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形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教与学双边互动活动的交流、发展过程。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提升教学活动效能的重要因素和指导方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标准及要求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形式多样、丰富灵活的教学策略,让教师的主导特性和学生的主体特性有效展现是有效教学策略的根本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愿意学”“能够学”“高效学”是选用和实施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现结合相似形的有关章节的教学活动,对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实施情境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相似形中进行能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建立,对学习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但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情感发展上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反复性和波动性。而相似形章节作为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似形章节知识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相似形章节内容具有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这为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学习情感提供了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发挥相似形章节知识的生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设置具有情感激励功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激发。
  如在“相似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增强初中生学习相似形知识性质的能动意识,在教学活动伊始,就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渲染浓烈的教学氛围,例如,“假定在完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不同时期同一人的人体是相似的,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时身高为1.1米,体重18千克,到了初二时,身高为1.65米,问他的体重为多少?”以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进行导入,让初中生认识到相似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内心产生“认同感”,内在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提升,主动参与探知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为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思想保障。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领悟相似形解题策略中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授人以渔”,传授学习探究知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相似形章节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有着培养和锻炼初中生探究知识、问题的任务和要求。相似形问题作为对相似形概念、性质等知识内容的概括和提炼,是相似形章节知识内涵的“精髓”。通过对相似形问题案例的解答,可以获取解答不同类型问题案例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解题策略过程中应该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将解题策略通过初中生的“亲身”实践探索,进行有效深入地掌握和领会,既掌握解题策略,又提升探究技能。
  问题: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作QR//BA交AC于点R,连接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学生分析认为,解答该问题需要根据P、Q点的运动状态,借助于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相似形等知识点内容进行解题分析活动。
  三、实施合作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领悟相似形内涵中进行高效学习
  相似形章节是初中数学学科平面几何部分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知识点内容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解答三角形、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平行四边形等问题案例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到相似形章节的知识点内容。而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和理解,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帮助和互动,从而在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相似形丰富知识内涵的有效掌握和深刻理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知相似形综合性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习活动的集体特性,将合作学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探析、讨论交流,实现对相似形内涵及外延内容的全面、准确掌握,提升初中生合作意识、协作意识和集体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这就需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要尊重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教师还需注重能力训练,打破单纯的知识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自主探究,营造活跃的氛围  数学教育思想家波利亚认为:“良好的教育就是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诠释,就是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进行减负增效,把学生从作业中解脱出来。而要学好数学这门课,又必须要通过做作业来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而且只有在作业中才能摸清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查漏补缺。所以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数学的教与学的关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中如何布置数学作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业一般来讲,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能及时地反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合作学习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兴趣  为了搞好数学教学改革,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基础,由易到难促进学生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的中学数学课堂。  一、多了解学生内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中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他们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从书本里获得的,许多
随着我市“15/20/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践行,站在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了别具一格的新篇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牛津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群策群力,大胆创新,为成功导入新课摸索出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良策。笔者就如何提高牛津英语新课导入效率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现借此平台浅谈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宗旨。  一、预习导入,衔接自然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活动”不仅是联系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的桥梁,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载体。因为每一次的活动过程就是学生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运用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提高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具体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情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把初中英语课堂建构成幸福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学习,已成为每个英语教师不懈奋斗的目标。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因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也同其它科目一样,进行着较为积极的改革,追求幸福课堂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美好愿望,教师应以明确的教学目
2013年12月9日至11日,赣州市教研室举行了全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在赛课环节的十节课中,有八节课选取了《湖心亭看雪》一文,但这些课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朗读节奏的划分问题  对“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这个句子的划法和划法解释,真可谓五花八门:  (1)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主谓)  (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并列)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主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