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国后我国档案学若干问题的评论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荣校 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总支书记兼副主任,史学博士、教授,中国档案学会理事、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主要研究方向:档案学、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公文管理与政务信息管理为重点)。出版有《档案管理现代化》、《网络与教育》等专著,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档案学》全文转载30篇。主持有两项国家科社基金项目——《档案鉴定理论应用研究》、《基于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数字档案馆研究》,另主持有省级课题三项,与何嘉荪教授合著的《文件运动规律研究》曾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全文查看链接 主体是高等学校的教师,长于思辨推理,许多学者致力于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使得我国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完善,也比较系统。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国外档案学与我国档案学的关系,有似于几何学上“点”与“面”的关系。国外学者在某些“点”的研究上显得单兵突出,甚至引领学科潮流;但我国档案学研究是构成“面”的形式,广度大但深度均匀,阵容相当整齐。 全文查看链接 先生在我们之后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为指导提出的“概念来源”,与我们的观点比较相近。可以说,我们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了!不过。恕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认为“广义来源观”比“概念来源观”更易于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而“概念来源观”则与其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一样,过于抽象和飘忽不定,要在实用性非常强的文件管理和档案工作中应用,其难度实在非常大! 全文查看链接 不能用作两者的区分标准:剩下的只有最后一条,档案是人们按照一定规律有意识保存下来的文件有机整体:文件则是“自然”形成的。这才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全文查看链接 亚。但是在我国,早在1985年就在成都召开的关于档案教育问题的全国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概念,我相信,当时我国谁也没有看到过澳大利亚的相关学术文献,而“文件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概念,从本质上讲是与“文件连续体”概念相通的。应该说,当时我国完全不具备相关的实践工作环境或基础,电子文件管理更尚未在中国落户,它基本上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朴素的文件档案工作者的直觉得到的自然而然的结论。正因为如此这个一体化的概念最终没有发展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但是,此后随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引入,我们中国学者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件运动理论。这个理论从世界范围讲肯定具有独特性,但是目前又还很不完善,还需要在吸收文件连续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来发展它、完善它。总之,我更愿意采用“独创性”这个概念,而非“原创性”。与此同时,我还想呼吁组织一批学者共同攻关,进一步发展这些独具特点的“独创性”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向国际档案界翻译介绍我们的成果,使之走向世界! 全文查看链接 问题,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也接触过一些现代西方哲学,甚至后现代主义哲学,但是对它们我无法完全认同。经过比较我仍然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人世间最科学的世界观。我所进行的档案学研究,都是以上述哲学观点为基础的;我也同时认为,所有的档案学研究都可以以此为指导。比如文件连续体理论,强调对文件形成过程和背景信息的著录,他们说这是依据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得到的结论。而在我看来,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上个世纪80年代,我正是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引下,与冯惠玲共同从文件形成过程研究文件来源问题,并且正式提出了“广义来源观”。所以我们虽然与国外学者在研究指导思想和方法上有区别,但是由于是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共同的规律,故得到的结论,仍然有许多共同点,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和提高。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细读郑仁先生的文章《档案业务指导的“弱化”与“滥化”》(档案管理,2006.3),感觉其对搞好新时期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郑先生档案业务指导“弱化”的观点,笔者基本认同;但对“滥化”,笔者有不同的看法。郑仁先生提出,档案业务指导“滥化”有两种表现:一是业务指导的面越来越宽、越来越滥;二是业务指导模式的“滥”用,将对机关和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指导模式“克隆”到其他新领域的建档中。笔者
【摘 要】模拟招聘是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通过实景模拟企业招聘,基于“岗位—任务—过程”的系统化思想,对实践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和运作,从企业情况介绍到能力测评,学生能全程参与实践,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模拟招聘实践 CDIO 应用型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加减法的估算”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后进行的,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也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但还没有出现近似数和约等号。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还呈现了两种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估算,两步计算中都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 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下30元,第一步计算运
2005年12月18日,在《档案管理》杂志改版扩容一周年之际,平顶山市档案局召开座谈会,为杂志找毛病提意见。  王支建(平顶山市档案局副局长):《档案管理》作为我省惟一的档案专业刊物,是我省档案工作的宣传窗口,是全省档案工作人员的宣传阵地。它走过了风风雨雨二十余年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早已成为国家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成为兰台沃土上的参天大树。(编者:过奖。绝对不是大树,仍然是急需修剪的灌
承蒙《档案管理》杂志社错爱,免费送我全年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杂志社早在1月21日就已经将杂志寄出了,由于我将自己的邮编写错,直到一周前才收到这份杂志。不论收到的早晚,能收到免费的杂志,真是高兴啊。高兴之余,免不了要说几句闲话,就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想shutup都不行。    1.拍马屁儿说好话    1.1这一期杂志的封面用的是“杨国忠进银铤”的照片,不仅介绍了其尺寸、出处。更说明了其内
“导学单”是当下“学导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媒介,它是由教师依据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一种学习单,学生可以借助导学单自主地、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智慧、灵动地使用“导学单”成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  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的这种原点思考,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3期发表了《重构语文“学导课堂”应然性和可然性》一
观察扩散现象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解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择和编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习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浙江省自2006年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中困惑不断,特别是在化学试题的选择与编制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尴尬的状况。本文结合两个教学案例的分析,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择和编制化学试题。  教学案例1:重要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2008年12月,我先后两次在溧水实验小学(本校)和溧阳实验小学(联谊学校)执教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难点在于:既要以分数的意义、应用等知识为基础,探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要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怎样把这一概念教学课上出新意、上得深刻?怎样更好地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
我们发现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一些教师不知道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对教师给出的推导方法觉得很突然,为什么教师只讲通过一种方法得到的计算公式,不讲其他方法得到的公式,学生对此也很茫然。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为什么要把这些图形放在方格子纸上?为什么要先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来求三角形的面积?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什么又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