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6852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关键,这对将教师从繁重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效果,并助力学生养成终生学习习惯大有裨益。当下,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日益离不开智能手机、微信、微博这类载体,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课程,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突破口,就成为教师时刻关注的主题。
  当下的初中生,都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智能手机、微信、微博这类载体,早已融入了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中,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将对学生学习成长产生长远影响,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对此不断优化、改进,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导学案优化,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成长于物质丰裕、和平安定的新时代,且又有无数新鲜事物伴随其成长,父母亲朋保驾护航,很多学生都是家长的小公子、小太阳。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游戏、短视频、暴力内容,缺乏判断能力和识别意识,很容易沉溺于此,进而受到身心上的损害,影响其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为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任务、评估手段、反馈渠道,帮助学生增强学习逻辑性和目标性,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并学会善用各种信息技术,从而更加轻松地走上自主学习、自学成才之路。
  二是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初中生而言,合作交流是其学习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初中生如果善于合作交流,就能在合作和分享中接触更多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有益自身成长成才的养分。而一个初中生如果不善于此,在面临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如超出自己解决能力的困境、自己一无所知的问题、需要团队合作解开的答案,就会遇到困难与瓶颈,最终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更多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去,并增加合作交流的频率和活跃性,使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在融洽、热情、主动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是通过网络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的课程,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快速演进。初中生多为12~15岁的青少年,平常上移动互联网做得最多的事无外乎聊微信、刷微博、打游戏,对信息技术的实际理解与应用只是一张白纸。对此,教师更应通过网络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积累,同时通过网络,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借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学尺度,不易有过多难点,否则初中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还要分身应付信息技术课程,必然会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于自身成长无益;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容易使学生丧失探索的精神和勇气。
  总之,教师必须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的功能性与价值性,通过导学案优化、合作交流、网络学习,帮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自学成才之路,真正为信息教育课程的发展和學生信息素质的提升贡献一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当一个班级学习效率远远高于其他班级,那这个班级必定有着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学习时,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沉下心,进入自身最佳状态,学习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小学生生性好动,在一堂课刚开始时往往无法迅速集中注意力,为了更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进步与成长,通过改变课堂氛围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关键词
摘要:化学实验从属于高中教育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化学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感悟化学现象。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对其予以有效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本文就现下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探析,同时针对性地分析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一
摘要:在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团的自主有效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不断地强化学生在社团中的自主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推进目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精神目标。而对于社团的管理工作,也要以学生管理为主导,但不能缺少党团的指导。本文就以自主管理的模式为出发点,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社团的自主有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义务教育阶
摘要:为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课堂效率,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联系教学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正面情感反应,形成强烈的求知心理,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课堂实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打造更为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生生活;教学情境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
【摘要】基于群文教学的课堂需要大量知识的呈现,现代化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并不断延伸拓展。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对群文阅读的利弊分析,对信息技术在群文阅读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索,给今后语文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利弊分析;有效运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066-02  On the A
【摘要】在主动学习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而在被动学习的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压力和负担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而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由学生积极自主地完成,教师在其中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不过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深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时,学生的学习是消极的,是难以产生激情的。为了能够改善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
摘要: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正是这个阶段最佳的教育方式。近年来,我国对足球的教育工作逐步深入,足球运动也已然成为学龄前儿童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足球教育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优化启蒙阶段的教育成果,更能提高幼儿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基于对幼儿足球教育工作的简要评价,来进一步分析足球游戏在小班幼儿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措施。  关键词:
摘要:现在我国已经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占据地位最高的就是德育,而且学生所受到的德育质量会对其成长形成直接的影响。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对其影响最大的教师就是班主任。所以本文将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德育;实施策略  初中阶段其实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承上启下的角色,初中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发展在该阶段相对来
摘要: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是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与行为的体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目前的学前教育并没有重视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应当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存在于幼儿的整体学习生活中的,并且是漫长的过程。所以幼儿教师需要以宣传、实践、游戏活动等方式在幼儿的各项学习活动中渗透垃圾分类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游戏教学  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垃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读而有所得,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而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为衔接中学语文阅读,此阶段的阅读发生明显变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基于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想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批注式阅读能够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