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相关论文
给报刊写“豆腐块”文章,填填空白,名曰“补白”。有位名叫郑逸梅的“文坛中人”就爱写填空儿的短文,一写就是70年,人称“补白大王......
2016年第一期《世纪》刊有曹新芳同志撰写的《郑逸梅友朋书札》一文,我读后翻箱倒箧找出了郑逸梅先生写给天津书画家巢章甫先生的信......
已故郑逸梅先生所作《艺林散叶》第2452条记:“胡平,为胡朴安女,能画,临天台石梁图,许静仁见而大加称许,挽媒为其事许诚妇。”按:许诚字公......
上海书店印行有郑逸梅老人的《民国笔记概观》一册,介绍民国四十八家笔记史乘数十种,资料翔实,颇足珍贵,惜其误刊误植处亦多,试举一例。......
“南方才子”何诹与《碎琴楼》晏立豪清末民初,有3位文言文小说大师享誉文坛,这就是写《断鸿零雁记》的苏曼殊,译著《茶花女遗事》的林......
每年三四月,耳边不绝比较之声。国家给企业退休人员涨了11次养老金,有人就与他人比了11年。比来比去,比出一肚子怨气。长此以往,郁结在......
同房各一心 离婚是陈小翠提出来的。嫁给浙江督军汤寿潜之孙汤彦耆为妻是父亲陈蝶仙心中的门当户对,那时的大宅门是讲究这些的。......
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五年对于中国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文人而言,注定是一段岑寂的日子:无论是沈从文的惶然不安、蜷身故宫,还是施蛰存的闲......
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
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观,于身心有益。 郑逸梅先生是著名的文史掌故作家,20世纪20年......
带“一些知识分子的端庄,一点点晚来风急的人性化”的《万象》,对稍具文人意趣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它当年曾经是张爱玲、傅雷、郑逸......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中国著名国画家、画金鱼的大师、现已92高龄的凌虚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体文章的标题。这句话......
南社著名诗人胡蕴(1868—1938),昆山蓬阆人,字介生,号石予,别署萱百、胡布衣、半兰等,终生从事教学,桃李满天下,叶圣陶、郑逸梅等......
吾辈栖身于都市,到处都是尘嚣甚上的噪声与光怪陆离的繁景,都市既是人们向往的集居之地,又因交通拥堵,房价昂贵,环境污染,空气浑浊,人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