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心理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意识主要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索,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
  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知从何提问,或者提出的问题较多,但提不出数学问题,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不多。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思考的仍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会自己发现、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课堂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教师改变学生观,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器”,不是教师进行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具有主动性,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有意义的知识不是教师手把手的“教”给学生的,而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而由学生自己建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如何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如何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用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教师如何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如何建构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等。第三,教师要转变评价观。评价的功能不仅仅在于甄别和选拔,更在于反馈以改进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架起数学学习與现实生活、抽象数学与具体问题的桥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生活情境、竞争情境、故事情境、障碍情境、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等,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可以是 :自制教学课件、童话故事、精彩的谈话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和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发现,主动探索,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会观察,就不可能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才能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怎么观察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会并运用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实际问题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通过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怎样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教师可以提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何相似之处?”“能不能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感知,又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三、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某旅游团外出到公园旅游,共48人。公园门票的票价为每人10元,团体购票(10人为一组)八折出售。问怎样购票最省钱?”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设计不同的购票方案,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共同探索,积极寻求并设计最佳方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得出最佳方案:可以请其他到公园游玩的两位游客一同购买,双方都按八折购买,可以都省钱。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紧紧围绕新《数学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理念、方法以及取得过的成绩,切实改善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我们相信,通过长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质量、质疑探究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有所提高,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必将有所改变。
其他文献
一堂课,对教师来说,三尺讲台,45分钟,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里,老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做到的,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尤其是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较原来课时紧,压力大,如何在逐步适应新课改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面对的新
学好文言文,从大处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需要,从小处说是中高考等各级考试的需要。但文言文学习,历来为学生们视为畏途。这种情况的形成,其实是有其历史原因与现实的。首先学生们没有生动鲜活的语言环境,学生无法从生活中学习;再有就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本身重“言”轻“文”的现象较为普遍。课余要求学生做大量的词汇积累,课堂上单一枯燥的肢解说教、生硬的灌输。这种方式虽然有短期之效,从长期看却会扼杀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
在人教版高中课本二册上第7章B组练习里面有一道线性规划题目,已知在x2,y2取何值時取得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各是多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初中阶段是一个最重要的转型阶段,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而物理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已正式全面使用了,初中第一轮教学的实践,使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本文将联系农村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对物理教学的一些观点。  一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谈解题思路的严谨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许多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有第一课时的教学。其原因无外乎几种情况:上第一课时没有什么意思,不容易出彩;第一課时过于呆板枯燥,不利于调动活跃的课堂气氛;甚或没有前人开路导致没有现成的供参考取经的办法。于是第一课时被人们忽视了,由于得不到重视,所以在第一课时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不是让人觉得太“胖”,就是觉得过于简单,如“隔靴挠痒”。 正因如此,第一课时被淹没在课改的浪潮中,几乎没人去研究,成了被遗忘的角
【摘 要】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系统。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所布置作业的质量,使我们的付出得到相应的价值,使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真正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优化 作业布置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
教师个案丁小明(以下简称D)的背景分析  教师 D:中学高级教师,从教已有20年,长期从事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平时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严于律己,身正为范,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致力于“生动,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  一、教师D原有理答状况呈现  教师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繁忙,在课堂中对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教学改革下的素质教育从内容上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新数学教学理念,作者提出了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交流-互动型教学法,辨析-应用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四点创新,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主体参与型; 交流-互动型; 辨析-应用型;创新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