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对英语阅读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的课堂教学现状,重构story教学的课堂结构,探索在核心素养视角下story教学的课堂新模式,促进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品格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英语阅读素养;课堂教學;story教学新模式
【作者简介】李静(1987.06-),女,汉族,江苏常州金坛人,金坛区水北小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适合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英语阅读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素养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即在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音素知识、单词拼读能力、文本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动机、态度和习惯等。本文以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为目标,对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板块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story板块教学现状及问题
译林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板块是一个单元话题的“展示板”,包含着这个单元的主句型结构和核心语法知识。该板块的设计富有生动有趣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基础,集价值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但通过实际的交流观察,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该板块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影响了该板块作用的有效发挥。
1. 设计生硬,缺乏情境代入感。有的教师在教学前缺少真实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只是生硬地导入教学。一些问题设计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性,或者过分强调语法点和生词句型,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过程机械,削弱教学趣味性。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多以播放录音、反复跟读的机械式训练为主,只为达到通读全文的目的。有时教师的过多解读又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使阅读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
3. 活动单一,制约阅读趣味性。教学后,对话和小组表演的活动设计较为单一,没有针对不同话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有时也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相匹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实际意义,学生无法实现从“学着读”到“读着学”的转变。
二、符合儿童生长的story板块的教学目标
要充分发挥story板块的教学作用,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为大方向,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加以探索,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掌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单词和拼读单词的能力,总结单词的发音规则,并迁移至新的单词的拼读。根据图片和文本内容推测单词含义,深入理解文本,从而让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
2. 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综合运用story的重点句型,把文本中的句子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替换和续写story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读写结合。
3. 提升阅读品格,培养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模仿教师引领分析文本的策略和方法,从教师带着读逐步转变为自己独立读,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和分析,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维,加深其对语言乃至文化的理解。
三、找准最近发展区,story板块教学新思考
1. 抛砖引玉,做好课堂铺垫。(1)基于学生生活的真实语境导入。真实的语音情境有利于学生增加阅读的真实体验,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良好的氛围。例如:在五下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教学时,教师在打招呼时以I’ m not so good导入自己早上来学校的方式,I leave in …, It’ s not far from school,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 but my bike is broken, I have to walk to school, so I’ m late. How about you?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在聊天的气氛中引出story的内容,并创设和story类似的讨论来学校方式的聊天情境,把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表达诉求。
(2)基于问题引领的互动问答交流。以问题承上启下,有针对性的提问,利用旧知激发新的阅读兴趣,把新知与旧知相结合,符合学生认知的迁移规律,可以为学生扫除阅读心理障碍,从而更便捷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六上Unit7“Protect the Earth”教学前,先结合Unit4“Then and now”呈现地球之前和现在的图片,提问Big changes have take place on the earth, Can you find out? 让学生讨论Twenty years ago, there was/were…, but now…通过讨论,逐步引入本单元的话题“we should protect the earth”,并在讨论变化时发现地球的变化来自water,tree,energy和plastic几个方面,再让学生思考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 按照之前的几个方面分点呈现,从而顺利揭示了新的文本。
(3)基于视听创新的信息工具辅助。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教学辅助形式,利用多媒体视听和图片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授较难的文本或相对简单枯燥的文本时,视听辅助能让学生的阅读变得简单顺畅且充满趣味性。例如:在四上Unit8 “Dolls”的教学前,通过多媒体呈现多种多样的娃娃和展览的视频,向学生提问:Do you like dolls? Which one do you like? 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描述自己喜欢的娃娃,这不仅增强了该story文本的教学趣味性,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2. 循序渐进,突出文本呈现。(1)遵循文本逻辑,在通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认知。总体上要确保文本的整体性,以词、句、篇的顺序逐步推进,培养学生解码能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要充分发挥Phonics(自然拼读)在story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學生克服对语篇的恐惧心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的流利度,激发其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语篇教学后可以用关键词或中心句的方式,帮助低年级孩子解读文本,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使其打下由读到说写的基础。
在中高年级教学中,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阅读经验,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对语篇的整体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信息,做到intensive reading(精读)和skim(略读)结合。
(2)深挖文本内涵,在精读中培养阅读策略。低年级学生单词量较少,对句子和长文本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在呈现文本时多结合图片,帮助学生在读文字的同时学会读图,以图助读,这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兴趣。
中高年级文本相对复杂,且对学生阅读的理解要求和思维要求提到了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思维导图、图表等形式,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内化文本信息并结合实际使用,实现语言的整体输出成为阅读素养的有效检验。
3. 行远升高,推动素养迁移。(1)从阅读到写作,实现阅读能力迁移。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习得文本写作方式,提高他们用正确的英语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特别是高年级,写作是检验阅读成果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六下“Holiday plans”的story教学后,笔者围绕holiday plans提问What are your plans?
【关键词】英语阅读素养;课堂教學;story教学新模式
【作者简介】李静(1987.06-),女,汉族,江苏常州金坛人,金坛区水北小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适合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英语阅读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素养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即在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音素知识、单词拼读能力、文本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动机、态度和习惯等。本文以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为目标,对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板块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story板块教学现状及问题
译林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板块是一个单元话题的“展示板”,包含着这个单元的主句型结构和核心语法知识。该板块的设计富有生动有趣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基础,集价值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但通过实际的交流观察,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该板块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影响了该板块作用的有效发挥。
1. 设计生硬,缺乏情境代入感。有的教师在教学前缺少真实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只是生硬地导入教学。一些问题设计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性,或者过分强调语法点和生词句型,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过程机械,削弱教学趣味性。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多以播放录音、反复跟读的机械式训练为主,只为达到通读全文的目的。有时教师的过多解读又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使阅读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
3. 活动单一,制约阅读趣味性。教学后,对话和小组表演的活动设计较为单一,没有针对不同话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有时也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相匹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实际意义,学生无法实现从“学着读”到“读着学”的转变。
二、符合儿童生长的story板块的教学目标
要充分发挥story板块的教学作用,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为大方向,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加以探索,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掌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理解单词和拼读单词的能力,总结单词的发音规则,并迁移至新的单词的拼读。根据图片和文本内容推测单词含义,深入理解文本,从而让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
2. 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综合运用story的重点句型,把文本中的句子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替换和续写story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读写结合。
3. 提升阅读品格,培养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模仿教师引领分析文本的策略和方法,从教师带着读逐步转变为自己独立读,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和分析,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维,加深其对语言乃至文化的理解。
三、找准最近发展区,story板块教学新思考
1. 抛砖引玉,做好课堂铺垫。(1)基于学生生活的真实语境导入。真实的语音情境有利于学生增加阅读的真实体验,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良好的氛围。例如:在五下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教学时,教师在打招呼时以I’ m not so good导入自己早上来学校的方式,I leave in …, It’ s not far from school,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 but my bike is broken, I have to walk to school, so I’ m late. How about you?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在聊天的气氛中引出story的内容,并创设和story类似的讨论来学校方式的聊天情境,把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表达诉求。
(2)基于问题引领的互动问答交流。以问题承上启下,有针对性的提问,利用旧知激发新的阅读兴趣,把新知与旧知相结合,符合学生认知的迁移规律,可以为学生扫除阅读心理障碍,从而更便捷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六上Unit7“Protect the Earth”教学前,先结合Unit4“Then and now”呈现地球之前和现在的图片,提问Big changes have take place on the earth, Can you find out? 让学生讨论Twenty years ago, there was/were…, but now…通过讨论,逐步引入本单元的话题“we should protect the earth”,并在讨论变化时发现地球的变化来自water,tree,energy和plastic几个方面,再让学生思考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 按照之前的几个方面分点呈现,从而顺利揭示了新的文本。
(3)基于视听创新的信息工具辅助。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教学辅助形式,利用多媒体视听和图片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授较难的文本或相对简单枯燥的文本时,视听辅助能让学生的阅读变得简单顺畅且充满趣味性。例如:在四上Unit8 “Dolls”的教学前,通过多媒体呈现多种多样的娃娃和展览的视频,向学生提问:Do you like dolls? Which one do you like? 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描述自己喜欢的娃娃,这不仅增强了该story文本的教学趣味性,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2. 循序渐进,突出文本呈现。(1)遵循文本逻辑,在通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认知。总体上要确保文本的整体性,以词、句、篇的顺序逐步推进,培养学生解码能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要充分发挥Phonics(自然拼读)在story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學生克服对语篇的恐惧心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的流利度,激发其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语篇教学后可以用关键词或中心句的方式,帮助低年级孩子解读文本,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使其打下由读到说写的基础。
在中高年级教学中,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阅读经验,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对语篇的整体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信息,做到intensive reading(精读)和skim(略读)结合。
(2)深挖文本内涵,在精读中培养阅读策略。低年级学生单词量较少,对句子和长文本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在呈现文本时多结合图片,帮助学生在读文字的同时学会读图,以图助读,这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兴趣。
中高年级文本相对复杂,且对学生阅读的理解要求和思维要求提到了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思维导图、图表等形式,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内化文本信息并结合实际使用,实现语言的整体输出成为阅读素养的有效检验。
3. 行远升高,推动素养迁移。(1)从阅读到写作,实现阅读能力迁移。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习得文本写作方式,提高他们用正确的英语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特别是高年级,写作是检验阅读成果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六下“Holiday plans”的story教学后,笔者围绕holiday plans提问What are your p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