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信息筛选的能力作为说明文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奇妙的克隆》一文内容浅显,生活情境真实,学生阅读内容基本没有障碍。文章篇幅较长,信息量大,但采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有关键句,这就使它为“如何筛选信息”的教学提供了多种可应用的材料。
  基于以上设想,笔者利用《奇妙的克隆》一文设计了“抓住标题,提纲挈领”“设计表格,化繁为简”“寻关键句,归纳信息”等三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筛选方法,旨在使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可以采用相对应的信息筛选方法,初步培养信息筛选的能力。以下分别是三种方法的教学片段实录。
  【方法一】抓住标题,提纲挈领
  师 克隆技术其实在中国小说里很早就存在了,请大家想一想谁是克隆技术的鼻祖?谁掌握了最先进的克隆技术?
  生 我知道,应该孙悟空。
  师 为什么是他呢?
  生 因为他拔一根毛 就可以变出千千万万的孙悟空了,这不就是克隆技术么?
  [学生笑。]
  师 同学思维很敏捷,立刻在自己的信息库里找到了准确的信息。下面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看看近代社会克隆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师 这篇文章很长,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个需要同学们今天一起来探究。如果我们很着急,要出门,想在一分钟之内了解这篇文章内容,你会怎么快速得到信息呢?
  生 看结尾。


  生 这篇文章的结尾看不出来,它在讲克隆的意义。
  生 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方法:看小标题。你看文章有四个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的出生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从中基本可以看出文章的内容——讲了克隆的概念、克隆的发展和它的意义。
  [学生鼓掌。]
  师 这样做需要前提,大家想一想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生 要有小標题,并且小标题基本概括了这章节的内容,相当于总结概括性的句子。
  师 概括得很好,很到位。
  [教师板书“筛选信息方法1:抓标题,理解内容”。]
  师 遇到有小标题的文章,我们可以看一看小标题是不是能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如果是,那就可以直接利用标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设计表格,化繁为简
  师 我们来重点阅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得益于一个个实验的成功。文章写了多个实验,面对繁多信息,我有些糊涂了,但是又想在2~3分钟内就清晰知道内容概貌,掌握关键信息。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 好像没有办法。
  师 大家看看能不能向其他学科借鉴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实验有许多信息是同一个类型的,那么我们可以归归类。为了让信息更清晰,我们可以借助数学的一种表达形式。
  生 可以用图表,不对,是用表格。这样很清楚。
  师 同学很聪明,说明平时对信息筛选有一定思考。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学生快速默读二、三两个部分,完成表格(如表1)。]
  师 请大家体会一下表格法对信息筛选有什么好处?
  生 我觉得一下就清楚了,主要信息都有了。
  生 想要什么信息,一看就明白了。
  生 把克隆的发展历史展示得很清楚。
  师 大家说得很好,信息很多,但不是每个都重要。我们要学会化繁为简,从中梳理出清晰的内容和条理。
  [教师板书“筛选信息的方法2:用图表,化繁为简”。]
  【方法三】寻关键句,归纳信息
  师 先进的科学技术能造福于人类,你觉得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还是困扰呢?
  [学生齐读“克隆技术造福人类”部分。]
  师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个部分没有中心句,但有关键句,请大家找找关键句。
  生 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生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生 克隆动物对研究癌生物学……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师 这些信息大家都能筛选出来,但不能准确回答我的问题。要准确回答我的问题,要改造信息。请你抓住关键信息,改造信息。
  [教师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板书“信息筛选方法3:寻关键句,归纳信息”。]
  师 请大家小结一下今天的收获。
  生 今天学会了三种信息概括的方法,每种都不一样。
  生 今天明白了学说明文信息筛选很重要。
  生 今天学的表格法,以后在我的复习中也可以经常运用。
  师 今天我们通过《奇妙的克隆》一文,掌握了打开说明文学习的钥匙——信息筛选,课后请大家阅读《生物入侵者》,看看可以用到哪些筛选信息的方法。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摘 要:仅从白居易的视角分析《琵琶行》,是单向度的,是不全面的;只有增加琵琶女的视角,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琵琶行》。解读《琵琶行》的文本时,应当并重看待琵琶女与白居易,否则就会造成文本解读的狭隘性。  关键词:文本解读;《琵琶行》;琵琶女  站在白居易的视角解读《琵琶行》,是《琵琶行》鉴赏史上的主流解读方法。在此视角之下,分析者均将白居易的身世遭遇和情感世界作为挖掘的重点,而将琵琶女作为陪衬,比
期刊
摘 要:阅读短篇小说类经典名著的方法有初读、联读、细读、品读、回读等。高效的阅读指导应具备如下要素:一是教师深读名著;二是寻找阅读指导的理论基础;三是尊重名著个性开展导读;四是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是指导学生理性思辨地阅读名著;六是创建科学的名著阅读评价体系。  关键词:阅读指导;短篇小说类名著;阅读方法  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名著可以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与方法。运用有效的符合作品特质的阅读方法,才
期刊
前几天,听一位前同事说,他们学校的一些语文教师上文言文只讲词语解释,其他内容一概不教。理由是,近年来在浙江省中考中,课内文言文不考阅读,只考几个词语解释。听罢我不禁愕然: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7至9年级共44篇文言文(不含古诗词),如果学完3年文言文,只在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上学到了几个词语的解释,这样的语文课,谈何开放性,谈何人文内涵,谈何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又怎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摘 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给予学生的“经典文化”,往往与学生当中流行的“大众文化”之间有一道鸿沟。它需要语文教师通过科学的、智慧的教学设计来弥合,所以设计学习系统应该是古诗词教学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学习系统设计;《破阵子》  一、古诗词学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哲学对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欧文·拉兹洛在其著作《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
期刊
摘 要:语言的理解与建构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若想达成这个素养,就必须在广泛的语言积累、梳理与内化的过程中,努力构建出自己的语言体系,而后才有可能在真实且具体的言语情境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语言的理解与建构;《雨霖铃》  最近有一首英文小诗引起了热议,小诗如下:  I love three thing in this world.  Sun,moon and
期刊
摘 要:浙江省近三年的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呈现出一种可喜的“新常态”:一是基于关键内容,考查“量”与“质”,指向有效积累;二是呈现原著内容,考查真实阅读过程,指向“整本书”的阅读;三是设置真实情境,关注阅读策略,指向核心价值;四是采用读写结合,考查思维品质,导向深度阅读。  关键词:名著阅读;中考语文;试题命制  文学名著是人类语言和文明的宝库,对初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大量而有效的名著阅读,是学
期刊
本文以河南省H村的20个农村留守妇女为具体研究对象,利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借助推拉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在地化原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歧视性的社会性别规范、较差的身体状况、较低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迫使H村部分留守妇女留守乡村;保障性的土地承包制度、逐渐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以及强有力的乡村非正式支持,吸引H村部分留守妇女留守乡村;而薄弱的主体意识,也是致使H村部分留守妇女留守乡村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影
摘 要:对“对比是不是修辞手法”“对比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能否当作修辞来教”等问题的讨论,应基于课程纲领性文件的表述。从我国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对相关问题表述的几次变化来看,中学语文的修辞教学,只讲修辞格即可,没必要扩大成修辞学科。所以,对比,还是只作为表现手法、不作为修辞格教学更为合适。  关键词:对比;修辞手法;修辞教学  关于对比,最近讨论颇多。一方面,张悦群老师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比”不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的“三级训练”策略,指的是把初中的写作教学大致分为三级,训练目标依次为情真、言美、技巧。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实际,七年级以“情真”训练为主,八年级以“言美”训练为主,九年级以“技巧”训练为主。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策略:真情实感;写作技巧  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每周或每两周都要批改一次学生习作,面对问题众多的学生习作到底要怎样去有效指导呢?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头痛医头,
期刊
陶文建、周吉琳和方香椿三位老师对《娜塔莎》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他们各自的教学风格。总体而言,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程关注学生有效活动的理念。相形之下,陶文建老师重视为学生提供“梯子”,让学生能够顺着“梯子”“登堂入室”,领会通过多种手段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把握文本中“圆形人物”——娜塔莎这一主要人物的形象。周吉琳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拓展提升到位,升华了教学文本的价值。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