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根据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含义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必须随之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教师及时更新角色意识,才能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
  一.教师角色的新期待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系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1.“教师是蜡烛”
  肯定:奉献与给予;不足: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快乐。新期待: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肯定:工程师——重要的职业;灵魂——关注人的心灵的发展。不足: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新期待: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3.“教师是园丁”
  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成长历程;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存在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
  新期待:教师就像一轮太阳,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
  4.“一桶水”角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肯定: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不足: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递的内容和方法单一,不利于知识的汇通;把教与学看作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新期待:学生就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教师就是引导挖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二.教师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转型者
  1.引导要坚持情境与知识的统一
  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一组美妙艺术的图片,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个不经意的调侃,往往都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门坎。卖羊毛衫与“商品”,全面取消农业税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春天的故事》与“市场经济”,吃蛋糕与“效率与公平”等等。新课程更加强调引导、发现,更加注重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抽象概括。由设置情境——探究思考——获得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和普遍接受的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
  2.引导要坚持导向与含而不露的统一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创设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有的引导一点就明,有的引导则需要适当的启发。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更多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故意的悬念,美丽温柔的陷井,大智若愚的反问,经过层层启发诱导,“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是一种境界。
  3.引导要坚持知识与做人的统一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同时也包括做人的道理。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他正确看待人生。
  三.教师角色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发现问题,照顾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呼唤的是平等、民主,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在这种参与中,自然会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效果当然会上一个台阶。参与才能及时调整教学,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境间有时存在着某种偏差。有的老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样按照事先的流程运转,其结果当然会大打折扣。传统的是“为教学而设计教学”,但是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则是“为学习而设计教学”,在参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重构教学,调整教学,其实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撞击,活力迸发,智慧涌流,这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李建华,教师,现居河北内丘。
其他文献
【摘 要】模拟招聘是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通过实景模拟企业招聘,基于“岗位—任务—过程”的系统化思想,对实践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和运作,从企业情况介绍到能力测评,学生能全程参与实践,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模拟招聘实践 CDIO 应用型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加减法的估算”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后进行的,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也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但还没有出现近似数和约等号。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还呈现了两种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估算,两步计算中都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 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下30元,第一步计算运
2005年12月18日,在《档案管理》杂志改版扩容一周年之际,平顶山市档案局召开座谈会,为杂志找毛病提意见。  王支建(平顶山市档案局副局长):《档案管理》作为我省惟一的档案专业刊物,是我省档案工作的宣传窗口,是全省档案工作人员的宣传阵地。它走过了风风雨雨二十余年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早已成为国家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成为兰台沃土上的参天大树。(编者:过奖。绝对不是大树,仍然是急需修剪的灌
承蒙《档案管理》杂志社错爱,免费送我全年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杂志社早在1月21日就已经将杂志寄出了,由于我将自己的邮编写错,直到一周前才收到这份杂志。不论收到的早晚,能收到免费的杂志,真是高兴啊。高兴之余,免不了要说几句闲话,就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想shutup都不行。    1.拍马屁儿说好话    1.1这一期杂志的封面用的是“杨国忠进银铤”的照片,不仅介绍了其尺寸、出处。更说明了其内
“导学单”是当下“学导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媒介,它是由教师依据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一种学习单,学生可以借助导学单自主地、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智慧、灵动地使用“导学单”成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  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的这种原点思考,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3期发表了《重构语文“学导课堂”应然性和可然性》一
观察扩散现象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解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择和编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习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浙江省自2006年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中困惑不断,特别是在化学试题的选择与编制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尴尬的状况。本文结合两个教学案例的分析,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择和编制化学试题。  教学案例1:重要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2008年12月,我先后两次在溧水实验小学(本校)和溧阳实验小学(联谊学校)执教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难点在于:既要以分数的意义、应用等知识为基础,探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要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怎样把这一概念教学课上出新意、上得深刻?怎样更好地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
我们发现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一些教师不知道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对教师给出的推导方法觉得很突然,为什么教师只讲通过一种方法得到的计算公式,不讲其他方法得到的公式,学生对此也很茫然。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为什么要把这些图形放在方格子纸上?为什么要先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来求三角形的面积?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什么又不用
傅荣校 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总支书记兼副主任,史学博士、教授,中国档案学会理事、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主要研究方向:档案学、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公文管理与政务信息管理为重点)。出版有《档案管理现代化》、《网络与教育》等专著,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档案学》全文转载30篇。主持有两项国家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