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红茶菌复合饮品的初步探究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莱菔子、红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红茶菌为菌种,研制具有莱菔子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改变发酵时间、莱菔子液浓度,结合饮品口感、色泽、菌膜生长情况、还原性糖含量以及pH值,初步探究出莱菔子红茶菌复合饮品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 d,莱菔子添加量10 g/L。发酵液具有莱菔子香气,饮品色泽透亮,口感酸甜适中,菌膜成透明胶制状,富有弹性。
  关键词:莱菔子;红茶菌;发酵;菌膜
  莱菔子又称胡萝卜籽,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莱菔子不仅可榨油食用,也可入药,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属于药食两用物质。莱菔子药性平和,味辛、甘,对肺部和胃部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莱菔子水溶液可宣降肺气上逆,化痰祛淤、消食除胀、降血脂、降血压,是中药炮制“生熟异治,生升熟降”的典型药物。莱菔子生品多用来治疗呼吸道疾病,通常捣汁服用或捣碎冲服,炒制莱菔子多用来治疗消化道疾病,将其研末冲服,可治饮食停滞、老年便秘、腹痛腹胀,与其他中药煎服或做药丸状,则主消食、降气。临床应用中其对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有明显效果[1]。莱菔子选用炒、煎两道工序处理,是为避免引起恶心等不良症状,且莱菔子炒制后有“杀酶保苷”的作用,阻止硫苷类成分——萝卜苷的分解,更好地发挥莱菔子药效[2]。
  红茶菌是由多种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组成的共生体[3]。红茶菌中的酵母菌能促进新陈代谢,乳酸菌能抑制肠道内的杂菌,帮助人体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具有抗病毒及抗癌的作用[4],因其菌膜酷似“海蜇”皮,又被称为“海宝”[5]。红茶菌中的酵母菌和醋酸菌主要用于发酵红茶[6]。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红茶菌液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醋酸、多种B族维生素、甘油、D-葡萄糖二酸、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等。其中葡萄糖酸能与重金属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帮助人体排出有害的重金属元素[7]。红茶菌具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红茶菌能降低胃液pH值,抑制胃肠道中的有害菌,同时可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8]。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机体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不健康的习惯都会对肠道健康造成损害,破坏肠道菌群,而红茶菌中含有的益生菌可平衡肠道菌群,改善人们的健康情况。在消化方面,因红茶菌能帮助消化、预防胃病,人们又称红茶菌为“胃宝”[9]。红茶菌饮品具有一定抗氧化效果,饮品中含有酶,可使红茶菌对氮和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变强。发酵基质的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也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人体衰老。红茶菌饮品口味清爽,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大量有机酸、醇和酯类物质,对饮品口感及感官品质有很大改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市售优质红茶、白砂糖、莱菔子、红茶菌种(支氏酵品红茶菌)、碱性酒石酸酮甲液、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乙酸锌溶液、10.6%亚铁氰化钾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硫酸铜(Cu2SO4·5H2O)、次甲基蓝、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乙酸锌[Zn(CH3COO)2·2H2O]、冰醋酸、葡萄糖、盐酸、pH4.01标准液、pH6.86标准液。
  1.2 工艺流程
  莱菔子称量→清洗→沸水浸泡→加入白砂糖→纱布过滤→冷却→接种(红茶菌菌种)→封罐→恒温培养→定期指标测定。
  1.3 分析方法
  设计单因素试验,单独考察莱菔子浓度、发酵时间对红茶菌饮品的影响。取莱菔子红茶菌复合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pH值,用直接滴定法测饮品中还原性糖含量。根据《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GB/T 13868—2009)中饮品感官评定准则,10位评价员根据饮品色泽、口感、香味、组织状态打分。设计正交试验得出莱菔子红茶菌饮品最佳发酵条件,利用得出的结论再次进行验证试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4 工艺优化说明
  饮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充分利用发酵原液的各种糖类生长,糖的转化率越高,说明糖的利用率越高,发酵越好。发酵过程消耗糖分,同时产生大量有机酸,发酵饮品的pH逐渐下降,杂菌在酸性条件下不易生长。随着酸度值和还原性糖含量的变化,饮品的口感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将饮品中还原性糖含量、pH值、感官评定结果作为检测指标,莱菔子浓度、发酵时间作为考察因素,探究不同莱菔子浓度、发酵时间对红茶菌饮品品质的影响。
  1.5 感官评定指标
  品评员及实验室的要求参照GB/T 13868—2009中的相关要求。评定项目包括饮品色泽、组织状态、风味、口感,满分为100分。品评员试尝不同浓度、不同发酵时间样品,结合感官评定标准,对不同样品进行打分。优质饮品口感符合正常味道,酸甜可口,且带有莱菔子清香,表面菌膜呈胶状且透明,底部少量沉淀,菌液清澈,色泽呈现淡黄色。劣质饮品味道酸涩,不良口感较重,且菌膜不成形,饮品色泽呈深色,不透亮。详细评价标准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莱菔子红茶菌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不同莱菔子浓度对红茶菌的影响
  不同莱菔子液浓度对红茶菌饮品感官评定影响的结果,见表2。经10名评价员品尝打分,得出莱菔子液添加量在10 g/L时的分数为89分,分数最高。此时该饮品具有莱菔子与红茶菌的特征香味,香气柔和。液体色泽金黄,表面有白色菌膜形成,菌膜不易分散,组织状态较好,饮品口感酸甜适宜,无辛辣味。
  不同莱菔子液浓度对红茶菌饮品的pH值影响的结果,见表3。由表3可看出,莱菔子浓度为10 g/L和16 g/L时,pH值分别为2.45、2.43,pH值结果相差不大,已达到稳定数值。pH值大小在2.40左右与其他文献中红茶菌pH值相似,结合感官分析,10 g/L時饮品口感较好,酸甜适中。
  不同莱菔子浓度对红茶菌饮品还原性糖含量影响的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随着莱菔子浓度的增加,还原性糖含量逐渐增多。在莱菔子浓度为16 g/L时,还原性糖含量最高,为9.6。这说明微生物会利用莱菔子中所含有的糖类物质,莱菔子浓度对饮品中的还原性糖含量有一定影响。   2.1.2 发酵时间对红茶菌的影响
  发酵时间对红茶菌饮品感官评定影响的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饮品质地逐渐澄清,菌膜逐渐成形,饮品风味渐佳,酸甜可口,具有红茶菌饮品特有风味。在第6 d时,红茶菌饮品色泽淡黄,组织状态清澈透亮,香味醇厚,无涩感。饮品中出现由于菌膜下的褐色絮状物脱落形成的沉淀,这多为老化的胶膜醋酸菌,而老化的酵母细胞自溶也易形成沉淀物。因此为避免沉淀出现,待饮品发酵成熟后,可进一步处理菌膜菌液。用灭菌镊子摘下菌膜下部的絮状物,凉开水冲洗菌膜,连同除去沉淀物的清亮培养液一起加入灭菌瓶中封口保存。为保持良好风味及延长保存时间,饮品应在0~4 ℃储存。
  发酵时间对红茶菌饮品pH的影响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的pH总体呈下降趋势,2~4 d时,pH下降速度最快,第6 d时,pH趋于稳定,最终pH稳定在2.40~2.46。实验结果表明,发酵6 d后pH降为2.4左右并维持不变,液体表面出现白色半透明菌膜,培养液清澈透明,口感略酸,代表饮品发酵成熟。在发酵过程中,红茶菌中含有的醋酸菌最终将还原性糖还原成为醋酸、乳酸等,饮品中pH逐渐减小。待发酵成熟,由于有机酸的增加,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饮品的pH值基本不再变化。
  发酵时间对红茶菌饮品还原性糖含量的影响,见表7。由表7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饮品中还原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结合感官评定,第6 d时,饮品口感最佳,还原性糖含量数值逐渐稳定。饮品中还原性糖含量变化的原因:蔗糖作为糖原,微生物发酵将蔗糖转变成还原性糖,随着时间的延长,微生物代谢消耗还原性糖。
  2.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选择莱菔子添加量、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还原性糖含量、pH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设计L9(32)的正交试验,正交实验因素如表8所示,正交试验结果见表9。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可得出,最优配比为A3B2,即莱菔子浓度为10 g/L,发酵时间6 d。观察极差R值,得出饮品主要影响因素为发酵时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还原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H值逐渐减小,且减小速率变得缓慢。当发酵时间为6 d时,饮品的pH值达到稳定。同时根据所观察的菌膜状态及饮品色泽,莱菔子浓度为10 g/L,发酵时间为6 d时,有成型菌膜,色泽透亮,饮品色泽呈淡黄色,香气浓郁,口感温和不刺激。此工艺流程简单,莱菔子用量适中,成本低,发酵时间短,经济效益高。
  2.3 正交试验的验证结果
  根据正交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试验。在扩大培养完成的红茶菌液中,添加10 g/L莱菔子液450 mL,加入10%白砂糖,在30 ℃条件下,恒温发酵6 d。发酵成熟后,评价人员根据其色泽、组织状态、风味、口感进行感官评定。验证结果表明,饮品pH值为2.40左右,色泽呈鲜亮淡黄色;菌膜具有一定韧性,不易松散,呈透明状,底部无沉淀及絮状物;具有莱菔子与红茶菌清香风味;口感爽滑可口,酸甜适中,无辛辣刺激感。
  3 结论
  通过研究莱菔子浓度、发酵时间对红茶菌饮品的影响,以饮品中还原性糖含量、饮品pH值、感官评定得分为指标,对复合红茶菌饮品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与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莱菔子添加量为10 g/L、发酵时间为6 d,此时复合饮品香味浓厚,具有莱菔子和红茶菌特有风味,饮品色泽为淡黄色至黄色,质地清澈透明,沉淀量少,无异味,酸甜适宜,口感顺滑清爽。
  通過正交试验结果看出,发酵时间对莱菔子红茶菌复合饮品的品质影响较大:发酵饮品中含有活菌数较多,若发酵时间过短,饮品各项指标分数较低;若发酵时间过长,益生菌消耗糖分,饮品质量下降,口感较差。莱菔子浓度对实验影响相对较小:莱菔子浓度过低,饮品风味较单调;若莱菔子浓度过高,对饮品色泽有略微影响,口感不易被接受。该复合饮料工艺流程简单,发酵周期短,经济实惠,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莱菔子、茶叶资源,丰富康普茶饮料产品类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婧,霍青,李运伦.莱菔子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94-296.
  [2]朱立俏,张元元,于绍华,等.莱菔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8,29(5):614-621.
  [3]谢惠青,赵力超,杨翠琪,等.红茶菌发酵咖啡液制备低咖啡因饮料[J].食品科技,2016,41(11):57-62.
  [4]魏书蓉,张亚楠,吴春,等.红茶菌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1):97-99.
  [5]左勇,鞠帅,谢晖,等.红茶菌保健酒的研制[J].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1,47(6):76-78.
  [6]KHOI N,THUY NH,LE P H.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casei and alterations in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n biosynthesis of glucuronic acid by a Dekkera bruxellensis 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 kombucha symbiosis model system[J].Food Biotechnolo-gy,2015,29(4):356-370.
  [7]高妍妍.红茶菌优势菌株分离鉴定及水果红茶菌饮料活性成分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8.
  [8]DUFRESNE C,FARNWORTH E.Tea, Kombucha, and health: A review[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0,33(6):409-421.
  [9]刘红,姜明洪,张明,等.青梅红茶菌复合饮料的研制[J].饮料工业,2016,19(4):21-2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NT)与阿霉素(ADR)联合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香菇多糖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非细胞毒性香菇多糖的浓度;将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空白对照组、ADR组、ADR+LNT组,流式细胞仪检测香菇多糖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PCR检测香菇多糖与阿霉素联合應用对耐
摘 要:用气相色谱测定茶叶中的联苯菊酯,该目标化合物用有机溶剂乙腈提取,通过浓缩并净化得到最终的样液用1 mL丙酮定容。配制0.05~0.60 ?g/mL一系列浓度梯度,并绘制标准曲线进行测定,用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石英毛细管柱、单检测器单进样口来分析处理,锁定保留时间,外标法定量。  关键词:气相色谱ECD检测器;联苯菊酯;乙腈;茶叶质控样  茶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大众化的饮
摘 要:研究江香薷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江香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出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采用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江香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南烛树脂酚(1)、(-)-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素((-)-5-methoxyiso
摘 要:食品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随着居民在食品方面需求的增加,切实促进了各地食品企业的发展,各种食品种类更加丰富,食品口味也更加多样化,而随之而来的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并注意检验检测工作中的细节内容,做好细节的完善,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油炸方便面营养成分少、脂肪含量高等问题,对采用非油炸工艺的荞麦苦瓜营养方便面生产技术展开了分析。在不改变产品功效特点的基础上,对方便面生产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方便面油炸和非油炸工艺优缺点,引入预糊化、发酵、干燥技术实现工艺改良,改善荞麦苦瓜方便面糊化度和复水性的同时,保证产品品质,为产品生产加工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荞麦苦瓜营养方便面;生产工艺技术;非油炸  作为世界范
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更加重视,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若想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食品,相关部门需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检测质量,进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人们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在物质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宾客在享用烹饪带来的味觉体验时,对于菜品的要求已经从对食品色香味的需求转化为对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追求。面对宾客饮食需求的变化,我国烹饪领域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和工艺,烹饪人员也在不断地追求突破和创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烹调艺术,在色彩和造型上通过盘装艺术的表现手法,设计良好的菜品外观,带给人们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还有精神上的愉悦感。为此,本文从果酱画
摘 要:勾芡是中华美食的一种烹饪手段,也是一名厨师必备的烹饪技术,其制作手法和使用方式都有很多讲究。本文结合实际烹饪经验,分析了勾芡技术及其在中式烹饪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式烹饪;勾芡;技术探讨  我国地域广阔,饮食习惯多种多样,菜式种类丰富,产生了形式各异的烹饪方式,为食材增色增味,能将同一种食材赋予不同的味道,为人们带来新鲜的饮食体验。勾芡属于中式烹饪手法,主要通过增加食材的黏稠度提升菜品的
摘 要:随着国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知度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技术水平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诸多食品加工技术中,超高压加工技术应用广泛,已经全面覆盖蛋白质类食品、果蔬食品、速冻品及乳制品等食品加工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围绕蛋白质食品进行了分析,综合探讨了超高压技术在此类食品加工中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内容的展开,进一步为未来食品加工工作品质优化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超高压技术;
摘 要: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保证饮用水水源的质量,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当地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本文通过探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意义,分析当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保护我国水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  1 水源环境保护的意义  如今饮水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