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文外刊是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材料的取材地,也是重要的高中英语拓展阅读材料。重视时文外刊阅读教学,对高中生的语言能力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要想教好时文阅读课,我们就需要优化时文阅读引导方式,将多模态教学理论融入时文阅读课堂,以更丰富的信息呈现模态,支持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辅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指导中,教师应积极构建多模态教学理念下的时文外刊阅读课堂,以更有趣的方式有效支持高中生的英语自主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修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时文外刊;多模态教学
随着全球化氛围的日益浓厚,社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学应朝着开放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而时文外刊阅读和多模态教学是该教学背景下的新生产物,构建基于多模态教学的时文外刊阅读课堂对变革高中英语语言教学方式十分有利。
一、 时文外刊阅读及多模态教学
在构建多模态理念下的时文外刊阅读课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时文外刊阅读,另一个是多模态教学。只有明确了这两个概念,我们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方向明确、有的放矢。
(一)时文外刊阅读
时文外刊阅读活动是一种拓展性的阅读活动,它的阅读对象是外刊和时文。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能够更加密切地接触西方国家的本土文化,感受英语语境下人们的生活与交往状态,在更多有效信息的支持下开闊眼界、转变思维,深化个人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丰富自身的英语语言积累。时文外刊阅读活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广,是高中英语学科回归语言学科本质的需要,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多模态教学
模态指的是交流的渠道与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音乐、色彩等多种符号系统。多模态教学就是指改变课堂信息呈现形式单一的教学现状,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感官进行交流互动的学习引导模式,也是一种更为灵动、更加多彩的教学引导模式。在基于多模态的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真实的语言体验,能够更自觉地参与到对英语文本的研究与探讨之中,以自主的、合作的姿态完成英语语言探究活动。因此,基于多模态语境的英语阅读活动,更符合新课标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辅助学生内化英语核心素养。
二、 多模态教学在时文外刊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多模态教学在时文外刊阅读中的应用价值,是将多模态教学理念应用于时文外刊阅读引导中的必经步骤。因为,当我们形成了对多模态教学理念在时文外刊阅读中的应用价值的深入理解时,教学研究信心会加倍提升,教学研究积极性会得到更好的调动。
时文外刊阅读与多模态教学的融合是高中英语教师在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时的有益探索,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强强联合”。根据笔者对多模态教学和时文外刊阅读的了解,笔者认为多模态教学理论在时文外刊阅读引导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维辅助,降低理解难度
时文外刊展示的是外国时事,对高中生来说相对陌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高中生进行时文外刊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遇到的阅读障碍过多而放弃阅读的问题。而构建基于多模态多教学理念的时文外刊阅读课堂则可以有效规避这一问题。
多模态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给高中生进行时文外刊探究提供更多元的阅读理解支持,从而有效降低阅读理解难度。在多模态理念下的时文外刊阅读引导中,教师呈现的不仅有单纯的外文文本,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辅助性阅读素材,这些素材可以给学生构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语言情境。在真实语言情境的支持下,学生可以综合调用听、看、读等多种能力获取信息,在多种直观性感官体验的交互影响下,更轻松地完成对文本语言的推断与理解,更高效地完成英语时文外刊阅读任务。
(二)频繁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多模态理念下,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频繁的,课堂互动也是十分活跃的。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属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多模态的教学引导方式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多模态的教学引导方式降低了时文外刊的阅读理解难度,让学生有能力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
而频繁的课堂互动,也让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和接受他人建议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知识的认知,纠正了自身的错误想法,巩固并强化个人的知识记忆,发展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因此,在多模态英语阅读指导环境下,学生在英语探究中的学习中心地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英语课堂中深度学习目标能够得到更轻松的实现。
(三)信息加持,逆推教师成长
多模态语境下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堂是现代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多模态教学活动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质的提升。因此,将多模态理念融入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逆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该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维教学材料呈现手段,利用互联网寻找丰富教学资源;熟练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把板书、身体语言等传统性学习引导手段和PPT课件、投影仪等现代化学习引导方式和谐地融汇到同一教学过程中。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教师们有了更强的专业技能锤炼动力。
(四)以学为本,升华课堂体验
以学为本是多模态教学理念的突出性优势,在多模态理念下的时文外刊阅读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设计的只是教学过程,而具体的教学环节该如何推进、如何完成则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这便为学生在时文外刊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阅读潜力,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因此,多模态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时文外刊教学中的融入,不仅强化了课堂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价值,而且也升华了高中生的时文外刊阅读体验,让他们学会独立阅读、自主思考。 三、 构建基于多模态的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
“析其理”是为了“践于实”,无论是对多模态教学和时文外刊教学概念的探究,还是对多模态理念在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上的应用价值的探究,都是为构建基于多模态的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服务的。故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时文外刊阅读指导经验,从如下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基于多模态的时文外刊阅读课进行具体阐述。
(一)背景呈现,营造多维情景
学生对文本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高中生的时文外刊阅读速率,要想让高中生在文本阅读中更好地完成文本自读任务,教师就不妨指引学生进行时文外刊阅读之前,依托媒体优势,以多元方式呈现阅读背景,营造多维知识呈现情境。这样既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背景材料的辅助下更好地解读文本。
比如,在对时文《Robots Welcome to Take Over, as Pandemic Accelerates Automation》的阅读引导过程中,笔者先以多媒体展示了快递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客服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What do you know about robots? What kind of impact will robots have on our lives?”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以板书或PPT的方式渗透要点词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基础,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该时文阅读指导过程中,笔者通过展示现代科技成果——职业机器人图片呈现文本阅读背景,以背景性材料构造视觉材料与听觉材料共存的主题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机器人图片的吸引下,产生了较好的主题探究兴趣,为学生主动加入到对时文《Robots Welcome to Take Over, as Pandemic Accelerates Automation》的阅读中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理解,自主推衍新词
多模态下的时文外刊阅读课是以生为主、互动频繁的,而要想实现该课堂构建目标,教师就需要在设计时文外刊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以合作探索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文本自读潜力。
比如在对2020年高考英语阅读题《A Few Tips for Self-Acceptance》一文的阅读引导过程中,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了文章的录音,并伴随录音展示与内容先对应的图片,辅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信息,并让学生整体阅读文本说一说文本主要讲的是什么。根据文本的题目和内容分段,学生很快了解文本的内容。
然后,笔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推断文本中不熟悉的词汇、短语,完成对每段段意的总结,并对文本选项句子进行翻译,讨论这些句子放置到哪个段落中最合适。
在该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小组合作探索作文本次课堂探索过程的主要推进方式,通过营造轻松自由的合作探究氛围,让学生在氛围的影响下,自觉加入对课堂中的多模态信息的感知和利用过程中,并在合作交流与互动中完成对文本的自主推理和思考,鍛炼了个人语言思维,提升了个人内在素质。
(三)展示交流,促进智慧生成
交流展示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成果的展示与交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不同想法会出现交融,智慧的火花也会在学生的思想碰撞中生成。这对整个阅读活动效果的提升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在对时文《This is how Scandinavia got great》的阅读感知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含有地图、教育图片、分析图等多种信息的外刊原文,并在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对文本的阅读探索之后设计了展示交流环节,让学生畅谈感受和收获,助力学生的思想交汇,进行激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深化了对北欧教育及其优点的认知。
在该课堂环节推进过程中,笔者利用图文并重的阅读材料呈现描述和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多模态课堂互动方式,成功辅助学生完成了对个人阅读所得主动呈现与交流,在积极、活跃的课堂交流氛围中催生了学生智慧,提升了时文阅读课堂授课效果。
(四)多语并用,优化知识总结
总结环节是任何一个课堂中都必须具备的环节,多模态支持下的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自然也不能例外。但与普通课堂不同的是,在英语时文外刊阅读总结过程中,我们的总结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总结者是学生。比如,在对财经类时文“Free exchange: Jam tomorrow”的阅读感知过程的收尾环节,笔者让学生尝试着用表格和简短的语句来总结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并在学生完成总结之后,以投影仪投屏的形式展示各组的探索成果。
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一点点对这些内容信息进行对比、探索,寻找其中最简洁、最全面的总结话语,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与总结,并由笔者以板书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终极结论,生成文本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时文的认知便达到了深入化的程度,时文外刊阅读也以更系统、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眼前。
在本次时文阅读探究活动组织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综合使用文字语言和图示语言对课时阅读所得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图示语言可直观呈现语言点、思维逻辑的优势,提升了师生之间的思维交互质量,更好地落实了学生在英语探究课堂中“思维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维呈现与活动中接受了更优质的思维引导,获得了英语学习能力上的提升。
(五)专门设课,形成教学体系
时文外刊阅读对高中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构建基于多模态的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堂时,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堂设计之外,还要重视对教学体系的构建,开设专门的、系统性的时文外刊阅读课程,让时文外刊阅读成为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常态。
比如,在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程指导中以课件呈现的方式对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时文外刊进行整理,并利用高中英语在线教学平台分批次推送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的时文外刊学习。同时,我们还会对学生在时文阅读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或重点性问题进行推测,并录制关于重点、难点问题的教学微视频,以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延展性阅读。
在线阅读空间的搭建,既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在时文外刊阅读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阅读选择,同时也为高中时文阅读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持续化、常态化推进提供了现实支撑,为高中生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魅力提供了条件支持。
综上所述,构建多模态的高中英语时文外刊课是提升高中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办法。所以,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融入对时文外刊教学与多模态教学的融合研究之中,依照多模态教学特点设计时文外刊阅读引导活动,让学生在更为精彩的时文外刊阅读空间中,增强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彩霞,赵明炜.中学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对比分析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7(17):190-191.
[2]梁静文.多模态方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3]蒋晓磊.高中优秀英语教师阅读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17.
[4]肖琴.高中英语课堂幻灯片的多模态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郑丽秋,福建省宁德市,福建霞浦县第六中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时文外刊;多模态教学
随着全球化氛围的日益浓厚,社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学应朝着开放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而时文外刊阅读和多模态教学是该教学背景下的新生产物,构建基于多模态教学的时文外刊阅读课堂对变革高中英语语言教学方式十分有利。
一、 时文外刊阅读及多模态教学
在构建多模态理念下的时文外刊阅读课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是时文外刊阅读,另一个是多模态教学。只有明确了这两个概念,我们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方向明确、有的放矢。
(一)时文外刊阅读
时文外刊阅读活动是一种拓展性的阅读活动,它的阅读对象是外刊和时文。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能够更加密切地接触西方国家的本土文化,感受英语语境下人们的生活与交往状态,在更多有效信息的支持下开闊眼界、转变思维,深化个人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丰富自身的英语语言积累。时文外刊阅读活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推广,是高中英语学科回归语言学科本质的需要,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多模态教学
模态指的是交流的渠道与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音乐、色彩等多种符号系统。多模态教学就是指改变课堂信息呈现形式单一的教学现状,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感官进行交流互动的学习引导模式,也是一种更为灵动、更加多彩的教学引导模式。在基于多模态的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真实的语言体验,能够更自觉地参与到对英语文本的研究与探讨之中,以自主的、合作的姿态完成英语语言探究活动。因此,基于多模态语境的英语阅读活动,更符合新课标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辅助学生内化英语核心素养。
二、 多模态教学在时文外刊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多模态教学在时文外刊阅读中的应用价值,是将多模态教学理念应用于时文外刊阅读引导中的必经步骤。因为,当我们形成了对多模态教学理念在时文外刊阅读中的应用价值的深入理解时,教学研究信心会加倍提升,教学研究积极性会得到更好的调动。
时文外刊阅读与多模态教学的融合是高中英语教师在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时的有益探索,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强强联合”。根据笔者对多模态教学和时文外刊阅读的了解,笔者认为多模态教学理论在时文外刊阅读引导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维辅助,降低理解难度
时文外刊展示的是外国时事,对高中生来说相对陌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高中生进行时文外刊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遇到的阅读障碍过多而放弃阅读的问题。而构建基于多模态多教学理念的时文外刊阅读课堂则可以有效规避这一问题。
多模态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给高中生进行时文外刊探究提供更多元的阅读理解支持,从而有效降低阅读理解难度。在多模态理念下的时文外刊阅读引导中,教师呈现的不仅有单纯的外文文本,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辅助性阅读素材,这些素材可以给学生构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语言情境。在真实语言情境的支持下,学生可以综合调用听、看、读等多种能力获取信息,在多种直观性感官体验的交互影响下,更轻松地完成对文本语言的推断与理解,更高效地完成英语时文外刊阅读任务。
(二)频繁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多模态理念下,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频繁的,课堂互动也是十分活跃的。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属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多模态的教学引导方式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多模态的教学引导方式降低了时文外刊的阅读理解难度,让学生有能力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
而频繁的课堂互动,也让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和接受他人建议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知识的认知,纠正了自身的错误想法,巩固并强化个人的知识记忆,发展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因此,在多模态英语阅读指导环境下,学生在英语探究中的学习中心地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英语课堂中深度学习目标能够得到更轻松的实现。
(三)信息加持,逆推教师成长
多模态语境下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堂是现代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多模态教学活动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质的提升。因此,将多模态理念融入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逆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该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维教学材料呈现手段,利用互联网寻找丰富教学资源;熟练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把板书、身体语言等传统性学习引导手段和PPT课件、投影仪等现代化学习引导方式和谐地融汇到同一教学过程中。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教师们有了更强的专业技能锤炼动力。
(四)以学为本,升华课堂体验
以学为本是多模态教学理念的突出性优势,在多模态理念下的时文外刊阅读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设计的只是教学过程,而具体的教学环节该如何推进、如何完成则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这便为学生在时文外刊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阅读潜力,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因此,多模态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时文外刊教学中的融入,不仅强化了课堂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价值,而且也升华了高中生的时文外刊阅读体验,让他们学会独立阅读、自主思考。 三、 构建基于多模态的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
“析其理”是为了“践于实”,无论是对多模态教学和时文外刊教学概念的探究,还是对多模态理念在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上的应用价值的探究,都是为构建基于多模态的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服务的。故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时文外刊阅读指导经验,从如下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基于多模态的时文外刊阅读课进行具体阐述。
(一)背景呈现,营造多维情景
学生对文本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高中生的时文外刊阅读速率,要想让高中生在文本阅读中更好地完成文本自读任务,教师就不妨指引学生进行时文外刊阅读之前,依托媒体优势,以多元方式呈现阅读背景,营造多维知识呈现情境。这样既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背景材料的辅助下更好地解读文本。
比如,在对时文《Robots Welcome to Take Over, as Pandemic Accelerates Automation》的阅读引导过程中,笔者先以多媒体展示了快递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客服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What do you know about robots? What kind of impact will robots have on our lives?”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以板书或PPT的方式渗透要点词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基础,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该时文阅读指导过程中,笔者通过展示现代科技成果——职业机器人图片呈现文本阅读背景,以背景性材料构造视觉材料与听觉材料共存的主题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机器人图片的吸引下,产生了较好的主题探究兴趣,为学生主动加入到对时文《Robots Welcome to Take Over, as Pandemic Accelerates Automation》的阅读中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理解,自主推衍新词
多模态下的时文外刊阅读课是以生为主、互动频繁的,而要想实现该课堂构建目标,教师就需要在设计时文外刊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以合作探索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文本自读潜力。
比如在对2020年高考英语阅读题《A Few Tips for Self-Acceptance》一文的阅读引导过程中,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了文章的录音,并伴随录音展示与内容先对应的图片,辅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信息,并让学生整体阅读文本说一说文本主要讲的是什么。根据文本的题目和内容分段,学生很快了解文本的内容。
然后,笔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推断文本中不熟悉的词汇、短语,完成对每段段意的总结,并对文本选项句子进行翻译,讨论这些句子放置到哪个段落中最合适。
在该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小组合作探索作文本次课堂探索过程的主要推进方式,通过营造轻松自由的合作探究氛围,让学生在氛围的影响下,自觉加入对课堂中的多模态信息的感知和利用过程中,并在合作交流与互动中完成对文本的自主推理和思考,鍛炼了个人语言思维,提升了个人内在素质。
(三)展示交流,促进智慧生成
交流展示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成果的展示与交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不同想法会出现交融,智慧的火花也会在学生的思想碰撞中生成。这对整个阅读活动效果的提升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在对时文《This is how Scandinavia got great》的阅读感知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含有地图、教育图片、分析图等多种信息的外刊原文,并在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对文本的阅读探索之后设计了展示交流环节,让学生畅谈感受和收获,助力学生的思想交汇,进行激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深化了对北欧教育及其优点的认知。
在该课堂环节推进过程中,笔者利用图文并重的阅读材料呈现描述和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多模态课堂互动方式,成功辅助学生完成了对个人阅读所得主动呈现与交流,在积极、活跃的课堂交流氛围中催生了学生智慧,提升了时文阅读课堂授课效果。
(四)多语并用,优化知识总结
总结环节是任何一个课堂中都必须具备的环节,多模态支持下的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自然也不能例外。但与普通课堂不同的是,在英语时文外刊阅读总结过程中,我们的总结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总结者是学生。比如,在对财经类时文“Free exchange: Jam tomorrow”的阅读感知过程的收尾环节,笔者让学生尝试着用表格和简短的语句来总结文本中的主要观点,并在学生完成总结之后,以投影仪投屏的形式展示各组的探索成果。
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一点点对这些内容信息进行对比、探索,寻找其中最简洁、最全面的总结话语,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与总结,并由笔者以板书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终极结论,生成文本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时文的认知便达到了深入化的程度,时文外刊阅读也以更系统、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眼前。
在本次时文阅读探究活动组织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综合使用文字语言和图示语言对课时阅读所得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图示语言可直观呈现语言点、思维逻辑的优势,提升了师生之间的思维交互质量,更好地落实了学生在英语探究课堂中“思维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维呈现与活动中接受了更优质的思维引导,获得了英语学习能力上的提升。
(五)专门设课,形成教学体系
时文外刊阅读对高中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构建基于多模态的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堂时,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堂设计之外,还要重视对教学体系的构建,开设专门的、系统性的时文外刊阅读课程,让时文外刊阅读成为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常态。
比如,在高中英语时文外刊阅读课程指导中以课件呈现的方式对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时文外刊进行整理,并利用高中英语在线教学平台分批次推送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的时文外刊学习。同时,我们还会对学生在时文阅读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或重点性问题进行推测,并录制关于重点、难点问题的教学微视频,以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延展性阅读。
在线阅读空间的搭建,既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在时文外刊阅读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阅读选择,同时也为高中时文阅读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持续化、常态化推进提供了现实支撑,为高中生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魅力提供了条件支持。
综上所述,构建多模态的高中英语时文外刊课是提升高中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办法。所以,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融入对时文外刊教学与多模态教学的融合研究之中,依照多模态教学特点设计时文外刊阅读引导活动,让学生在更为精彩的时文外刊阅读空间中,增强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彩霞,赵明炜.中学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对比分析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7(17):190-191.
[2]梁静文.多模态方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3]蒋晓磊.高中优秀英语教师阅读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17.
[4]肖琴.高中英语课堂幻灯片的多模态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郑丽秋,福建省宁德市,福建霞浦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