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实施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学生在资源的基础上,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互助学习、项目学习等,让学生真正回到学习生活的中心。学习共同体的提出,切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迫切需求。文章基于研学后教理念分析了提高合作小组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按4~6人围坐在一起,然后布置一个讨论的问题,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走过场似的在学生中间转上一圈,学生在缺乏具体指导的情况下,不知如何讨论,回答自然没有深度,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去做:
  一、小组成员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一般情况下,有如下两种分组办法:第1种方法是优生与学困生组合。对于比较重要而且通过观察容易理解的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交叉合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如果一味地使用这种方法,优生就不会有跨越式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时候还可以采用第2种方法——同等生合作。这种方法可分为两小类:A. 优生相互合作,给他们布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 学困生相互合作,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在交流互动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提问的热情。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Christmas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Spring festival is the Chinese new year. It’s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 When is Christamas Day? What do people like to do on Christmas Day?。然后请大家合作讨论。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查阅的、以前知道的关于西方圣诞节的习俗,都尝试用英语词组说出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在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却不敢说、想读却不敢读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自信,让他们鼓足勇气大胆地说、读。组内汇报时先由他们说说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围绕问题的答案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个体的疑难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得集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使学生会倾诉,形成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学生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四)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实准确的答案。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在小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当学生发言不完善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不敢启齿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唯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让他们懂得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讨论的时间,使学生敢说、会说,还要鼓励学生礼貌用语。   在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努力,也有小组成员的协作。小组交流时,大家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合作得非常愉快。这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乃至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师注重过程中的点拨
  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让学习共同体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提示给学生,甚至趁机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种教学,在表面看来,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而实质却是由于教师介入过多,学生未能充分合作就被教师牵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了。新课程对教师介入学生的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困难的解决”和“问题的提出”情况如何,进展怎样,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无论教师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都要定位于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上,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圆满而剥夺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要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四、注重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中应该将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两条线串联起来,关注群体发展的同时,不忽视个体发展的过程,讓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得到成功的体验。把合作技能运用的评价和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起来。学生之间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人人参与,养成合作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要多评价小组全体,少评价某一个成员。2. 要多评价小组协调上的优点,少评价答案是否正确。3. 要从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上进行评价。4. 要从小组分工合理、秩序好差方面进行评价。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使小组合作学习始终处在积极、有序、有效的状态之中。
  在“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巧妙的点拨和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性别平等,是指不同性别者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他们在权利、机会和责任方面的平等。从幼儿园开始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能让幼儿学会尊重两性平等的权利和价值,营造和谐的性别关系。文章提出了开展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加强学习,增强教师反思意识;丰富形式,开展性别平等活动;精心准备,营造性别平等环境;阅读绘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家园合力,提高性别平等意识。  关键词:幼儿;性别平等教育;教学途径 
摘 要:众所周知,健康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生立足当今竞争社会的前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着众多问题,令人担忧。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进行了探究,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调动积极的学习心理、激活成功的学习心态、拓展丰富的学习领域、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四个有效策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心理;调控策
摘 要:“植樹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笔者教学“植树问题”后,发现学生在解答该内容时速度较慢且错误多,与同年级组教师交流时发现也存在类似问题。教师教学的困惑在哪里?学生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进行高效教学呢?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和自身对于课标、教参的一些理解,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具体来说,从认识误区、策略误区、教法误区三方面进行教学误区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植树问题;教学误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背诵,背诵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注重背诵,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通过优化背诵方法,开展背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和内涵,采用个性化的学习评价,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元化背诵;方法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作为语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笔者结合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谈自身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做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融入生活素材,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注重学生的合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等各种新媒体工具不断推出并得以应用。尤其是在面对严峻的疫情,学生无法正常回到学校学习,需要全面启动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功能促进语文教学,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实现语文教学新形态。通过制作与运用微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并乐于
摘 要:儿童诗是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开展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诗歌氛围,成立诗歌社团,积极开展诗教,并进行专题研究,让儿童诗走进课堂,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遣词用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儿童诗;诗歌教学;教学策略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想象力最丰富,是发展想象力的
摘要:在教授《前赤壁赋》一文时,笔者试着从言语教学论和审美阅读的视角去深入研读作品,涵泳语言,试着反复品味文章的言语美,笔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和教学体验,寻找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较为独特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文章从散韵结合的文感美、情境融通的意象美、情理共生的意蕴美、精致梦幻的诗意美四个方面来探析《前赤壁赋》的言语美。  关键词:语文教育;言语教学;言语美  关于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先要厘清三个问题
摘要:“1 X”阅读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和拓展,让学生学会阅读,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文章探讨“1 X”阅读教学路径——“多文本,巧关联,扩大学生阅读量”“宽视野,新角度,促进阅读多方式”“重整合,启思维,提升阅读质量”,以达到分层迁移,让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和“1 X”阅读的推进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层迁移;“1 X”阅读  “1 X”阅读和统
摘要: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其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文章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STEM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探究能力  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