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的讨论及试题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深入理解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的理论根据,在解决电学实验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关键词:滑动变阻器;分压器;分压式接法;负载;输出电压
  有关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中没有在正文部分做介绍,只是在《物理选修3-1》的“问题与练习”中给出了一道分压式接法的试题让学生解答。解答与说明是这样表述的:“可以将变阻器的这种分压连接与限流连接进行比较,分析它们改变电压的作用和通过它们的电流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果对此题重视不够,分压器这个知识点就会成为一个薄弱点。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通常有两种接法:分压式接法和串联降压限流式接法(简称限流式接法)。有关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的题目大多数是考查分压式接法的特点或条件,这里不再赘述。当选择分压式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就是一个分压器,文章试着讨论分压器的输出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以下例题中有资料原图的,用原图标注。
  最后结论:当滑动变阻器以分压接法连入电路时,它就是一个分压器。当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远小于负载电阻时,只要滑片不动,负载电阻变化,可以认为分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知道了这个规律,在做电学实验题时会很有用,下面两例中就用到这个知识点。
  【例2】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23题)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
  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
  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 (填“R1”或“R2”)。
  (2)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
  (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 Ω(结果保留到个位)。
  (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0μA B. 250μA C. 500μA D. 1mA
  解析:(1)实验原理是用半偏法测电表内阻,当满足R1≤R时就可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输出电压不变,因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小于R2,所以选R1。
  (2)实物图连线如图(b)。
  (3)因為可以看作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输出电压不变,且流过电压表与电阻箱的电流相等,所以2.00RV=2.5-2.00630.0,RV=2520Ω。
  (4)Ig=2.52520A=1mA。
  【例3】 (2014安徽卷21题)(原题略)
  解析:本题也是有关测电压表内阻的问题,继续用到上述结论。如图2,先把R0调到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满偏,电压为U;保持滑片位置不变,调节R0为某一值R,电压表读数为U1,在认为分压器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则有
  巩固练习:
  【例4】 下面这两个电路图一样吗?
  解析:图3中滑动变阻器是作为分压器使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时,输出电压(近似等于Rx上的电压)也从零逐渐增大。电路接通前滑片要放在最左端。
  图4中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起限流作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从某一最小值逐渐增大,加在Rx上的电压也从某一值逐渐增大。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最右端。
  比较两种电路,分压式接法的特点是输出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调节、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大、阻值很小的变阻器也可以适用。限流接法的优点是电路简单、能耗低。
  上面几例主要分析分压器的原理。滑动变阻器作为分压器使用,是高中物理直流电知识点中的难点,也是电学部分的高考常考点。要掌握这个知识点,首先要深入理解分压器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物理知识的建构既要注重教材,也要旁征博引。人们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无疑是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教学的观念正在转变,以前的教学也许更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呢?就要从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面对实际问题要会分析问题的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后归纳总结,最后再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物理思想或观念,潜移默化地就会养成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8.
  [3]张泉.高中全程复习方略2016最新版[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李君秋,郑德雨,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铝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是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创造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的学习。文章阐述了培养阅读创造力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培养阅读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力;培养  一、 引言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
摘 要: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现阶段,许多小学都已经使用了生活情景教学法,并受得一致好评。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运用分析  一、 引言  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爱模仿、活泼好动的特征,但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朝
摘 要:深度学习是现代科技背景下提出来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关注知识点的意义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过程依次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式创设、启发式提问、合作式学习和外显式思维这些方式有侧重点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原则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兴趣;培养  一、 引言  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思维进行计算的学习行为,是数学知识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在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现阶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以供相
摘 要:当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教师机械的教和学生被动地学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教师也从单向思维输出者变成了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合作化学习理论也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自主探究性与学生主动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几点利用合作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见解和策略,希望能为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也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力度,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文章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主要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主体入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认知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思维架构,这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生本理念,以学生为教育本质,将其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之中,可以有效改善现阶段学生主体发展不足的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的协作性。因此,文章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本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  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上是要以课堂教学中对常见数学问题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小学数学包含数学计算与图形领域,在解决图形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即能够发挥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英语不仅是学生通过中考的基本要求,同样也可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跨国际交流活动,扩展学生的语言生活经验,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形成良好的英语能力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如果初中生无法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且不能积累充足的英语素材,那么也很难顺利发展自身的英语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影视资源,既要将其作为共享英语文化的资源媒体,也要据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