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诚信文化构建的媒体之维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诚信文化构建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随着大众传媒文化的快速发展,媒体诚信对社会诚信文化的塑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构建媒体诚信的根基在于真实,激浊扬清,为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公众权益声援助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媒体诚信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公序良俗,在社会诚信文化构建过程中,主流媒体发挥全媒融合优势,树立诚信为民之风;学术媒体发挥科普传播优势,遵循实事求是之风;自媒体人知敬畏守底线,坚守诚信传播之风。
  【关键词】社会;诚信;文化;媒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05-03
  【本文著录格式】王晓红.论社会诚信文化构建的媒体之维[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05-107.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YJA710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项目受到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李华忠名师工作室专项支持。
  古今中外,诚信都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东汉许慎认为“诚,信也,从言成。”“信,诚也,从人从言。”[1]在他看来,诚信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于内为“体”,是内心的德守,是道德主体通过自我约束做到内心情感和思想行动的自洽真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信于外为“用”,是人格的外化,是道德主体通过主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向社会成员兑现承诺的行动及效果:内诚于心,外化于信。诚信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伴随中华几千年文明流转至今,不但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共识;而且逐渐融入现代文明的发展范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媒体在公共生活中引导舆论的根本伦理基础。如果媒体谎话连篇,甚至违背生活常识和公序良俗,新闻报道有意突出或遮蔽部分真相,观点上颠倒黑白,毫无诚信可言,即使后来订正了错误言论,报告了事实真相,进行了道歉忏悔,也很难再被公众信服。因为真实是媒体形成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基础,只有诚信才能赋予新闻以生命。在真实的前提下媒体的点击率才会有意义,舆论的监督权才会有力量。只有恪守诚信,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才能树立媒体权威性的品质和风范,新闻媒体才能扮演好社会发展的瞭望岗这一重要的社会角色。所以,媒体公信力的核心在于公益,为公众权益、国家利益声援助威,祛恶扬善,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根基在真实,永远将真实看做新闻的第一生命,客观平实地描述事实,理性真挚地剖析真相;归宿在于诚信,保证媒体权威性、获取公众信任度是媒体的分内之责。
  一、主流媒体发挥全媒融合优势,树立诚信为民之风
  真实性与公信力始终是媒体需要追求的道德操守,新闻传播的渠道可以变,新闻发布的平台可以变,新闻诚信的形式可以变,但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不能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拿稳那只音量最大的金话筒,在众媒喧嚣、真假难辨的媒体狂欢中,发出凝魂聚气的主旋律,为弘扬核心价值观标注清晰的坐标系。正如《鼠疫》中的名言“跟病毒斗争的唯一方式是诚实”[2]所揭示的那样,在人类应对各种灾难的时候,自欺欺人只会延误时机、自食恶果;迎难而上、实事求是才是真正有效的应对之法。主流媒体的立场站位、使命担当决定了他们必须守住行业底线,尤其是要守住政治红线。越是在网络信息真假交错的关键时期,越是要坚守新闻真实的第一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就要放在哪里。[3]在任何时候,主流媒体都应该坚守诚信为民、真实专业的行业水准,把握舆情的价值导向,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传播力。尤其是在危及时刻,主流媒体更是体责无旁贷,应该围绕信息需求的焦点问题,积极运用全媒体融合的十八般武艺,利用全覆盖的立体式网络宣传和多种传播形式,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承担举旗帜、汇民心、振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社会责任。例如,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公众处于信息饥渴状态,极易出现信息短路和信息落差,一些人出于亂中牟利、无助恐慌、宁信其有等各种动机极可能成为负能量信息和虚假消息的传播者。如果主流媒体在这样关键的时候缺位失声,这些虚假信息就会大范围地流入公众视野,不仅会折损政府公信力,还容易给民众带来恐慌,扰乱疫情防控的局面。正是因为主流媒体连续不间断地工作,提升了疫情信息的到达率,扩大了疫情防控的覆盖面,消弭了满天乱飞的谣言,传递了疫情政策、风险防范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真实资讯,凝聚了“较真”的诚信合力,打通了防疫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及时有效地传播权威信息,为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主流媒体发挥全媒融合优势,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等全体传播格局,创新传播模式和传播路径,进行全媒体、全方位、全流程报道,用多元手段科学引领舆论走向,截断谣言传播路径,实现全民抗疫的信息全程化、智能化和透明化。通过权威信息的发布,党和政府的决策举措、疫情变化的情况原因、防止感染的知识方法、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为抗疫默默奉献的凡人小事、感染病患的抗争精神……这些平凡而伟大、真实而温暖的信息,为灾难中的人们送来希望。主流媒体做好信息的把关人,不让虚假、谬误和谎言充斥在网络空间,凝聚更多的正气,筑牢媒体诚信的坚强长城。
  二、学术媒体发挥科普传播优势,遵循实事求是之风
  俗话说:“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媒体承载着学术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追求科学的重要使命。守好责任田,当好科研人,学术媒体发挥科普传播优势,遵循实事求是之风,为社会诚信文化的构建奠定科学基础。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的初期,在真假难辨的信息洪流中,有许多疫情谣言、防治伪招和煽动情绪的误导性涉疫信息,这些信息煽动性极强、破坏力极大,很多群众不知不觉地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给疫情防控很坏的影响。针对涉疫的伪科学谣言,唯有打造科学的学术媒体平台,澄清谬误邪说,给予学术媒体充分的表达权才是解决之道。回顾抗疫历程可以看到,与谣言战斗,需要重证据、溯病源,锻造诚信严谨的科学家团队和专业为民的学术媒体。科学家团队全力以赴,与未知病毒短兵交接,分析基因序列、研究致病机理、分享抗疫经验,并通过学术媒体平台采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向大众普及防疫知识,用事实驱赶谣言,用科学战胜病毒,帮助公众冷静地与新冠病毒进行顽强有序的抗争。诚信是学术媒体赢得公信的根基,也是学术媒体的生命线,更是一剂“社会疫苗”。正如鲁迅所说:“伟大人格的素质,主要是一个‘诚’字。”北美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医学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4]任何学术主体都应该永葆公正与诚信,否则无论什么样的金字招牌都会失去光彩,哈佛大学民间口碑翻车的案例殷鉴不远,从全球最好大学到形象跌落神坛,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日前哈佛医学院在其社区学术媒体平台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武汉医院附近交通流量和相关百度搜索,论文认为新冠肺炎在2019年8月底就可能传播。该文漏洞百出、逻辑混乱,堪称奇葩,被网友戏称:用百度做科研的哈佛。这篇论文用预设的政治立场炮制出一系列虚假研究,哈佛大学论文的翻车绝非偶然。作为学术媒体,应该守好责任田,当好科研人,发挥科普传播优势,重证据溯病源,坚决与反智谣言坚决斗争,基于融媒体创设的科学严谨的传播环境,着力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帮助公众科学地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并以此为契机在社会形成尊崇科学、相信科学的氛围,有效纾解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三、自媒体人知敬畏守底线,坚守诚信传播之风
  所谓自媒体时代,是指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用智能手机和网络平台,向不特定的群体或个人传播信息,成为新闻的发布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发布的门槛越来越低,报刊阅读式微,手机阅读兴起,自媒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从传播内容看,自媒体信息有规范性的,也有非规范性的;但从传播效果来看,自媒体人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诚信氛围。自媒体时代,观点表达具有匿名性、信息传播具有随意性的特征,这让媒体的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受众在迎面而来的信息洪流中,面对的不只是各种事实、各种观点、各种分析,还有各种谣言、各种攻击、各种谩骂,以及各种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辨清真伪,分清美丑,坚持正义。郭超人有句名言: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5]自媒体的创作者,也应该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尤其时代警语,要知敬畏守底线,拿好麦克风,传播正能量,始终坚守诚信传播之风。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媒体逻辑的时代,很多时候人们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是通过媒体的报道塑造出来的,在公共危机爆发时尤其如此。例如疫情之始,一些单纯以牟利为目的的自媒体平台,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圈粉捞钱,制造诸如病毒预防神药、专家言论解密、吸烟抵御病毒、夸大感染死亡人数等各种混淆视听、误导民众的不实言论,严重污染防疫信息渠道。“一家四口患癌,罪魁祸首竟然是它”“3元一斤,多吃远离大病”“是中国人就转”等一系列批量复制的自媒体文章,低俗失信内容在网络上的呈现病毒式传播,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和不满,甚至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平台想要尽可能实现最多的流量变现本无可厚非,但是弄虚作假不但坏了规则,更坏了良心——偷窃文章、弄虚作假、流水化洗稿等所谓的利益狂欢,最终只能害人害己,会制造恐慌和焦虑情绪、损害公众身心健康、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的同时,必然会消耗自媒体的公信力、损害自媒体的发展前景。所以,自媒体平台要以诚信作为基石,用奋斗作为双翼,靠拼搏勇敢翱翔,传播承担起助力防控疫情和引导舆情的重大社会责任。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主流媒体凭借着自身的权威力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但随着网络生态的发展,自媒体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很多坚守诚信的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借助抖音、头条、微信等信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交互性能强的平台优势,真实记录抗疫感慨,诚信传播抗疫故事,有的亲临现场、有的自制漫画,披露了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扩充媒体发生的渠道,激励广大人民的抗疫信心,同样也能获得网友的关注和认可。自媒体账号虽可匿名,但互联网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所有自媒体人都不该违背法律法规,挑战公序良俗。只有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才能让网络空间充满信任、积极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四、结语
  诚实守信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它同样是媒体平台的伦理底线。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媒体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就要有稳定成熟正确的价值观,一旦媒体的报道朝发夕改,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和公众的常识判断,最终一定会让媒体公信力消失殆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逐渐形成由主流媒体、学术媒体和自媒体等平台构成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德国文学家海涅曾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虽然“万众皆媒”突破了行业壁垒,但每个人都是诚信舆论倾听和传播链条上的一环。所以,我们既是良好媒体生态的构建者,更是媒体生态的享受者。“诚信生态”良好,人人从中得益;“诚信生态”恶劣,人人因此受损。[7]众媒狂欢还是众声喧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构建起了一个可以相互信任的“群居空间”[8],在全媒融合的过程中,更加考验诚信的底色。社會诚信文化构建要求各类媒体平台要以道德为左手、以法治为右手,坚守自律的精神、撒下信任的火种,筑牢全媒体时代的诚信堤坝。只有媒体平台真正回应社会呼唤诚信的公共理性,弘扬正气,抑制邪气,文明之风、诚信之风才能尽吹,社会的未来才能更加清朗。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张三夕导读[M].刘果整理.长沙:岳麓书社,2006:52.
  [2][法]阿尔贝·加缪著,李玉民译.鼠疫[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受众在哪里 宣传报道触角就要伸向哪里[EB/OL].(2015-12-28)http://www.scio.gov.cn/37231/37251/ Document/1603597/1603597.htm.
  [4]蔡巧玲,罗瑾琰,黄鹏.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战为例,谈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61-64.
  [5]朱春阳.记者的天职[J].当代贵州,2020(15):8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
  [7]翟慎良.修复“诚信生态”要从我做起[N].新华日报,2011-08-22(A01).
  王乐文.慎独慎权慎微,密植5G时代网络诚信[J].新闻战线,2020(3):57.
  作者简介:王晓红(1981-),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道德修养。
其他文献
【摘要】提升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受原有汉语表达能力基础、母语负迁移和预科阶段汉语口语教学方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西藏籍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总体薄弱。为了提升其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遵循学生主体、全员参与、课内外相结合、以赛促练、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开设汉语口语课、找寻每项汉语口语专项训练的切入点、精选经典视频丰富课堂、注重学生的点评和互动、进行过程考
【摘要】现如今在艺术院校所开设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当中,艺术考查课已经作为一种必修课被高校所重视。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进行艺术考查和艺术写生是搜集创作素材、体验艺术生活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来建立艺术类专业考查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使高校本科考核的艺术考查课能够更具特色和意义,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一项问题。本文针对艺术类专业考查课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介绍了艺术考查课的考查性以及艺术考查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个人主义盛行。所谓的改革开放现场美术很容易就激发一个人的主体意识,就是一种个人性。很古老的一句话:“我欲成全你,所以毁灭你;我爱你,所以伤害你。”作为“85新潮”的先锋人物,谷文达和他当时的水墨创作就是这个态度,他要成全水墨,所以他要毁灭水墨,他爱水墨,所以他要伤害水墨,在而随着谷文达的脚步慢慢迈向世界,走出中国后,他在使用新的形式、材料或内容方面不断
【摘要】大学生心理情绪的抑郁、悲观、自卑、焦虑等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道路曲折,音乐疏导基于音乐治疗理论基础,结合音乐艺术对疏导对象进行不直接接触、不打针、不吃药通过“梳理-选择疏导歌曲-引导疏导过程、泄压-发生改变”的价值过程使之逐渐产生健康心理的梳理方法。  【关键词】音乐疏导;情绪调控;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
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方向的确定,即定位分析。本文以新建高职院校——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基于其校本特征和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辅导员工作室定位研究,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路径思考。
【摘要】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他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在教育领域有深远、广泛的影响,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基于此,文章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为例就泰勒原理下教育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并结合泰勒原理对艺术课程教学的启示就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基于以生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围绕课程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泰勒原理;
【摘要】劳动教育的开展是推进当前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从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文化建设的进程,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劳动教育以及高校文化建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并从劳动教育思路、劳动教育机制、劳动教育场所以及劳动教育氛围方面入手,探讨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途径。希望文章能为当前现代化劳动教育模式的开展奠定基础,促使我国
【摘要】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开始由收藏展览中心向传播知识与文化教育中心转变,发挥教育功能的研学活动也对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价值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曹县博物馆2007年运营以来的研学活动为例,具体分析了科举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继承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文旅融合;研学;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99-03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的使命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锁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发掘思政教育资源,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念,探索知行合一、文化育人的模式,从开展启发交互式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网络教学、参与体验式实践活动到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考核,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从而实现知识导向和
【摘要】清末光緒年间,闻喜遭遇三年大旱,民生凋敝,民众流离失所,新进生员在岁科两试时,还要摊派公堂礼,杨深秀面对这一弊政,大声疾呼,要求改革,以里书银抵顶公堂礼免除新进生员的负担,经过努力争取,最终公堂礼得以免除,为此县民勒石立碑,以垂永远,彰显了杨深秀为民兴利的执政理念。  【关键词】杨深秀;碑刻;探析  【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