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对教师来说,三尺讲台,45分钟,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里,老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做到的,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尤其是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较原来课时紧,压力大,如何在逐步适应新课改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面对的新课题。而一节课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取决于学生是否愿学,乐学,是否信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抓住学生。
历史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身份,而且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但长时间内历史学科的功能,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对历史教学,学生普遍地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历史是副科,画画背背就是历史课,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存在着重视主科,忽视副科的思想,进而出现了“语数外还忙不过来呢!”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就更需要我们抓住学生。
怎样抓住学生,下面我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抱怨:历史课都讲的是一些过去的人和事,枯燥无味,且无“实用”,在考试中,特别是中考中所占分量不重,因此,在学生课业负担如此之重的今天,历史课应尽可能地少开,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主课”的学习上,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的中学教学的功利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功利”的目标驱动下,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对历史的学习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无所事事的“累赘”,从而也就不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情感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历史教学中的良好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距离,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使教得高兴,学得愉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老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转移,从而“亲其师,乐其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由不同感情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同时历史课教学,有的班级协作得好,师生关系融洽,成绩就比较突出。同是一个历史老师,有时上课感觉好,而有时又看到学生厌学,在下面乱哄哄等等。历史老师任教面广,班级课时少,一周只有2课时,一般又不当班主任,所以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师生空间距离远,交往频率低,较难使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容纳。因此,要消除历史课教学中师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多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第二: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教师具有坚定的社会信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的教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坦诚的胸怀,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
三、改进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1、自学
自学使学生学习的权利。有的历史课上,在学生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或学生还没有回答完的时候,老师认为不是标准答案,自己就代替学生说出答案。“优秀的老师引领学生,笨拙的老师带领学生,无能的老师代替学生”,所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我们不要干预,我们要培植,我们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一旦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培养出来,也许,一节课就能完成三五节课的内容。
2、展示自己
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他们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哪怕让他们说一句话,讲一个思路,说一个感悟。在展示中,他们就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展示中,他们会得到关爱和鼓励。每一个人都得到别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他们自然就会乐意学习了。试想,如果学生一节课,一天甚至一个星期都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劲头会怎么样呢?
3、学会评价
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在点评的过程中既要能发挥学生的优势,发扬他们的长处,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有学习的能力和机会。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学生就会有体现自己价值的要求了,那么学习就成了迎刃而解的事情,也就变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1、讲清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
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学习其他学科是大有裨益的。难以置信,学古文,如果不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以及写作的历史背景,会对文章有一个正确、深刻的理解?学习地理,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能够全面了解他的风土人情和版图的改革?这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不仅如此,历史知识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史。学生知道了学习历史对其他学科大有裨益 ,自然就提高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2、根据课堂情境,灵活运用教材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首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利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格素质,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工具,不断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教学负担最小化,从而让学生丢开包袱、无忧无虑、兴趣盎然地徜徉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我们终生探讨。
历史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身份,而且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但长时间内历史学科的功能,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对历史教学,学生普遍地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历史是副科,画画背背就是历史课,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存在着重视主科,忽视副科的思想,进而出现了“语数外还忙不过来呢!”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就更需要我们抓住学生。
怎样抓住学生,下面我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抱怨:历史课都讲的是一些过去的人和事,枯燥无味,且无“实用”,在考试中,特别是中考中所占分量不重,因此,在学生课业负担如此之重的今天,历史课应尽可能地少开,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主课”的学习上,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的中学教学的功利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功利”的目标驱动下,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对历史的学习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无所事事的“累赘”,从而也就不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情感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历史教学中的良好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距离,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使教得高兴,学得愉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老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转移,从而“亲其师,乐其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由不同感情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同时历史课教学,有的班级协作得好,师生关系融洽,成绩就比较突出。同是一个历史老师,有时上课感觉好,而有时又看到学生厌学,在下面乱哄哄等等。历史老师任教面广,班级课时少,一周只有2课时,一般又不当班主任,所以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师生空间距离远,交往频率低,较难使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容纳。因此,要消除历史课教学中师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多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第二: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教师具有坚定的社会信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的教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坦诚的胸怀,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
三、改进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1、自学
自学使学生学习的权利。有的历史课上,在学生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或学生还没有回答完的时候,老师认为不是标准答案,自己就代替学生说出答案。“优秀的老师引领学生,笨拙的老师带领学生,无能的老师代替学生”,所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我们不要干预,我们要培植,我们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一旦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培养出来,也许,一节课就能完成三五节课的内容。
2、展示自己
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他们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哪怕让他们说一句话,讲一个思路,说一个感悟。在展示中,他们就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展示中,他们会得到关爱和鼓励。每一个人都得到别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他们自然就会乐意学习了。试想,如果学生一节课,一天甚至一个星期都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劲头会怎么样呢?
3、学会评价
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在点评的过程中既要能发挥学生的优势,发扬他们的长处,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有学习的能力和机会。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学生就会有体现自己价值的要求了,那么学习就成了迎刃而解的事情,也就变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1、讲清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
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学习其他学科是大有裨益的。难以置信,学古文,如果不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以及写作的历史背景,会对文章有一个正确、深刻的理解?学习地理,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能够全面了解他的风土人情和版图的改革?这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不仅如此,历史知识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史。学生知道了学习历史对其他学科大有裨益 ,自然就提高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2、根据课堂情境,灵活运用教材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首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利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格素质,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工具,不断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教学负担最小化,从而让学生丢开包袱、无忧无虑、兴趣盎然地徜徉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我们终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