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为先导 兴趣是关键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从动机定向,激发兴趣;强化训练,形成技能两方面,探索了动机教学和强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动机教学;技能训练
  
  技能是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它是人们能力发展的条件、因素和中介。中等职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是培养服装加工业的个体和产业化的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技术技能;而要真正把强化技能训练的环节抓紧、抓好,首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在近18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 动机定向,激发兴趣
  
  动机是激起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或不进行某种活动的意图和愿望,是一种失去人行为的内在原因和内部动力。笔者在加强服装专业各种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动机的定向功能原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并逐步予以深化,促使学生刻苦学习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具体做法如下:
  1. 设置情境,熏陶心灵
  比如,在教室布置专业定向的横幅、条幅,在墙壁上悬挂服装生产活动和专业学习场景的图片、照片、作品等。学生一迈进教室,首先看到的是黑板上方的横幅——学好服装、一生辉煌,以及墙壁上的图片、照片、作品,触景生情,内心可产生一种新奇和向往之感。这样学生一入学,就在心里播下了热爱服装专业的种子。
  在笔者任教的班级,第一堂课是“妙手回春、美化生活”;第一次主题班会是“我选择了服装专业”。教师动情的演讲和班会上热情洋溢的典型发言,深深感染了全班每一个学生,于是,笔者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服装专业是他们最佳的选择,也是他们无悔的选择。
  2. 了解社会,深入引导
  为了深化动机教育,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工人们整齐统一的工作服、紧张热烈的工作场面、先进的生产设备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还可以专门聘请有成就的往届毕业生给学生讲他们的创业史。那些不平凡的创业经历会深深地打动每个学生的心,启发学生要立志于服装行业。
  当需要成为一种力量,就能转化为动机。为了使学生在心理上把需要转化为动机,要经常用生活实例告诉学生,不管是儿童、青年、老人,服装都将伴随其终生,所以服装行业是永不衰败的行业,在服装行业发展,前景无限。为了促使需要向动机的转化,还要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调查服装市场行情,然后汇总他们的调查结果,因势利导。另外,还要通过价格差别引导学生认识学好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3. 情感体验,激发兴趣
  为了促使学生维持较为稳固的、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从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着力。如举办我的第一件作品展和服装设计、制作比赛,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为自己的亲友制作成衣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临时接受外单位的加工任务,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苦练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为强化技能训练、为学生迅速形成技术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技能以操作训练的方式为人所掌握,并以延长操作训练时间、多次重复练习为条件,为使学生掌握服装加工流程中的各种技能, 在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应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从而形成令人满意的操作技能。
  1. 严格要求,循序渐进
  技能训练首先要从基础抓起,本着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服装专业的技能训练更应如此。因此,根据服装类型、款式品种的难易,我校制定三年六学期的教学规划,充分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比如一年级开始时的裁剪练习,可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练,从拿剪刀的指法,到大弧线、大直线、小弧线、小直线剪刀的走势,注意每个细节的动作要领,一步步一样样地练。又如机工训练,应从机器起动,到引线、缉线、缉布练习,再到零部件的缝制,最后到部件组合的操作训练。
  平时教学应在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基础上,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而以分散为主的实习方法,加大实践操作量。每次学习的款式、品种,要先让学生用旧衣破布,练习做领、挖袋等零部件,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实物裁剪和缝制。这既节省了布料,又避免了出错。这样通过教师的示范辅导,学生的自我制作,可从中摸索规律,掌握方法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关键,比如,教学结构制图时要求学生做到快、准、美,即速度快、线条清晰、比例协调、虚实分明、整体效果有美感。制图完成后,首先学生自己要满意,不满意则重做,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
  2. 精益求精,适应需要
  当今时代,人们对服装的质料、工艺和品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服装专业教师在技能训练中着眼于生活,着眼于生产,精益求精,以适应社会需求。教师要训练学生打基础,要提出更高要求,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初步掌握技能技巧。比如量体,看似简单,但对同一个人的量体,不同操作者会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这就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量体要领。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教授要领,然后让学生相互量体,反复实践,一直到熟练为止。
  为适应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个体服装加工业的需要,笔者归纳、总结了成衣整体效果的四个条件:(1)根据设计意图,选择性能适宜的面料、辅料。(2)根据面料、辅料的性能选择裁剪方法(立体、平面、净、毛)。(3)制定整体与零部件的制作方法。(4)根据面料的性能、外观造型,选择整熨方法。让学生把这四个条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细心揣摸,融会贯通。实践的结果是在整个学习阶段,每个学生都制作过3~5件西服,其中80%以上学生作品都达到了较好的整体效果。
  为了更进一步使服装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所从事行业的设计与生产需要,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后,笔者还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身为一个服装设计者,如果缺乏创新超前的意识,总是步他人的后尘,必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已获得的技术技能,创造性地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任务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任务),引导学生多方面审思构想、科学实践。因为任务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当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后,很容易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个体任务完成后,老师又趁热打铁,抛出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分组实践,在不断的争论中完成自己的构思。因为教学内容的新颖,教学方法的灵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热情。经过教师的指导、纠正,成品通过橱窗、小型表演等形式加以展示,让学生获取成就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去服装厂、服装市场采风,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后作业的新颖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利因素。每节课讲完后,笔者依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些有选择余地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及能力选择作业,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讲完领型设计与制作后,笔者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依据选择对象设计领型。这种针对学生个性进行的创造性培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强化了学生技能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检验每一阶段学生的技能水平,应于每个学期期中、期末举行现场专业技术比赛,当场为学生自行设计、裁剪、制作的服装评分。
  每学年年末,我校都要面向社会总结、汇报专业学习成绩,精心设计并举办丰富多彩、规模较大的服装设计展,从而充分发动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独立完成参展作品。这些举措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我强化训练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迅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能通过生产实践的强化训练形成技能,并适应社会需要,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我校还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时,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新技术,在工作中勤勤恳恳,毕业后许多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受到了厂家的好评。
  可见,只有重视动机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在强化技能训练中迅速学会技能,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两次参加学术会议,旁听议论“小产权房”,因而琢磨“小产权”以及——连带着——“农民工”如何英译的事。两次都是这样,真是积习难改。翻译作业,转换词语,总不免端详词语背后的历史现实、社会文化,这一回因为身在学术的现场,听到的想起的比一向都多。当然,“小产权”英文怎样讲,也有年轻的媒体同仁问起。看来即使就媒体而言,“小产权房”之说也还是新鲜事。  “小产权”是新闻,“产权”却不是。以英译而论,“产权”二
〔关键词〕故事续编;心理建构;心理活动课  一、故事续编法创造一种集体的疗愈与成长  萨特说过,人类一直是一个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其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的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地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故事即生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他们在故事中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方式和处事习惯。叙事心理疗法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人们可以在叙述自
在众多的古诗词中,西安有一個永恒的名字——长安。这个名字的底蕴是:半坡的萌动,西周的雄起,大秦的统一,刘汉的刚健,李唐的盛世……彼时,八百里秦川的富庶,堪与今比,水系的发达,泾渭诸河的“八水绕长安”,不仅凝聚了长安的王者之气,更孕育了历代文人诗词歌赋层出不穷,如卢照邻那“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的千秋绝句,丝毫联想不到它位于黄土高原。  在西安,我感受最深的,当属城墙。  出西安站,抬头便
摘要:导入语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语文教学怎样导入却是一门艺术。本文从导入的作用、要求、方法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导入语的技巧,以便为语文教学导入语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导入语;设计策略     何谓导入语?上课伊始,教师就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出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气氛,这就是课的导入。导入语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挨打、挨饿、挨骂,却在逆流中昂然挺立、在逆风中茁壮成长。环顾全球,还找不到可以与之媲美的第二个大国。上世纪90年代末,西方开始有人问:“中国是怎么挺过这100多年的?”本世纪第一个10年,西方又有人问:“中国是怎么强大起来的?”到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时候,西方舆论陡然一变,美国《时代》周刊和德国《明镜》周刊不约而同地在封面上用中文和汉语拼音惊呼:“中国赢了”“醒来”。这种变
本期的分享嘉宾是虞杰老师,高中时初次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相遇,虞老师心中埋下了涉猎心理学的种子,所以高考后他选择以心理学为专业。进入大学后,他开始真正了解杂志,从中汲取养分,助力学业成长。求学时期,杂志是虞老师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增长心理学实际见闻的窗口。参加工作之后,杂志成为虞老师展示工作成果和汲取心理学知识的平台,成为他专业上的领路人。他以杂志为起点,开启教科研之路,并不断将科研成果落
荀子《不茍》章上引用了《诗经·裳裳者华》中这段话:“……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足以似之。”一般解释这是周王赞美诸侯:“左有贤臣辅佐,君子感到得心应手。右边也有辅佐贤臣,君子感到有所汲取依靠。君子有他的人力资源和参议,所以大业能承继。”  这里的左与右,古人一直解释为君王左右,有贤明的大臣,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左右咸宜。我读到这里大为雀跃,马上想到了今天人们讲的“左”与“右
主题阐释  本期的主题是“能量加油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有那么一个地方或者场景让我们感到放松、安全和舒适,给我们灌注积极的心理能量和希望。  你会在什么时候跟这个地方联结呢?你会在什么情境下跟这个地方联结呢?当你去这个地方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  这个隐喻故事暗示了我们的内在都有着丰富、有效的资源,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一起应对挑战、共享喜悦、建构内在的心理世界。如何与这种资源建立持续的联结并
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的时候,在“西北风”的大嗓门之中,突然风靡起一种小嗓门。一群来历不明、国籍不明的女人,统统打着“东南亚红歌星”的旗号,唱着甜腻腻的中国小调,把“女人爱潇洒,男人爱漂亮”之类的甜俗情歌,唱滥了城市和城镇的每一个街头。  最出名的“东南亚红歌星”,当数龙飘飘、韩宝仪、谢采妘。一九八八年的某天,都市的唱片柜里出现了一张怪片,“快乐唱片”的商标下,“东南亚红歌星”谢采妘的甜媚圆脸后面,
二00九年初,王蒙谈他的《老子的帮助》时,称自己是“青年作赋赋犹浓,皓首穷经经更明”。十年来边读边思边写,他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人文化性格和文化自信的著作,一本接一本陆续出版。《老子十八讲》(二00九)、《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二0一0)、《庄子的奔腾》(二0一一)、《中国天机》(二0一二)、《与庄共舞:人生的自救之道》(二0一四)、《天下歸仁:王蒙说(论语)》(二0一五)、《得民心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