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性渗透对策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la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主体入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认知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思维架构,这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生本理念,以学生为教育本质,将其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之中,可以有效改善现阶段学生主体发展不足的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的协作性。因此,文章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本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本理念;有效渗透
  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会产生差异化的认知问题,进而影响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目前,大多数教师受师本位、应试化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策略,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语言能力发展不均衡。立足学生主体,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切入点,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更为高效的掌握语言知识。因此,文章从现阶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生本理念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具体运用、渗透原则四个方面出发,并对此进行分析。
  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主体发挥不充分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体学情展开相对应的教学设计,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但在当前的教学实施中,大多数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和组织方法,导致学生的主观意识与课堂教学相脱离,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的方向点,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立,不仅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发力点,还使课堂活动更具流程性、程序化,进一步保证师生的互动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对相应的目标点和层次性缺乏合理设计,目标的设定缺乏明确性,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迷茫、不知所措等问题。
  (三)课堂组织不合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引导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情需求,进而优化组织、调整策略,构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对课堂中各环节的把控存在一些问题,如衔接不足、引入时机不对等,导致课堂活动的整体组织性较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造成教学活动低效化。
  (四)素质渗透不到位
  素质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实施重点,加强学科素养的渗透,不仅能夯实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基础,还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内在价值产生深层次的理解,这对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素质渗透不到位,整体水平难提升,进而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均衡。
  二、 生本理念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一)概念
  生本理念,主要是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教育本质的一种教学思想或教育行为。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生本理念的教学运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将学生的学习与课堂活动相融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发、设计、构建,从而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得到更为真实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育意义
  将生本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状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内化效率,从而保证学生主体的语言发展。同时,生本理念的教育实施,其教学本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入手,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引导环节和课堂活动,充分保证学生个体的认知与发展效益。此外,将生本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结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较为复杂,以贴近学生、夯实基础为目标,从生本的角度出发,更易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接受能力,进一步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
  三、 生本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一)强化主体意识,把握教学目标
  生本理念的教学运用,其出发点和目标点是学生,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而在教学备课方面突出目标,明确重点,使学生可以得到更为清晰的学习计划。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展开备课活动,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强化主体意识,把握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任务。如在Unit 1 This is me!的备课中,考虑到本单元在学期开展的重要性,对此,结合课标要求,教师可以将“To grasp the words: e-dog、master、look after、good night”“To learn how to greet with each other in English”“To train the students’ love to each other and respect each other”等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同时,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将“To learn how to greet with each other in English”作为教学重难点,并采取情景教学、小组讨论、互动表演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开展导学互动,培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也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学习理解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导学互动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预设相应的导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使学生在独立认知的基础上对语言知识形成多样化的理解,这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积极影响。如在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的教学中,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校园内各类设施和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目标入手,展开导学活动,如:“Where do you meet today?”“How does Millie’s school look?”“What about the playground/library?”“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building?”“Where is Millie’s classroom?”,讓学生结合相应的导学目标对Reading部分展开自主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还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现在小学数学学科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也为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然而,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公式死记硬背,在实际应用当中生搬硬套不在少数。作为教师来说,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变成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将生活实际与教学思想相结合,从而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提
摘 要: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较广的一种理念,其恰当运用使得学科教学效益及其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依次对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有效策略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以引导更多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合理使用,并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益的更好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行性;有效策略;注意事项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所占比例比较大,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人物描写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人物各个细节的描写,可以将人物活化,体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强调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保证人物描写的细致性和完善性,提升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文章主要对人物描写的内涵、人物描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物描写方法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人物描写
摘 要:语文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是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创造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的学习。文章阐述了培养阅读创造力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培养阅读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力;培养  一、 引言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
摘 要: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现阶段,许多小学都已经使用了生活情景教学法,并受得一致好评。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运用分析  一、 引言  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爱模仿、活泼好动的特征,但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朝
摘 要:深度学习是现代科技背景下提出来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关注知识点的意义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过程依次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式创设、启发式提问、合作式学习和外显式思维这些方式有侧重点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原则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兴趣;培养  一、 引言  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思维进行计算的学习行为,是数学知识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在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现阶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以供相
摘 要:当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教师机械的教和学生被动地学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教师也从单向思维输出者变成了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合作化学习理论也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自主探究性与学生主动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几点利用合作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见解和策略,希望能为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也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力度,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文章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主要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