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研究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究菜肴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将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几种菜肴,放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4 ℃、15 ℃、25 ℃),进行为期72 h的贮存,并在不同的贮存时间(0 h、24 h、48 h和72 h)抽样检测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在不同贮存温度下,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大小顺序为25 ℃>15 ℃>4 ℃,不同菜肴在4 ℃条件下贮存72 h,亚硝酸盐含量大小顺序为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炒制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炖煮菜肴。
  关键词:菜肴;亚硝酸盐;贮存温度;贮存时间;烹饪方式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主要是亚硝酸钠。亚硝酸盐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加工中。蔬菜是人体摄入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硝酸盐会在还原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1]。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大量摄入会影响血液中红细胞运输氧气,严重时使脑部缺氧,甚至死亡,部分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本研究通过测定同种菜肴在不同的贮存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相同贮存温度下不同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相同贮存温度条件、不同烹饪方式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综合分析了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将不同菜肴(炒青椒丝、炒土豆丝、炒土豆块、炒萝卜丝、炖萝卜块、炒白菜和炖白菜)分别置于不同温度(4 ℃、15 ℃、25 ℃)下,贮存72 h,并在不同的贮存时间(24 h、48 h、72 h)抽样检测每组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
  1.2 实验方法
  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进行测定[2]。
  1.2.1 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所测得的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的吸光度值,在Excel 2019以横坐标为亚硝酸盐浓度,纵坐标为吸光度值,插入散点图,并显示趋势线及公式和R2值。
  1.2.2 亚硝酸盐含量计算
  亚硝酸盐含量按式(1)计算:
  式(1)中:x-试样中亚硝酸钠的含量,单位为mg/kg;m2-测定用样液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单位为μg;1 000-转换系数;m1-试样质量,单位为g;V2-测定用样液总体积,单位为mL;V1-试样处理液总体积,单位为mL。
  2 结果与分析
  2.1 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绘制
  由图1可知,亚硝酸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230 1x+0.003 3,R2=0.999 6,该標准曲线线性良好,可通过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再换算成亚硝酸盐含量。
  2.2 同种菜肴在不同贮存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将炒青椒丝、炒土豆丝、炒胡萝卜丝、炒白菜分别于不同的温度贮存不同的时间,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见图2~图5。由图2~图5可知,随着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的增加,不同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与魏颖等研究结果一致[3]。同种菜肴在不同贮存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增长速率顺序为:25 ℃>15 ℃>4 ℃,与吕元楷研究结果相同[4]。其原因是:4 ℃的温度条件下,菜肴中的亚硝酸盐还原菌的活性受到抑制,使亚硝酸盐含量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15 ℃和25 ℃的温度条件有益于菜肴中亚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的增速更快。
  不同贮存温度下的同种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72 h内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蔬菜中亚硝酸盐最高限量4 mg/kg。
  2.3 4 ℃贮存温度下不同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由图6可知,在4 ℃条件下,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不同的菜肴的亚硝酸盐含量增长情况均有不同。在4 ℃条件下贮存,不同菜肴中的亚硝酸盐的增加均处于缓慢增长状态,贮存72 h后,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顺序为:炖白菜>炒白菜>炒萝卜丝>炖萝卜块>炒青椒丝>炒土豆丝>炖土豆块,即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其主要原因是菜肴原料的差异所致,有关研究表明,与瓜果类和茄果类的蔬菜相比,叶类蔬菜生长时期在外界环境中吸收了更多的氮元素,叶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更高,烹饪后的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更高[5]。
  虽然在相同的贮存温度下,不同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72 h的贮存期间,所有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最高限量4 mg/kg。
  2.4 不同烹饪方式的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研究
  炒土豆丝和炖土豆块、炒萝卜丝和炖萝卜块、炒白菜和炖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见图7、图8、图9。由图可知,不同菜肴在4 ℃条件下贮存,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炒制的菜肴在72 h的贮存期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均高于相应的炖制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所有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标准4 mg/kg。
  3 结论
  (1)不同贮存温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亚硝酸盐含量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不同的贮存温度下,菜肴中亚硝酸盐的增长速率顺序为:25 ℃>15 ℃>4 ℃。
  (2)不同菜肴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同菜肴在4 ℃条件下贮存72 h,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所有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标准4 mg/kg。
  (3)不同烹饪方式的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在4 ℃的贮存条件下,刚炒制的菜肴在72 h的贮存期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均高于炖制的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所有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标准4 mg/kg。
  4 建议
  4.1 低温条件有利于菜肴的贮存
  贮存期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长速率不同。25 ℃和15 ℃的贮存温度条件有益于菜肴中亚硝酸盐还原菌活动,硝酸盐被还原的速度加快,贮存期的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增加。相较之下,冷藏(4 ℃)的贮存温度条件下,菜肴中的亚硝酸盐还原菌的活性受到了抑制,硝酸盐被还原的速度减缓,亚硝酸盐含量的增量处于较缓慢的状态。若有未吃完的菜肴,最好将其放置于冷藏的条件下贮存。冷藏的温度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亚硝酸盐的增加,食用冷藏条件下贮存过的菜肴更为安全。
  4.2 叶类菜肴不宜贮存
  经烹饪的菜肴,在一定时间的贮存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有所增加。与根茎类和茄果类这类菜肴相比,叶菜类在烹饪好贮存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增量均处于较高状态。叶类菜肴最好现吃现做,不宜贮存。菜肴贮存时间过长,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食用新鲜的菜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殿波,郑禾,李海东.不同施肥处理对菠菜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土壤与肥料,2014(3):166-168.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魏颖,孙雅文,厉玉婷.不同加工方式与存放条件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食品与药品,2015,17(6):422-425.
  [4]吕元楷.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及含量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7.
  [5]特日格乐.施氮量与停氮时间对黄瓜、芹菜硝酸盐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莱菔子、红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红茶菌为菌种,研制具有莱菔子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改变发酵时间、莱菔子液浓度,结合饮品口感、色泽、菌膜生长情况、还原性糖含量以及pH值,初步探究出莱菔子红茶菌复合饮品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 d,莱菔子添加量10 g/L。发酵液具有莱菔子香气,饮品色泽透亮,口感酸甜适中,菌膜成透明胶制状,富有弹性。  关键词:莱菔子;红茶菌;发酵;菌膜  莱菔子
摘 要: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改良食品风味和外观,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会造成一定影响,长期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慢性中毒或各类疾病。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种类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对策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保存、外观优化及口味改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食品制作过程中为了延长保存时间,往往会添加各类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对红烧肉菜肴营养价值系统评估并分析烹饪方法会对其营养价值产生的影响。以中式民族传统特色菜肴腌制红烧肉原料作为主要科学研究监测对象,分析检测腌制红烧肉在原料烹调烹饪过程中主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和生物质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的实际作用情况,为相关食品的制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烹饪前后;红烧肉;营养成分  当前关于红烧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工艺优化、脂肪酸构成、风味物质检测等方面,关
摘 要: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能准确检测食品中不符合规格的物质,并给出专业检测报告,以此判断食物的安全性,对目前食品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食品及食品检验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食品检验检测;应用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不仅能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生物检测技
摘 要: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式较多,常见的如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碘量法等。本文探索上述两种方式测定红提、红苋菜、橙子、圆椒及胡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并进行重复性及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碘量法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准确度更高,将其引入到食品分析实践中,使用效果明显,具有进一步推广意义。  关键词: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碘量法;蔬菜水果;维生素C;准确度  食品分析是食品安全行业的
摘 要:目的:对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进行溯源分析。方法:以2018年6月30日-7月20日,某市酒店举办学生升学宴中提供的早、中、晚三餐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中毒原因并积极展开溯源研究。结果:此次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人数为108例,占总人数的84.6%,且患者发病后均伴有发热、呕吐、恶心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具有多种症状。分析发现6种食物为可疑食物
摘 要:本研究以二翅六道木嫩叶为原料,比较两种不同的提取工艺对凝胶提取率及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研究。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凝胶提取率进行对比,用咔唑硫酸比色法检测其凝胶中果胶的含量,对提取物和半乳糖醛酸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条件下,超声波法提取二翅六道木嫩叶凝胶的提取率较水提醇沉提取法更高,凝胶提取率为20.4%,半乳糖醛酸含量为41.2%,提取凝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愈加突出,成为社会讨论的重点。本文综合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特点、检验方法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
摘 要:以常见的6类茶叶为样品,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对其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的结果表明,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最高,黑茶最低,绿茶可作为饮品选用及茶多酚功能食品研发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茶多酚;酒石酸铁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含量测定  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饮用历史,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根据茶叶生产工艺和发酵程度可将其分为6大类即绿茶(未发酵茶)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水平课程建设的发展要求.在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探索,也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