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初中阶段是一个最重要的转型阶段,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而物理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已正式全面使用了,初中第一轮教学的实践,使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本文将联系农村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对物理教学的一些观点。
一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理解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一张考卷定乾坤的今天,农村教师面对着考试及上岗压力,不得不开展题海战术,加上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目的是“鲤鱼跳农门”,只追求分数的高低,这些因素都为课改带来了多重阻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认识到传统教育培养的多是“高分低能”的人才,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综和国力的增强都依赖于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劳动者。教育观念的滞后,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必须深刻的体会到:实施新课程,就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评价观,以保证新课改在农村的顺利实施。
二、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并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换句话说学生的“地位”真的是不同往日,学生与教师如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不再是教师“专政”的对象,相反教师成了学生的服务者。可真要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对相当数量的教师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多年形成的教学方式,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等都将付诸东流,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可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也只能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探究,尽快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到课堂的合作者;由教学的执行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到探究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以便构建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要使学生树立信心就必须先让学生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例如在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成立条件及其应用。我校先复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动能定理、功与能的关系等,先扫清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分析定律内容、公式,以及成立条件的讨论,接着安排学生做练习:先分析几个实例中机械能是否成立,再做只有重力作用的情况,再逐渐分析不只是重力作用的情况,并让学生从以上解题中得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基本步骤。这样使学生能较好掌握知识以及知识的应用。
四、开展小组合作与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抢答或竞赛等。这种形式将原来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为了使本小组获胜,同学们认真讨论、大胆发言学习气氛相对活跃,结果他们找到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课本上没有,通过消化和吸收.便成为了学习共同的知识,这时同学们交流与合作的收获,也为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搞好与他人合作做好铺垫。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课外活动易培养兴趣,在课堂上日日如是,早就厌倦了,课外活动正好换了环境,能够变换教学形式,当然快乐之至。这样有利于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挖掘农村物理课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给农村学生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生活经验,这无疑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科学课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增长。比如:声现象中,他们能列举出许多自然界的声音;热现象中,他们非常理解沸腾现象,甚至能说出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光现象中树荫下的光斑,星光闪烁,雨后彩虹等更是他们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特别是简单机械中省力,费力杠杆的判断、列举、他们更是顺手拈来,像铁锨、扫帚、扳手、撬棍等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当然要比那些只见过没用过,有的甚至见都没有见过的城市学生学起来轻松,感兴趣的多, 上述现象说明农村中学的学生经验是丰富的,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开发、发现、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利用广阔的无污染的大自然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实验条件,就能够极大促进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可以说只要利用好了,优势是比较多的。
总之,通过以上在教学中的体会,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探究意识,增强了他们自主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了物理的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能够进行科学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理解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一张考卷定乾坤的今天,农村教师面对着考试及上岗压力,不得不开展题海战术,加上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目的是“鲤鱼跳农门”,只追求分数的高低,这些因素都为课改带来了多重阻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认识到传统教育培养的多是“高分低能”的人才,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综和国力的增强都依赖于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劳动者。教育观念的滞后,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必须深刻的体会到:实施新课程,就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评价观,以保证新课改在农村的顺利实施。
二、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并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换句话说学生的“地位”真的是不同往日,学生与教师如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不再是教师“专政”的对象,相反教师成了学生的服务者。可真要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对相当数量的教师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多年形成的教学方式,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等都将付诸东流,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可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也只能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探究,尽快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到课堂的合作者;由教学的执行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到探究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以便构建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要使学生树立信心就必须先让学生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例如在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成立条件及其应用。我校先复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动能定理、功与能的关系等,先扫清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分析定律内容、公式,以及成立条件的讨论,接着安排学生做练习:先分析几个实例中机械能是否成立,再做只有重力作用的情况,再逐渐分析不只是重力作用的情况,并让学生从以上解题中得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基本步骤。这样使学生能较好掌握知识以及知识的应用。
四、开展小组合作与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抢答或竞赛等。这种形式将原来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为了使本小组获胜,同学们认真讨论、大胆发言学习气氛相对活跃,结果他们找到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课本上没有,通过消化和吸收.便成为了学习共同的知识,这时同学们交流与合作的收获,也为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搞好与他人合作做好铺垫。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课外活动易培养兴趣,在课堂上日日如是,早就厌倦了,课外活动正好换了环境,能够变换教学形式,当然快乐之至。这样有利于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挖掘农村物理课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给农村学生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生活经验,这无疑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科学课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增长。比如:声现象中,他们能列举出许多自然界的声音;热现象中,他们非常理解沸腾现象,甚至能说出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光现象中树荫下的光斑,星光闪烁,雨后彩虹等更是他们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特别是简单机械中省力,费力杠杆的判断、列举、他们更是顺手拈来,像铁锨、扫帚、扳手、撬棍等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当然要比那些只见过没用过,有的甚至见都没有见过的城市学生学起来轻松,感兴趣的多, 上述现象说明农村中学的学生经验是丰富的,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开发、发现、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利用广阔的无污染的大自然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实验条件,就能够极大促进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可以说只要利用好了,优势是比较多的。
总之,通过以上在教学中的体会,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探究意识,增强了他们自主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了物理的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能够进行科学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