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烹饪前后红烧肉的营养成分变化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对红烧肉菜肴营养价值系统评估并分析烹饪方法会对其营养价值产生的影响。以中式民族传统特色菜肴腌制红烧肉原料作为主要科学研究监测对象,分析检测腌制红烧肉在原料烹调烹饪过程中主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和生物质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的实际作用情况,为相关食品的制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烹饪前后;红烧肉;营养成分
  当前关于红烧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工艺优化、脂肪酸构成、风味物质检测等方面,关于红烧肉烹饪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具体变化情况较少。本文对红烧肉的烹饪过程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和质构变化动态监测,掌握烹饪前后红烧肉的营养成分变化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此实验所用材料主要有五花肉、黄酒、姜、大葱、食用盐、白砂糖、色拉油和老抽王,这些材料都是由相关专业医院的营养科统一提供,且材料新鲜、品质有保障。
  1.2 实验方法
  此实验红烧肉加料比为1 000 g五花肉、100 g黄酒、100 g色拉油、40 g老抽王、40 g白砂糖、20 g葱、20 g姜、6 g盐。此实验工艺的流程为先将原料肉洗干净并沥干,切块处理并留样,焯水处理10 min,后捞出用温水洗干净和沥干,称重并进行一份留样,油煎处理20 min再进行一份留样,在加料上色处理后进行留样,炖煮1 h且大火收汁处理后进行一份留样。
  1.3 测定项目
  ①营养成分检测法。粗脂肪的含量测定中,先取5.0 g的样品放在三角瓶内,加入10 mL的纯水,对样品摇匀,通过氯仿-甲醇溶液进行振摇萃取,要求氯仿-甲醇溶液是14倍样品质量,后超声处理10 min,在过滤后对滤液内加入1/2滤液体积NaCL溶液并静止实施分层,则下层氯仿层就是脂肪的提取液,通过50 ℃的水浴旋转、蒸发和浓缩,对总脂含量称重,并将所得到样品避光在-20 ℃的条件保存,以待脂肪酸的组分分析而用。②质构检测方法。将各阶段肉样切块,规格为20 mm×10 mm×20 mm,校正TA.XT.Plus质构仪,并使用该仪器在实验室中测定4~6次各阶段肉样,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测定参数具体包括弹性、硬度、回复性、凝集性和耐嚼性等,所用探头为Ps-5探头,下降速度、测中速度及回复速度均为1.0 mm/s,间隔时间为2 s,保持5 mm的压缩距离。③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在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主要以催化加热的条件对食物内蛋白质进行分解而产生氨,后硫酸和其结合生成硫酸铵,再通过碱法蒸馏处理后进行游离态氨的释放,硼酸吸收处理后以盐酸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用所消耗酸体积和换算系数相乘,获取蛋白质含量。
  1.4 数据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方差分析则借助Origin 9.0 和SPSS 21.0软件完成,以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分析结果,p≤0.05差异性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烧肉烹饪过程中粗脂肪含量的变化
  在烹调过程中,粗脂肪的含量有所改变,具体表现就是细胞脂肪的含量从新鲜肉的50.0%减少至烹调完成的29.2%。其中水煲后的肉样脂肪总含量减少至42.5%,减少幅度约为7.5%,是肉样脂肪总含量减少幅度最高的一个阶段;油煎后的肉样蛋白质和脂肪酸总含量减少到36.0%,减小幅度为6.5%[1]。粗脂肪含量具体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2.2 红烧肉在烹调时候所用到的脂肪酸构成成分发生改变
  红烧肉在原料制作和加工烹调的整个过程中饱和脂肪酸各种结构组成和主要营养元素的结构变动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原料红烧肉脂肪中的单元饱和结合脂肪酸(sfa)、单元多不饱和结合脂肪(mufa)、多不饱和结合脂肪(pufa)含量分别约占40.58%、48.22%、10.80%。在整个中式红烧肉的温度烹调处理过程中,mufa的温度比例检测存在明显的温度改变。与其他烤肉原材料中的肉质量相比,红烧肉中肉的ufa/sfa由1.46上涨至1.57。
  2.3 红烧肉烹饪过程中质构的变化
  由表3可知,该系列产品的皮肤弹性性能会跟着随体内所需脂肪酸浓度含量的不断提高而逐渐略微减弱,而坚韧性能也会跟着随体内所需脂肪酸浓度含量的不断提高而逐渐略微增大[2]。另外,肉类加工农产品的价格弹性也与所用肉类原材料的不同品种、蛋白质的价格变化程度有关。材质硬度、弹性、凝聚性三者相乘所得数值为红烧肉的耐嚼性[3]。
  2.4 红烧肉烹饪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
  蛋白质在环境氧化条件下的溶酶降解氧化反应中可以直接形成一些中间体的产物,例如氨的水溶性尿素氮、非蛋白氮、多肽等,其中許多肽有可能再次被溶酶降解重新生成如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生产肉制品过程中的各种蛋白质降解对其他肉类食用者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被直接降解后的氧化产物使其形成独特的风味口感,而其降解的复杂程度也会大大影响其他肉制品的品质构成,促进其他肉类独特风味的生长培育与营养形成[4-5]。
  在红烧肉烹饪过程中,肉样从新鲜肉阶段到成品肉阶段,蛋白质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约为19.01%,可能主要原因是成品肉样在1 h内连续煅烧烹煮的时间过程中已对蛋白质成分进行降解同时造成成品水溶性肉样蛋白质含量大面积上的损失。蛋白质含量具体变化如表4所示。
  3 结论
  红烧肉在烹调过程中,其脂肪含量从新鲜肉的50.0%减少至烹调完成的29.2%,脂肪酸组成总体无显著变化,蛋白质含量先增大后降低,在油煎肉阶段达到最大,整体呈升高趋势。肉块弹性在新鲜肉和水焯肉阶段无明显变化,之后肉块弹性整体呈增大趋势;肉块硬度在新鲜肉和水焯肉阶段无明显变化,之后先减小后增大,成品肉阶段达到最大;肉块回复性在新鲜肉阶段最大,随后先降低再升高,回复性最小时在油煎肉阶段;凝集性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凝集性最好的阶段在加料肉环节;耐嚼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新鲜肉耐嚼性最好,油煎肉次之。
  参考文献
  [1]周仁客,袁继红,童文烽,等.烹饪前后红烧肉的营养成分变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8):37-43.
  [2]陈燕娜.传统红烧肉的研发及其加工现代化概况[J].福建轻纺,2021(4):49-53.
  [3]朱文政,严顺阳,徐艳,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不同烹制时间红烧肉挥发性风味成分[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2):247-253.
  [4]刘玲玲.红烧肉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及丙烯酰胺抑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5]刘玲玲,申明月,聂少平,等.中式菜肴红烧肉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变化的动态监测[J].食品科学,2015,36(22):147-151.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江香薷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江香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出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采用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江香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南烛树脂酚(1)、(-)-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素((-)-5-methoxyiso
摘 要:食品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随着居民在食品方面需求的增加,切实促进了各地食品企业的发展,各种食品种类更加丰富,食品口味也更加多样化,而随之而来的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并注意检验检测工作中的细节内容,做好细节的完善,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油炸方便面营养成分少、脂肪含量高等问题,对采用非油炸工艺的荞麦苦瓜营养方便面生产技术展开了分析。在不改变产品功效特点的基础上,对方便面生产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方便面油炸和非油炸工艺优缺点,引入预糊化、发酵、干燥技术实现工艺改良,改善荞麦苦瓜方便面糊化度和复水性的同时,保证产品品质,为产品生产加工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荞麦苦瓜营养方便面;生产工艺技术;非油炸  作为世界范
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更加重视,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若想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食品,相关部门需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检测质量,进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人们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在物质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宾客在享用烹饪带来的味觉体验时,对于菜品的要求已经从对食品色香味的需求转化为对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追求。面对宾客饮食需求的变化,我国烹饪领域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和工艺,烹饪人员也在不断地追求突破和创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烹调艺术,在色彩和造型上通过盘装艺术的表现手法,设计良好的菜品外观,带给人们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还有精神上的愉悦感。为此,本文从果酱画
摘 要:勾芡是中华美食的一种烹饪手段,也是一名厨师必备的烹饪技术,其制作手法和使用方式都有很多讲究。本文结合实际烹饪经验,分析了勾芡技术及其在中式烹饪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式烹饪;勾芡;技术探讨  我国地域广阔,饮食习惯多种多样,菜式种类丰富,产生了形式各异的烹饪方式,为食材增色增味,能将同一种食材赋予不同的味道,为人们带来新鲜的饮食体验。勾芡属于中式烹饪手法,主要通过增加食材的黏稠度提升菜品的
摘 要:随着国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知度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技术水平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诸多食品加工技术中,超高压加工技术应用广泛,已经全面覆盖蛋白质类食品、果蔬食品、速冻品及乳制品等食品加工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围绕蛋白质食品进行了分析,综合探讨了超高压技术在此类食品加工中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内容的展开,进一步为未来食品加工工作品质优化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超高压技术;
摘 要: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水源的质量,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当地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本文通过探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意义,分析当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保护我国水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  1 水源环境保护的意义  如今饮水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环境
摘 要:以莱菔子、红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红茶菌为菌种,研制具有莱菔子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改变发酵时间、莱菔子液浓度,结合饮品口感、色泽、菌膜生长情况、还原性糖含量以及pH值,初步探究出莱菔子红茶菌复合饮品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 d,莱菔子添加量10 g/L。发酵液具有莱菔子香气,饮品色泽透亮,口感酸甜适中,菌膜成透明胶制状,富有弹性。  关键词:莱菔子;红茶菌;发酵;菌膜  莱菔子
摘 要: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改良食品风味和外观,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会造成一定影响,长期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慢性中毒或各类疾病。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种类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对策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保存、外观优化及口味改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食品制作过程中为了延长保存时间,往往会添加各类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