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石相关论文
胡小石,名光炜,字小石,号夏庐,晚年号沙公,子夏等。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李瑞清的学生,也是近代书法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一生扎根传......
胡小石先生的杜诗研究首先具有史家的视野和眼光,善于从“史”的角度对杜诗进行考察、归纳;其次,胡先生深受乾嘉朴学传统影响,将朴......
一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有著名学者、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小石先生的藏书《靖节先生集》一部,上有小石先生朱笔批点数十条,短......
摘 要:电影《阿诗玛》直到今日依然具有非凡的魅力,它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还是撒尼族人们反抗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写照。本......
大概六七年前,友人告诉我南京大学教授奚金芳女士拟编写制作介绍陈独秀的幻灯片,希望我也提供些图片资料。我当时认为此事甚好,但难度......
回顾中国20世纪的书坛,可谓文化名家大家辈出、光彩照人,或承碑派之时势,或究帖学之宗风,或取法于秦汉之上,或得悟于心性发现之间,......
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学科为了推进读书人之间真诚平等的学术对话,于1996年9月下旬成立了读书会,取陶渊明“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自古为长江下游的文化和重要经济中心。民国定都南京后,它更是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座城市在各......
胡小石原籍嘉兴,生于南京。其父季石先生为晚清举人,曾在南京候补,故举家迁居南京。季石先生曾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就引导胡......
书画投资收藏是“取法乎上,得其中焉”之道,爱好者必须牢固树立起“精品意识”。因为“精品”是书画家一生艺术成就的标志,往往在其作......
游寿先生(1906~1994)女,字介眉。福建霞浦人。1932年至1936年,先后毕业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师从胡小石教......
1938年春,在陪都重庆沙坪坝街上开有一家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并销售一些世界文学名著及国内文坛佳作,每天从早到晚,门庭若市。提起这家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读书时,游寿师赠我一本刚刚出版的《胡小石论文集》。游寿先生在文集的扉页上题道:“《夏庐......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颜真卿等都曾在南京生活并留下历史遗迹。进入上个世纪,书法界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生活......
关注游寿、“寻找”游寿、研究游寿,笔者已持续近十年了。当初,笔者对游先生的书法也看不懂,但总有一种很朴素的想法:一位逝者能屡......
胡小石先生是近代着名的书法艺术家、文字学家,作品涉及面较广,且文字学部分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并不算丰硕,主要著作有《甲骨文例......
金陵现代书坛金陵四家之一的胡小石(1 8 8 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
书法作品的鉴赏,就艺术本体来说有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和布白等形式方面的内容,还有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的整体把握。继承和创新......
艺术风格学研究表明:“艺术发展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一系列单独的点,每一个人都从属于较大的流派”。书法作为特殊的艺术,又以......
书法之势本质上是一种呈现出某种趋向的力。书法之势源于它的取法自然,创作主体则是其主观因素。书法要得势,必须从用笔、结体、章......
通史意义的近代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由封建社会沦落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1949......
学习书法,仅仅解决微观层面上的技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从书法审美的构成要素上,加深对这门艺术的认识。对此,我概括为书法“三美”......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书画商店"十竹斋"生意红火,成为南京传统文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但是很少有人知晓创办"十竹斋"的艰苦历程,更不清楚......
1957年2月2日,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吕凤子任主任,傅抱石、陈之佛、胡小石、亚明任副主任,拟定了......
20世纪是我国现代学术体制与现代学术观念开始建立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学术和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加快转型的一个历史时代,新老......
邵希平自幼酷爱书法,考上南京大学后,他没有选择当时作为热门专业的英语、俄语,而是选择了法语专业,只因为喜欢法兰西的文化。法兰西的......
我们发现,20世纪前半叶研究书法的主体不是书法家,主要是作家、社会活动家、美学家、教育界人士、官员,甚至北京大学的学生等。作......
<正> 我很赞成这样一句话,'书法应该从小学抓起',我更赞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亲自抓这件事情。我感到,作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中......
<正> 先生字介眉,又字戒微。一九○六年生于福建霞浦县一个书香世家。先生高祖是清嘉庆年间一位'声华海内闻'的谏臣,后因......
体式探讨是民国学者七绝研究的两个重心之一,其代表性著作为冯振《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和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前者以诗中对诗意......
一顺其自然地攀登徐雁平:周先生,我记得第一次拜访您是在2000年,当时还请您在我带的一本《当代学术研究思辨》上写了一段话。毕业......
书法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以其踵事增华的进化形态,在漫长的繁殖演进历程中,涌现出一个个“有风格”的书家,并在某个特定时期内,或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