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相关论文
[摘 要:陈寿的《三国志》为“前四史”之一,其文爽洁,理事明达,亦“继明先典”(《晋书·陈寿传论》)。而在《三国志》成书的一百三十年后......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师事谯周,在蜀汉曾任观阁令史。公元268年,入晋为官,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
吴冠中曾经说过:“我一生最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
西晋陈寿所撰记述魏、蜀、吴三国史事之书,名曰《三国志》,当时人即是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但是近来通行的标点本《二十四史》......
《三国志》的人物评价是非常值得后人研究的课题,从《三国志》的人物中研究其撰写者陈寿的思想,要从具体的句段中分析.陈寿评价人......
《三国演义》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曹操的奸诈、孙权的雄才、刘备的宽厚,有口皆碑。诸葛亮的计谋和智慧更是妇孺皆知。三国演义虽然......
司马迁之死是有问题的。裴骃“史记集解”在“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最后一句下,引卫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
在开国皇帝里,洪武皇帝朱元璋恐怕是唯一出身赤贫阶层的。早年他逃过荒,要过饭,放过牛,当过游方和尚,悲惨的遭遇使他对农民生活有着透彻......
一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了汉末以来“合久必分”的历史。这一年,陈寿(233-297)四十八岁,他从成都到洛阳,已经有十多年。......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系孔子弟子及其后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有细心的学者发现,《论语》洋洋洒洒20篇13000多字,不曾出现......
陈寿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史学家之一,所撰著的《三国志》主要记叙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秉笔公正,取材严谨,独具特色,是继《史......
东汉末期汉献帝建安年代(公元196-219年),共计有25年的历史,这是一段王朝转型的历史,历史信息丰富,引起很多史学家的关注。有很多......
陈寿在《三国志》中,为曹操及其继承者立本纪,以曹魏为正统,而为刘备、孙权及其继承者仅写了传,这似乎可以看出陈寿尊魏抑蜀的态度,但笔......
陈寿在评论《魏武文世王公传》时认为 ,应取消诸候科禁之法 ,让他们在中央和封国掌实权。裴松之 曹也有这种思想。他们都孤立地......
历代正史中的“太史公曰”、 “史臣曰”、 “评曰”一类的词语,是反映史家历史观及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根据中陈寿的“评曰”,......
唐人刘知幾和清人赵翼提出,陈寿所撰写的《三国志》存在着为曹魏政权以及司马氏政权曲笔回护的问题,当代研究者对《三国志》是否存......
作为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但由于部分篇章的内容,《三国志》受到众多非议,认为陈寿有曲笔回护之嫌。从陈寿的史......
陈寿著《三国志》在历史流传过程中,成为三国史料的最重要来源。然而魏晋时期,对于陈寿史德的指责也多有出现,其中尤以陈寿索米于......
《三国志》虽为史书,但处于文史未分家之时,亦可作为文学作品来研究。其中传主,亦可作为典型人物来研究,而典型人物的选择原则,也......
【正】 公元一九二四年,新疆鄯善县曾出土一份晋人写本陈寿《三国志·吴志》残卷,起自《吴书·虞翻传》"权于是大怒"句的"......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称其"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后人解读这句话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魏晋时期出现了陈寿因私恨贬抑诸葛亮......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当年在北伐曹魏期间为解决从山区险道上往前线运送粮草而创制的运输工具。《制木牛流马法》一文是南朝刘宋史学......
缤纷三国,本是政客的天下,儒生只须稍稍俯下身子,凭胸中丘壑,自可轻易戴上乌纱。但这个儒生却是个例外。他不是不想济天下,也不是不想建......
【正】 裴松之奉诏注《三国志》告竣,甚得宋文帝刘义隆的称赞,云“此为不朽矣”。可是,唐代刘知几讥其烦芜。宋代叶适更以为裴注所......
重民轻君,以民为本,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思想.陈寿著《三国志》对孟子民本思想又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安民为大道;......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
五谷酒肉只能喂养人的躯体,却不能滋养人的精神。汉代陈寿曾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只有通过读书、受教育,人才能获得精神成长所需......
陈寿用纪传体写分裂时期的历史,并且把三国统为一书,这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谋篇布局上,陈寿视野开阔,不仅着眼......
考析四川广安出土的'陈寿故里碑'所引发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宋状元何涣的籍贯问题,认为清代刻立的'陈寿故里碑'......
陈寿(1440—1522),字本仁,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历任户科给事中、都给事中、右佥都御史兼延绥巡抚、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
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入传人物将近六百人之多。各卷之人物,有何共性?有何特征?有何背景?有何亮点?有何真趣?有何借鉴?不能对这些问题有......
正利用这套"平衡计分卡",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一把"标尺",企业可以直观地看到在各个项目上的产品得分以及与同类产品的差异,从而找......
陈寿,西晋著名史家,因所作《三国志》被誉为一代良史,但其史学思想中有着明显的正统化倾向。就编纂体例而言,陈寿采取了帝魏而传蜀......
《三国志》是"前四史"之一,在我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陈寿叙三国的历史很善于品评人物,其着眼点主要在于品德节操、器量才识、功业实绩和体貌风度等几个方面.在具体的分析评价中,他很......
陈寿《三国志·魏书》史论杂糅人物品性和官职,导致学者在讨论其合传原则时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三国志·魏书》史论参考了魏晋时......
<三国志集解>是<三国志>的最详细注本.其著者卢弼先生,文史兼擅,尤精地理;他不仅给陈寿的<三国志>作注,而且还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