文”,即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因此,本着“语”和“文”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来展开教学,力图体现新课标背景之下“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
  二、备课思路
  《说书人》是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的一篇文章。这也是学生高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小说。本篇小说虽然故事性不强,但想要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难度也不是很大。笔者结合教材实际,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的形式开展本课教学。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对本文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再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诱导以突破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上课前我就想如何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最后我决定与其通过教师讲解把学生强行拉进文本,不如尊重学生的阅读感觉,然后对其加以方法指导,实现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对话。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构建“对话式”语文课堂。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畅谈“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它和以前读过的小说有什么不同”,了解学生阅读的第一印象。当然全面认识一篇文章,不能仅浮于表面,还需深入探究。为了使课堂更加高效,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我在布置预习时就让每个学生就文本提出一个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上课时着力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我在课前已经进行了筛选归纳。大致围绕以下几个问题:①“说书人”的形象;②“我”对“说书”这一职业及其“说书人”怀有的情感;③作者写作主旨。其实这正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虽然教学内容一样,但变换一种形式,以学生问题贯穿课堂始终比“满堂灌”要来得高效,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三、教学反思
  《说书人》是师陀的一篇小说。在教学中,采用了文本探究的方式,通过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思想感情,理解小说主题。总体来说,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这个角度来讲,本节课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仍旧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细节描写上还不是很到位,有点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说书人》所属的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的板块是“珍爱生命”,同样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能够解读出不同的含义。说书既是说书人唯一的谋生手段,也是他人生存在和生命表达的方式。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在知识归整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已有提升,但在系统性地分析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在情感价值和人生价值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聆听者和参与者。课堂对话氛围呈现出平等、开放、自由的状态。学生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对文本有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怎样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呢?笔者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要能够吸引学生热情饱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文本产生思维的火花和情感的交流,主动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堂课我不敢说一定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但我觉得最起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比教师在那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那意兴阑珊地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文章的鉴赏也更为深入和通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为“对话式”的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学以贯通,举一隅能以三隅反。与学生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的课堂是老师的孜孜以求!
  参考文献
  [1]陈捷.对话视域下语文知识教学的一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2).
  [2]邓南新.创设环境展开对话——关于语文阅读对话式教学的一点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09(17).
  [3]曾芬.文章因对话而精彩,对话因有效而美丽——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市场化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压力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想要为人立世,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
【摘要】相对于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前视频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上交流活动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翻转课堂既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本文从翻转课堂应用优势入手,浅论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课堂情景创设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增添课堂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之时就应当考虑课堂的情景设立,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性格特点考虑情景创设的方法。语文学科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科,學生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汉字书写方法、成语运用方法、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方法等,丰富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应当思考高效的情景创设方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在轻松适
【摘要】九年级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的转折点,面临升学的选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尤为重要。因此,复习不仅要有的放矢,更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全国各地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考试要求,各学科针对要求都会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关键词】实践;思考;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九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关键节点,对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文赏析: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
【摘要】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各项素质的综合体现,可以有效地展示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然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热爱写作成了初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出发,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策略;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语言积累”,积累不足,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更无法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不能真正学好语文。可以说,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有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语言积累不足会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做好语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高效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
【摘要】中国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和强大诗歌基因的国度,不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典诗歌还是发展时间较短的现代诗歌,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现代诗歌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苏教版《向青春举杯》现代诗专题为例,分析高中阶段现代诗歌的教学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现代诗歌;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当前,初中生对作文的学习和创作兴趣不高,同时作文教学受限于学习的课时和学科自身难以掌握的特点,使得初中作文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训练的方法、知识的转化等方面下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为何学生在每个求学阶段都要进行写作学习和训练,一个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