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行业标准的金融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英语不仅具有其独特的专业词语、常用句式和文体风格,而且具有金融行业的内在知识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金融英语课程过往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偏离,导致课程的实用性无法体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接轨CFA证书考试这一金融行业的金标准,构建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金融英语;教学内容;CF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36-03
  【本文著录格式】陈一婷.接轨行业标准的金融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36-138.
  基金项目:2019年度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JGZYB25)“接轨行业标准的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索”
  一、引言
  CFA常常被称作金融行业的敲门砖,在美国更是被视为进军华尔街的“入场券”。CFA作为主要的金融英语行业标准,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但CFA资格考试采用全英文,这就要求备考的学生除应掌握金融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专业阅读及应用能力,在校大学生最早可在毕业前12个月内注册报名考试。若能在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合CFA备考知识,以行业标准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报考CFA,为未来求职增加筹码。
  目前国内各大财经类高等院校基本均开设了金融英语课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方面的研究除了研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金融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外,多数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融英语教学研究,如杨琼[1](2016)建议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课程考核应侧重“应用性”和“交际性”,李漫[2](2017)提出金融英语课程体系须强调能力本位,以实用性为出发点。或是基于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要求探讨金融英语的应用,如李杨[3](2011)提出要有重点地构建符合学生水平又有助于今后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陈尹晴[4](2014)也认为金融英语教学模式的选用应基于职业能力导向;李淑景[5](2011)强调要适应金融从业人员学习特点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并在当时FECT(金融英语证书)仍作为金融机构衡量人才英语能力的标准这一背景下,提出可选择FECT指定教材作为基础教材;熊婷[6](2015)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陈昭润[7](2018)基于中国人民银行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与岗位晋升方面对金融英语的要求,提出以市场为教学导向、教学结合市场需求的观点。
  2016年,国务院取消了金融专业英语FECT证书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因此目前金融业界与英语相关的行业认证主要是CFA(特许金融分析师),也可作为主要的金融英语行业标准。被称为“全球金融第一考”的CFA已被林立洪等[8](2013)、肖艳[9](2016)、朱旭强[10](2017)等学者纳入金融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中,其中朱旭强[10](2017)在其针对学生学习CFA困难预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首要困难是英语阅读与应用等能力,反映出金融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CFA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金融英语教学应以职业能力和职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性”的特征,这一观点是被普遍认可的,也有学者在当时的行业背景下提出将行业标准FECT证书考试与金融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因此本文的立意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而在近几年FECT证书取消的背景下,如何将目前含金量最高的金融英语行业标准——CFA——纳入金融英语教学内容体系中,即是本文意图探索的问题。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教材内容偏离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大部分可看作是金融知识的英文版本,尤其是课后习题强调的也是金融知识而非英语能力,并未对金融专业术语及其具体语境中的辨析设计相关内容与评核方式。然而,在金融的所有的书籍和CFA证书考试的教材中,存在最多的不是生僻词,而是专业名词。这些专业名词,都有独特的翻译和独特的理解。很多词汇是我们所熟悉的,可是这些单词在专业英语中并不表示这些常见含义,比如“future”这个单词比较熟悉的含义是“未来”,在金融英语中则表示“期货”;“margin”常见的意思是“边缘”,在金融英语中则表示“保证金”;“short selling”是“卖空”的意思,“hit limit up”这个短语的含义也不是字面上的达到极限,而是证券交易中的常见现象“涨停板”;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股市多次触发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而这一短语的本意是“断路器”。显而易见,如果不熟悉单词在金融英语中的特定含义,不管是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还是解读国际新闻时事,都会非常困难,甚至会将其中的文义理解得南辕北辙。
  其次,以往教学内容强调以英文表达的金融知识。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金融学相关知识储备,理论的反复巩固固然是必要的,但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是按教材内容用英文讲授学生已经掌握的金融知识,辅以教材原文中部分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以识记为主,而少有理解。尽管我们也加入了金融业务情景对话等实训,期望提高学生职业英语交际技能,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相关内容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学生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为学习目标,因此很难体现出金融英语的实用价值。
  最后,以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期望不符。在本次课程体系改革之前,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以最近一届完成金融英语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回收率92.8%。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金融英语课程的学习中,英文概念辨析、英语单词记忆、阅读与理解文义、金融知识、英文教学这几个方面,学生认为最难的是英文概念辨析,而这是CFA一级考试中常见的题目内容。156名学生中,有83.33%的学生希望通过金融英语的学习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所帮助,其中有65.38%的学生希望对通过金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所帮助。   在已完成这门课学习的学生中,66.67%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内容下的金融英语的学习对其未来职业发展或继续深造有一点帮助,但帮助并不大;64.1%的学生认为过去的金融英语课程实用性不强;并有多达95.51%的学生都认为金融英语课程应从实用性出发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而92.31%的学生认为可以结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的相关教参和教辅材料、真题等资料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更能体现金融英语课程的实用性。
  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探索与建设,是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三、教學内容体系的探索与建设思路
  (一)调整金融英语课程学习目标
  金融学专业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是从金融专业术语的掌握出发,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解决金融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获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并获得处理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最终提高金融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金融业务的处理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强调英语概念辨析的能力
  CFA考试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具体的英语考试等级水平CFA协会没有明文规定,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所以需要对金融专业术语进行正确理解,另外至少需要掌握超过一千个金融专业英语词汇量。从根本上讲,CFA考试是金融考试,其专业难度要大于语言障碍,无论学生英文水平如何,都需要从头学习金融专业词汇,因为CFA设计的金融范围之广,远超大学金融专业。因此金融英语的学习不同于普通英语,普通的英文需要学会听说读写,而接轨CFA考试的金融英语只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词汇及金融基础知识。
  (三)以问题为导向夯实专业基础
  金融英语在我校作为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对象是第五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公共基础课与部分金融专业课程的学习,比如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因此金融知识的讲授不应该作为金融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金融知识的快速回顾,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教学的基础。
  (四)纳入CFA原文教材内容与题目
  从第七学期开始,学生便可以报名CFA一级证书考试。CFA一级的课程及考试针对投资评价及管理的不同投资工具及概念,其中不乏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大部分考题是结合实际对CFA教材原文中理论和概念的辨析,对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一级考试题目的难度更多地体现在英语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可结合金融知识的快速回顾,将CFA一级相应知识点的英文表达和对应练习题及真题纳入教学内容体系。这一做法的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掌握绝大多数金融术语的特定含义,训练学生以英语阅读思维辨析专业理论与概念的能力;二是将前置课程和金融英语课程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与行业标准和实务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三是让部分对CFA证书考试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初步了解考题的难易程度,并根据自己的英语和专业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拟定和调整自己进一步学习和备考的计划,为未来求职与实务工作做更多的准备。
  四、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实践
  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对未进行金融英语课程学习的92名学生进行学前基础调查,我们发现有82.61%的学生对CFA了解程度不高,但78.57%的学生同意“通过CFA考试对未来就业有所帮助”这一观点;这92名学生中英语四级或六级通过比例为37%,最近一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考试在80分以上的仅有3人,70分以上共37人,而金融学课程考试在80分以上的有25人,70分以上共58人。这也就是为何前述所说,在金融英语课程教学中,金融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稍次于专业英语读写与理解能力。学前基础调查的结果还显示,金融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读写与理解能力是学生认为在CFA考试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专业英语读写与理解能力也是学生认为未来报考CFA的首要障碍。
  同时,学生认为已学和现学的课程对其报考CFA的帮助有限;如果在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结合CFA考试的相关教参和教辅材料、真题等,有88.04%的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于该门课程,其余11.96%的学生中有81.82%是认为自己英语不好无法通过CFA考试,才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
  进一步地,我们以此改革思路为导向进行了一个班级的试点改革。首先以课前测试考查学生基础,课前测试的内容是英翻汉与单选题,其中单选题都是CFA教材练习题,涉及金融专业名词的简单解析;翻译则是常见金融专业术语。课前测试的结果表明,虽然已经有金融知识的储备,但学生对于金融英语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非常低,并认为测试题难度很高。通过整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最后又进行了一次考前自测。考前自测的结果表明,同样的题目,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学生整体准确率提升了83.5%。
  五、结论
  作为专业性强,涵盖内容广泛,且知识体系严密的高难度考试,CFA无疑是证明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过往的教学内容既偏离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又脱离学生实际需求。CFA证书考试作为金融行业的金标准,是金融英语课程与金融行业人才能力需求之间接轨的最佳落点。以问题为导向、纳入CFA原文教材内容与题目,进行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可为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考题扫清障碍,使金融英语课程实现与行业标准的接轨,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仅能表明此次针对教学内容体系的探索对于提高学生金融专业英语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是否能提高学生获取行业资格的概率、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还有待未来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杨琼.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融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12-113.
  [2]李漫.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英语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111-112.
  [3]李杨.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金融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刍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127-128.
  [4]陈尹晴.国际化就业环境下的金融英语应用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3):216-218.
  [5]李淑景.金融从业人员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探析——河北省金融从业人员英语需求分析[J].河北金融,2011(5):24-26.
  [6]熊婷.金融转型背景下从业人员岗位英语能力强化路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5(30):110-111
  [7]陈昭润.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英语教学研究[A].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京津乐道绿色廊坊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6.
  [8]林立洪,段军山,刘英.构建财经类院校CFA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广东商学院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2):70-74.
  [9]肖艳.基于CFA认证的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6(2):57-63.
  [10]朱旭强,陆玉梅.普通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引入CFA内容的实践探索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221-222 224.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个人主义盛行。所谓的改革开放现场美术很容易就激发一个人的主体意识,就是一种个人性。很古老的一句话:“我欲成全你,所以毁灭你;我爱你,所以伤害你。”作为“85新潮”的先锋人物,谷文达和他当时的水墨创作就是这个态度,他要成全水墨,所以他要毁灭水墨,他爱水墨,所以他要伤害水墨,在而随着谷文达的脚步慢慢迈向世界,走出中国后,他在使用新的形式、材料或内容方面不断
【摘要】大学生心理情绪的抑郁、悲观、自卑、焦虑等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道路曲折,音乐疏导基于音乐治疗理论基础,结合音乐艺术对疏导对象进行不直接接触、不打针、不吃药通过“梳理-选择疏导歌曲-引导疏导过程、泄压-发生改变”的价值过程使之逐渐产生健康心理的梳理方法。  【关键词】音乐疏导;情绪调控;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
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方向的确定,即定位分析。本文以新建高职院校——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基于其校本特征和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定位研究,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路径思考。
【摘要】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他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在教育领域有深远、广泛的影响,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基于此,文章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为例就泰勒原理下教育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并结合泰勒原理对艺术课程教学的启示就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基于以生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围绕课程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泰勒原理;
【摘要】劳动教育的开展是推进当前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从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文化建设的进程,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劳动教育以及高校文化建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并从劳动教育思路、劳动教育机制、劳动教育场所以及劳动教育氛围方面入手,探讨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途径。希望文章能为当前现代化劳动教育模式的开展奠定基础,促使我国
【摘要】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开始由收藏展览中心向传播知识与文化教育中心转变,发挥教育功能的研学活动也对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价值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曹县博物馆2007年运营以来的研学活动为例,具体分析了科举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继承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文旅融合;研学;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99-03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的使命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锁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发掘思政教育资源,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念,探索知行合一、文化育人的模式,从开展启发交互式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网络教学、参与体验式实践活动到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考核,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从而实现知识导向和
【摘要】清末光緒年间,闻喜遭遇三年大旱,民生凋敝,民众流离失所,新进生员在岁科两试时,还要摊派公堂礼,杨深秀面对这一弊政,大声疾呼,要求改革,以里书银抵顶公堂礼免除新进生员的负担,经过努力争取,最终公堂礼得以免除,为此县民勒石立碑,以垂永远,彰显了杨深秀为民兴利的执政理念。  【关键词】杨深秀;碑刻;探析  【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
【摘要】社会诚信文化构建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随着大众传媒文化的快速发展,媒体诚信对社会诚信文化的塑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构建媒体诚信的根基在于真实,激浊扬清,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公众权益声援助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媒体诚信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公序良俗,在社会诚信文化构建过程中,主流媒体发挥全媒融合优势,树立诚信为民之风;学术媒体发挥科普传播优势,遵循实事求是之风;自媒体人知敬畏守底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各界人士对扩招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十分重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艺术设计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很多艺术设计毕业生步入社会以后,缺乏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无法应付工作上的挑战。高校院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势不可挡的形式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增设艺术设计专业,给教学任务带来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