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相关论文
王夫之的苏轼阐释,集中出现在《宋论》和《姜斋诗话》中,此外《读通鉴论》也零星可见。他的这方面评论,几乎全是否定性阐释,延续了洛党......
经筵问政始于宋代的御前讲席,到明代得以恢复,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推崇,正统以后,经筵日讲基本不再举行。清代皇帝深知经筵日讲对政治......
身体是呈现武术的核心物质载体,武术是身体认知世界的重要延展方式。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修体悟等方法,围绕“武术”与“身体......
隋唐以来,面对佛教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作为儒家士大夫代表的韩愈,从夷夏之防、三纲五常、经世济用等方面对佛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试......
荀子传承了孔、孟以来的儒家道统思想,对道统人物谱系的稳定和程式化进程有重要的贡献,对道统论的核心思想有深入的阐发。荀子援法入......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作为一种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通各国传统文化之道统,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
道统论是王阳明良知学的重要内容。阳明道统论以“精一之传”为宗旨,阳明认为此道始于尧舜禹之十六字心法,经孔颜(孟)仁学、周程道学而......
关于黄宗羲的学术与思想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已有非常丰富的研究,从最初以其政治思想为研究核心到后来逐渐向其哲学、史学、经学、数......
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鼎革、易姓改号,统治合法性的论证便成为新朝统治者首当其冲的理论要务。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王朝,在深浸......
“大一统”“道统”“人性善”“仁”“孝”等儒家核心理念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曲阜孔庙碑刻文献可见证“大一统”经儒家......
李翱是中唐儒学的代表人物,在唐宋思想文化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已有研究对李翱儒学思想在儒学史中的地位问题终无确论。论文......
直面政治资本对道德资本的傲慢,《孟子》首章设置并敞开的主题是义利之辨.它包括逻辑依次递进、含义逐渐展开的三个要点:一是坚守......
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宏大气魄首开民族史的书写先河,全面呈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视野下的正史演......
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应坚持和弘扬中医“道统”。本文尝试探寻中国文化中“道统”概念的本义和延伸,阐释中医学视域下的“道统”,思考......
最近,著名学者资中筠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达了一个观点,“要重建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担当”,在学界引发一阵热议。当下重提知识......
论中国书画,离不开三个字:精、气、神。中医问病,讲究气血两字。人在江湖,也强调一个气字,但有人往往有意无意露出霸气、神气、阔气、娇......
汉语普及与“党化教育”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人类最艰难的工程,唯政治与教育二事。”这句话放在1945年后,几十年来台湾的......
编者的话 本刊2012年10月(下)推出的“官本位的政治哲学”专题中,林存光、翟学伟、张鸣、冯立鳌、靳凤林等专家学人从官本位的政治传......
张:今天在座的都是从事人文学科教学与研究的知识分子,文史哲三大学科都有。我们大家都切身体会到,我们所从事的人文学术今天已不止是......
有政治关切的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如何处置?知识分子要获得其立言的独立性、批判性与超越性,似乎必须与政治权力保持一种疏离......
壹 《大学》开篇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既然我们把“四书”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四书”的最后一章当然不该......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汪学群研究员的新著《明代遗民思想研究》2012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研究》,下引该书......
问:请问台湾地区有关朱子学研究的特色及局限是什么? 答:台湾地区的儒学其实可以将之理解成“朱子学”(闽学)的余绪。从明郑以......
内容提要程颐建构理学体系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在儒家道统论的逻辑下,对传统的儒家典籍进行理学化诠释。他对《中庸》之“中和”思想的......
一次中国思想史年会,名刊主编罗天渺被人簇拥。青年学者蒙天舒和旁人争着帮罗天渺拉行李,车来了,罗天渺走到车门口,蒙天舒不等将行李放......
符合艺术真实,观众才会接受,我不是写给有考据癖的人看的。 作为湖南卫视2007开年大戏的《大明王朝1566》,在激烈演绎了嘉靖末......
资中筠老师把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到现在所谓的道统和法统说得这么清楚,这对我很有帮助。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作为政权象征的法......
许:古希腊人说:认识你自己。中国知识分子对历史和未来的审视是与对自己的不断反省联系在一起的。近十年来,大陆知识分子前后发生了两......
北宋中后期,疑古思潮兴起,宋儒思想中展露出“疑孟疑荀”的端倪,对孟荀的道统地位造成冲击,直接影响到北宋以后孟学和荀学的走向和......
梁启超将中国传统学术形态按其特征依次划分为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考据学六个阶段。清代......
“庆元党禁”把周必大列为罪魁之一,通常认为并非是因为他的道学建树,而是由于他曾经位居宰相的高位。作为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
黄宗羲所著《明儒学案》自问世以来,素为学人关注,被视为一代学术史典范。《四库全书》馆臣以《明儒学案》所载分属不同学派的儒者......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作为清初考据学的典范之作,其学术价值素为学人所重;然其客观的思想史价值,至梁启超始为发覆。今人余英时......
“政统”主要是以君王为中心的一套政治统治理论.“政统”的合法性来源,在朱熹之前,主要以“五德终始”为中心.在朱熹之后,政统的......
儒家道统思想自诞生之日始就自生“攻乎异端”的内争传统,至于宋明,程朱陆王二学旷日持久的正统之争,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健康发展.正......
《洪范》总结了西周以前的治世理念和政治智慧,开启、影响了此后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精神.它既开儒家的道统观念之源,也初步确立了......
在儒家道统谱系中,孔子之前,道治同一,因而君师同一、政教同一、圣王同一;孔子之后,由于社会转型,于是道治分立,因而君师分立、政......
国家祭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从道统建构角度来看,祭祀历代帝王的国家祀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大的政治意义.大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