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相关论文
王僧虔(426—485),字简穆,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四世族刊、,南朝齐朝著名的书法家,官至......
王僧虔(426-485年),南朝时齐书法家。琅邪临沂(今山东)人,官至侍中,谥简穆。喜文史,善音律,工书。王羲之的四世族孙。继承王派书法......
一、草菅人命据《述异记》载:南朝宋文帝元嘉(424~453年)时,南康平固(在今江西兴国南)人黄苗作州吏,度假超期,返任时途经宫亭湖,到......
前言:rn谢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
何承天在《安边论》中提出的富有远见卓识的主张和建议,是认识“元嘉之治”的重要参照。《安边论》的主旨与核心思想——“安边固......
公元450年,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暴露了拓跋氏祖先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受到株连的还有范阳卢氏......
王弘是东晋名相王导的曾孙,是宋武帝的佐命功臣之一。以元嘉三年为分界线,此前他积极有为,此后则一再辞官逊位,退让无为。他的行为......
<正> 六朝陵墓的石刻,在整个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丹阳六朝陵墓的石刻,在六朝陵墓石刻中,又独放异彩。在丹阳附近,有齐......
宋文帝在位的三十年,与多个少数民族互动频繁,总结其民族关系思想,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1."划河而治"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处理汉族......
我们把伟大的人民军队喻为“祖国的钢铁长城”。你知道将军队喻为“长城”的由来吗? 最早把军队喻为“万里长城”的是1500多年前......
三、唱筹量沙并敌一向【智略之源】唱筹量沙。计出《南史·檀道济传》记载: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征南大将军统军......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
在组织文学创作上,刘宋时期历代君王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当时的士族在宴会、游历等许多场合中都有辞赋创作、吟诵的风气。宋文帝刘......
422—453年,北魏与刘宋南北两个政权的国力同时兴盛,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了统一,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了著名的“元嘉之治”......
在古汉语中,本来早就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分别,只是没有“四声”这个词。到了东晋,生于宋文帝元嘉八年的沈约(史称他是梁人)与周禺......
宋文帝与《三国志》裴注有着紧密的关系。宋文帝之命是裴松之广引众书以注《三国志》的直接原因。裴注中的惩妄、辨疑等也是在“广......
按礼制,“太祖”是追封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与其他庙号相比享有独尊地位。刘宋孝武帝改崇其父文帝“太祖”庙号的行为既不符合......
刘义康“素无术学”,疏远以文义见长的士族社会人物,宋文帝刘义隆文化修养较高,任内推行崇儒尚文政策,对士族社会人物多予以重用。......
景平政局中,宋武帝刘裕初步建立的中外军体制迅速崩溃,刘宋皇权摇摇欲坠。以荆州方镇入主中枢的宋文帝刘义隆采取诸多措施,重建了新朝......
宋文帝及其"元嘉之治"不宜评价过高。宋文帝"刑德不树",大肆杀戮功臣名将,重用宗室、旧部与姻戚,给当时政局造成消极影响。宋文帝"......
柳元景(406-465)与沈庆之(386-465)都是南北朝时刘宋王朝的著名将领,为刘宋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经过武帝、文帝两代30年......
"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两个盛世的出现,有诸多相似之处:政局稳定,轻徭薄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等。它们的衰败不仅由于......
刘宋文帝任用其弟彭城王刘义康主持朝政,其目的在于强化皇权。刘义康执政务实求进,对高门任诞名士多有打压。然刘义康不识大体,日......
南朝宋齐皇帝为巩固皇权,预设一些重要异姓武将存在谋反等重罪,而迅速捕杀之。屠杀之后,方开出谋反证据,以证明其惩治的合理性。是......
刘劭之乱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原因环环相扣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门士族对皇权的争夺。围绕刘劭之乱,刘......
南朝刘宋政权的建立者刘裕凭借非凡的武略和胆识,在东晋末年纷乱的政局背景下,依靠其亲手重振的京口集团力量,通过一系列征伐活动......
刘义隆即位后 ,并没有急于解决阻碍皇权集中的几位顾命大臣 ,而是先稳定既有的权力分配格局 ,但同时却加快了巩固皇权的步伐。他任......
《汉武故事》一书至迟在东汉中期就已经出现,后迭经学者续补,至南朝遂成定本。考虑到颇多西汉史著作曾在汉晋间流布,而张衡、潘岳......
宋文帝元嘉时期面对北魏不断南进的压力,为收复河南,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失利,招......
宋文帝虽为中国古代明君之一,但猜忌心太重,这主要表现在杀戮功臣名将、重用宗室而又猜忌宗室三个方面。宋文帝的猜忌和杀戮,导致宋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