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d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诗是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开展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诗歌氛围,成立诗歌社团,积极开展诗教,并进行专题研究,让儿童诗走进课堂,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遣词用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儿童诗;诗歌教学;教学策略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想象力最丰富,是发展想象力的关键期。诗歌教学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学诗歌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诗歌教学,尝试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让童心与诗意齐飞。
  一、引导学生读诗、品诗,营造出诗的氛围,让诗进入学生生活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阅读提出了,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形象地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明确了读诗在整个诗教中的重要地位。开展诗教,必须先从引导学生读诗入手。
  引导学生读诗,首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我们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队伍。
  其次,我们也十分重视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如语文教师开展诗歌讲座,分享诗教经验;利用午读课、读书活动等时间,让学生举行诗歌欣赏会、朗诵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这对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热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注重在学生的生活中营造出诗的氛围。在校园显眼处有专门的每日一诗电子屏幕,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学生坚持每日一诗,每日一诵;用学生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学校宣传窗;班级黑板报、校刊都开辟诗歌专栏,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诗的氛围。
  二、以儿歌为先行,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参与,循序渐进,形成诗教系列
  一所学校开展诗教,只有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参与,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喜人局面。这种参与,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教学特点而有所不同,又有所侧重,形成诗教系列,从而形成办学特色。我们自编校本教材《经典古诗词诵读》《童诗诵读300首》,利用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品读诗词经典,感悟先哲智慧”。通过诗文诵读、诗歌(童谣)创作等活动,大力倡导读诗、品诗、学诗、写诗,着力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育学生写作兴趣,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诗歌教育氛围。
  如低年级学生的诗教应以欣赏、创作儿歌为主。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追求幽默、机警的谐趣,适宜于歌唱游戏,因此,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和喜爱。教师结合课文中的儿歌儿童诗教学,让刚进学校的学生接触诗、赏读诗,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一些课外的儿歌,并适当加以引导,学生更容易写出好的儿歌。
  到了中高年级,在学好每册语文课本中的诗,了解了诗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适量引入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诗:可以抒情,可以叙述,有咏物诗,有童话诗,有的富有趣味,有的蕴含讽喻,使学生创作的儿童诗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指导学生读诗写诗,教师应当掌握有关儿童诗的基础知识,指导应当得法
  要指导学生开展诗教,教师也应当尝试写一些儿童诗作品,掌握有关儿童诗的基础知识,这是“指导得法”的前提条件。
  (一)感情是生命
  诗是以深厚的感情为生命的,有了真切的感情,才能找到贴切的诗句。因此引导学生写诗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歌颂它,那样的诗才会充满真实的感情。记得有名的诗教学校桥南小学的吴校长来给学生讲诗,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写了许多诗,献给敬爱的校长。如赵玲同学写的《校长奶奶》:“校长的头发有点白了 / 谈起诗来,却高兴地 / 仿佛比我还小 / 她从诗上走下来 / 来到我们学校 / 校园里就荡漾起诗的春风。”再如张海燕同学写的《欢迎吴校长》:“诗人校长来了 / 小雨点高兴地落下来 / 落在校长身旁 / 跳起了欢迎的舞蹈。”对校长的真情溢于言表。
  (二)生活是源泉
  写诗也要写自己熟悉的物和经历过的事。也就是说,诗就在生活中。只有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灵感来时诗才能喷涌而出。在新冠疫情停课在家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说说在家里的感受,让他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有了张蕴腾同学的这首《多想》:正偷溜出门,就听到妈妈大叫着:“宝贝,快回家!”唉,我多想再溜达一会儿。不过,回家也好,听说,外面有一只很凶猛的病毒。早晨,朦胧中睁开双眼,就听到爸爸叫着:“宝贝,该起床上网课了!”那些家里没有网络的朋友怎么办呢?唉,多想回到学校呀!春天,风和日丽的季节,多想去摘草莓,去放风筝,去和小朋友玩丢手绢。多想全世界都春暖花开!这种儿童诗从生活中来,写生活中的事,有濃郁的生活气息。
  (三)想象是关键
  诗需要想象,想象往往能使读者进入奇妙的世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想象,一个好的比喻本身就是一首好诗。如何婷同学写的《遨游》:“太阳是我的外公,月亮是我的外婆。我一手拉着外公,另一手拉着外婆,我在天空中遨游。”作者写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与父母亲一起散步,通过作者的想象,就进入了奇妙的太空世界,诗也写得十分大气。再如施义同学写的《船和伞》:“爸爸的情 / 是一艘小船 / 载着我 / 驶向湖的对岸 / 妈妈的爱 / 是一把小伞 / 撑着它 / 雨再大也舒坦。”两个绝妙的比喻,既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又把父爱与母爱之间微妙的区别写活了。   (四)修改出精品
  写诗和写其他文章一样,也要多修改。修改的最好办法是朗诵。在引导学生自觉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修改,典型的修改处应当说出修改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全体写诗的学生受到教益。
  修改的内容包括语言、形象、押韵甚至立意等。诗歌的语言应当准确、形象、有美感。如郭江南同学写《小花伞》:“小花伞真美丽,合着像根小拐杖,撑开像个小蘑菇。雨天陪我上学校,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把撑开的小花伞比喻成小蘑菇就不太确切,可以改成“大蘑菇”。
  再如押韵能使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流畅,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实践的同时,要重视在修改时写好押韵词。如程远同学写《落叶》:“风儿阵阵吹来 / 叶儿片片落下 / 他们离开妈妈 / 不哭也不说话。”如果把第一句诗末尾的“来”改成“打”,既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残酷无情,又押韵,诗就提高了一个层次。
  四、开展诗教,诗社是阵地,课堂是延伸,课内外结合,才能结出硕果
  开展诗教,必须以诗歌社团活动为阵地,让喜欢读诗写诗的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诗的教育,并带动其他学生爱上诗歌。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我校学生参加2019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共有11位学生获奖。在“穗汉小朋友,同读大中华”诗歌征集活动中,我校三位学生的诗歌作品成功入选诗集。短短一年的时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
  而课内外结合是诗走向全体学生的途径。现在的部编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安排了大量优秀的儿歌、儿童诗作品。在教好这些儿歌、儿童诗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重视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模仿着写诗。如低年级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可以让学生写关于喜欢的植物的诗。高年级学习《繁星》后,可以让学生写关于夏夜的诗。中年级学习《听听,秋的声音》后,可以让学生接着仿写一两节诗。这样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课文本身有浓郁的诗意,教师也应当因势利导,深入挖掘,触动学生的灵感。如教学《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启发学生思考:你的早晨是怎样醒来的?任琨道同学就写了一首题为《早晨》的诗:“我的早晨 / 是外婆慈爱的叫声 / 唤醒的 / 大街的早晨 / 是我们上学的脚步声 / 踩醒的 / 校園的早晨 / 是我们琅琅的读书声 / 吵醒的。”
  总之,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能引导点拨得法,学生就能写出好诗来。在更多同行的积极参与下,儿童诗必能走向一个草长莺飞的崭新时代,童心与诗意齐飞。
  (广东省高州市高文小学,高州525200)
其他文献
摘 要:倍的概念是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而言十分抽象、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倍并理解倍的概念,在教学中笔者试着對教材进行研读并通过调查对单元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整合教学。“倍”的概念教学,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借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元表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求联求异中建构概念,使学生对“倍”的形成深度认知。  关键词:多元表征;“倍”的概念;深度学习  “倍的
摘 要:课程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课程实践者以此来寻求信息,了解其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评价是课程的重要“构建模块”,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鉴于主体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笔者在此以广州市培正中学所开设的“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为例,探讨特色课程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及特点,简述特色课程评价框架的构建,以期为后续“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课程评价;“港澳子弟班
摘 要:作业拖拉是一种不良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因此,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纠正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笔者基于多年的带班教学经验,总结出赏识教育、惩戒教育、自治教育这三种方式以纠正学生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  关键词:作业拖拉;赏识教育;惩戒教育;自治教育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群体中,作业拖拉、不按时完成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这些学生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养成习
【摘 要】“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体验幸福?邱隘镇中心小学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由于学业压力大而导致的学生厌学现象和缺乏幸福感的状况,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学校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各项工作统领到“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中,从学生、教
摘要:所谓性别平等,是指不同性别者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他们在权利、机会和责任方面的平等。从幼儿园开始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能让幼儿学会尊重两性平等的权利和价值,营造和谐的性别关系。文章提出了开展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加强学习,增强教师反思意识;丰富形式,开展性别平等活动;精心准备,营造性别平等环境;阅读绘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家园合力,提高性别平等意识。  关键词:幼儿;性别平等教育;教学途径 
摘 要:众所周知,健康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生立足当今竞争社会的前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着众多问题,令人担忧。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进行了探究,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调动积极的学习心理、激活成功的学习心态、拓展丰富的学习领域、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四个有效策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心理;调控策
摘 要:“植樹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笔者教学“植树问题”后,发现学生在解答该内容时速度较慢且错误多,与同年级组教师交流时发现也存在类似问题。教师教学的困惑在哪里?学生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进行高效教学呢?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和自身对于课标、教参的一些理解,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具体来说,从认识误区、策略误区、教法误区三方面进行教学误区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植树问题;教学误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背诵,背诵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注重背诵,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通过优化背诵方法,开展背诵活动,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和内涵,采用个性化的学习评价,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元化背诵;方法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作为语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笔者结合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谈自身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做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融入生活素材,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注重学生的合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等各种新媒体工具不断推出并得以应用。尤其是在面对严峻的疫情,学生无法正常回到学校学习,需要全面启动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功能促进语文教学,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实现语文教学新形态。通过制作与运用微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并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