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相关论文
1917年的南社唐宋诗之争,除了从诗学与政治的宏大层面考察外,也应当从具体细微的角度去认识。对胡先骕的诗词风格、南社内部的宗宋......
上图藏《梁节庵诗稿》稿本,不分卷,极可能为梁鼎芬之弟梁鼎蕃所抄写。收有诗作四十二首,其中《天寒一首》重出,有《节庵先生遗诗》......
龙榆生本应是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他1902年出生于江西万载,1966年11月病逝于上海。曾师从黄侃、近代词学大师朱祖谋,是20世纪最......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和父亲陈三立认为:距今一百一十九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不是不当和而和,而是不当战而战。 现在因钓鱼岛事件所引......
民国所有的大咖中,国学泰斗陈寅恪是神一样的存在,堪称民国历史上“教授的教授”。 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教授的教授”36岁前的求......
陈师曾(1876—1923年),名衡恪,号槐堂、朽道人,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和活动家。陈师曾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
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期间,与时任社会教育司主事的同事胡梓方多所往还,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一日、一九一三年三月五日、六月二日、六月十一......
壹 在中国历史名人中,一家(父子或父子孙)能有两人或三人同时入选《辞海》(皇族不计)的,大约一百余家。而东汉的班彪三代五......
东家做盐的生意。 东家不问盐的事。 十里盐场,上百顷白花花的盐滩,全都是他的大管家陈三和他的三姨太掌管着。 东家好赌,常......
胡晓明《再认文学上海》说:“在上海住过多年的陈三立,诗才之大、诗功之深、诗艺之妙,置之李杜苏黄前,绝无愧色;而思想文化之复杂......
1933年8月的一天下午,53岁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正在庐山青莲寺整理佛经,一名小和尚进来通报:“庐山名士陈三立前来拜访。"三立老人是江西......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北京)隆重开幕,82岁的张元济受到毛泽东的极尽礼遇,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还亲自......
清末民初,我国出现了一个研究佛学的高潮。在此期间,杨仁山、桂伯华、沈曾植、梁启超、谭嗣同、庄思缄、夏曾佑、章太炎、熊希麟、欧......
一 曾在民国政坛、文坛均负富相当时望的张默君(1884—1965)、邵元冲(1890—1936)夫妇几乎双双被两岸同时遗忘,台湾为数不多关于张默......
名门望族何处寻?江西修水数陈家。 书香三代皆名士,薪火相传爱国魂。 变法改革的维新重臣 北京西郊圆明园,火光......
俗话说,入土为安。2003年6月16日,在陈寅恪逝世34年之后,在他113岁华诞之日,他的骨灰终于落葬庐山植物园。作为策划者之一,我一颗悬了多......
在近代这样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陈三立既是“同光体”的代表诗人,又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诗人。保守与进步之间的矛盾,使他成......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19_2042)。 摘 要:范当世与陈三立作为晚清诗坛岿然灵光的人物,二人志同道合,境遇相类,诗......
1 写古诗文的书法作品 观赏书画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嗜好,许多业外时间都消磨在了博物馆、书画展览会和文化市场上。观赏之际偶尔会......
义宁陈氏三代(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行事与文章多与国运相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国身通一、文化托命的品格。在陈三立政治......
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对严重的民族文化危机有着清醒而又极其痛苦的认识.陈寅恪秉承陈三立以传承、保存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历史重负,处......
陈寅恪不仅其渊博学识、艰深学术令人望其项背,更重要的是他的独立品格和精神气质在当代中国尤为稀有。陈寅恪的灵魂图景离不开其......
义宁陈氏(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行事与文章多与国运相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国身通一、文化托命的品格.在陈三立政治诗中,......
白话文运动开始后,如林纾这样对之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在老辈文人中并不具有典型性。严复、章太炎、陈三立、郑孝胥等人除了在书信、日......
忧愤绝食而逝的陈三立清末“四公子”之一——诗人陈三立,1933年从庐山来到北平,就养于三子陈寅恪家中。陈三立是位爱国诗人,“九.......
民国初年,在上海租界之中,曾经出现过一批遗民诗社,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超社和逸社.这两个诗社的成员,如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
陈三立“崝庐诗”是由历年省墓述哀诗组成,但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悼亡的含义,而具有特殊的“感兴”。组诗主题由父子之情述及理想与现......
陈三立,晚号散原老人,清末“四大公子”之一,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清末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的儿子,近代诗坛......
陈三立是近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学者,学术界早已研讨他在戊戍变法中和诗歌史上的地位,但极少关注他的学术思想.陈三立在经学、诸子......
陈三立是戊戍维新党人,又是晚清民初杰出的"同光体"诗人之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对时代的自觉性省察,真实地再现他对家国、生命、文......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为“同光体”的旗帜和领军人物、赣派诗人的代表。在清末与谭嗣同、丁惠康、......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陈三立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发轫阶段、发展阶段、深入阶级。学术界在陈三立的诗歌艺术、文学理论、文化观、文......
陈三立的七言古体诗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并非人们常说的散原诗歌的萧索凄寂,而是多有酣畅崛健的风格。抒怀类七古笔调莽苍排舁,曲尽诗......
《清故太常寺卿袁忠节公神道碑铭》是新近发现的一篇陈三立的佚文,系陈三立于民国二十四至二十五年(1935—1936)间为袁昶所作,有重要......
[摘 要]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因其特殊遭遇与乡役所任,多年往返鄱阳湖途中,写有八十多首鄱阳湖诗,展示湖光山色之美、风浪......
陈三立诗文除见于《散原精舍诗集》、《续集》、《别集》外,尚有一些见诸报刊及他人诗文集者,李开军校点的《散原精舍诗文集》已收集......
诗学汉魏六朝的王阉运,和取法唐宋的同光派诗人交往密切,他们共同创造了晚清诗歌的繁荣;同时诗学观的差异又使晚清的诗歌呈现出多姿多......
陈三立诗文皆工,为“同光体”诗学领袖之一。近百年来,陈三立诗歌的研究从未中断,曲折前行,而且逐步成为学术的热点。梳理各期研究成果......
陈三立之诗学旨趣,散见于其存世的各种文字之中。本文在辨析陈三立与同时代诗人创作理念的差异性的前提下,阐述了其诗学体系两个层......
陈三立受父亲影响,和湖湘士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由于这种交往,陈三立很好地继承了湖湘文化,而且对湖湘文化所涉及的问题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