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任务”插上真实的翅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因其任务的真实性并把解决问题作为任务设计的重点而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交际教学法”的最好注脚,并已成为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任务的确定、编排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是个难点,尤其是如何创设真实任务、如何创设符合学习和运用语言需要的任务更是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践和范例探讨真实任务设计的策略和一般方法。
  【关键字】任务型教学 设计真实任务 策略
  任务型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很多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1996年Krashen在《自然途径:课堂上的语言习得》中提出:任务型教学的要旨是创设符合学习和运用语言需要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已有的语言并创造语言习得的新机会。Long (1981,1992,1998) 和Crookes( 1992)认为任务是一项具有特定目的工作和活动,其设计应当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更多的学者认为所设计任务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任务是让学生解决某一目标的活动并具有真实性或趋于真实。
  ?目标应由学生自我设定或由教师设定,可以由个人完成更多的是合作完成。
  ?任务的成果可以是有形的(如报告、陈述),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对问题达成一致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以上关于任务型教学的阐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关心如何设计真实并含有解决问题因素的任务。任务的确定和编排就成了备课中首要问题。参照课程标准修订的高中英语教科书设计语言内容丰富,注意综合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但是由于内容覆盖面广,虽然尽可能提供真实场景,但是很多话题若是不加以处理和重新编排,教师就会仅停留在完成语言目标,学生也只能完成对语言的记忆,忽视语言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延展性。真正的任务型教学提倡任务是课堂活动的中心,语言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工具。英语教学中的不同环节的处理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做各种具体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各种有针对性的真实任务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情。对于教师而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任务真实或者趋于真实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展示成果,来达到掌握和学习语言的目的。
  下面例举几种常见的教学环节,并结合范例来探讨如何优化任务,设计真实有效的课堂活动,让任务成为课堂的中心。
  “任务”形式范例一:角色扮演(role –play),包括pair work, group work,team work.该种方法广泛地使用于英语教学中,尤其在warming-up, speaking和reading 等教学环节中。教师往往采取如下做法: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情景,告之学生他们即将扮演的角色,并同时提供教学目标中的词汇和短语;学生被期待在角色扮演中能准确表达文中词语或句子,教师以此为标准判定或自我认为任务的完成与否。事实上,缺乏解决问题因素(problem-solving element)的角色扮演活动的结局是大多数学生通常在课后很快便遗忘或不能正确表达。例如 SEFC 2A Unit 8 First Aid 中的speaking 环节要求学生用一些表示忠告的句型对于话题“Safety around the house”互相提出忠告。如果此时教师发出指令:Work in pairs. Use the lists of dos and don’ts to tell each other what you should do and should not do. 学生此时只是学生A和学生B,可想而知,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的时候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只能机械地读出被套用的句子。再如果此时教师发出指令:Please make up a convers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kids, talking about the safety around the house. 此时的学生成了家长A和孩子B,学生有所想象的地方只能是简单在谈话中加上Mother, father, my son, my daughter 之类的称呼语,依然缺乏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真实任务设计范例一: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应让学生知道他们将面临的话题,此时导语应清楚切题,对于即将讨论的Safety around the house. 教师可直入主题:An accident or injury can happen in any part of your home. For example, if a pan of oil catches fire, what we should do? 活动设计如下表所示。
  在此活动中,学生进入解决问题和交际的预热阶段, 先完成表中信息,运用现有的语言完成新的话题,然后进入真正的解决问题环节。此时教师应对角色扮演进行精心地设计使其达到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使任务真实化或趋于真实,如:
  Q: You’ve known possible dangers around home and how to take safety measures. Does each of your family members know the household safety? If not, who is probable the one that needs to be taught the household safety? 此时每个学生获得如下角色
  卡片,自然进入其自己设定的角色。
  在role –play中,学生若只是简单地扮演指定的角色,容易失去对角色的好奇,面对虚设的角色,试问学生如何会积极想象,努力利用语言来表达角色呢?因此,在该类任务的设计上,如何让角色自然出现和如何设计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关键,活动和任务设计应以反映真实生活为基准,并包含解决问题的因素,这样的任务才能使学以已有语言为依托,获取、处理和使用真实的信息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目标语言的习得,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形式范例二:阅读篇章给任务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任务设计的难度。阅读注重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作者意图和态度及文段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但是教师在设计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的时候往往过分注重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使得很多“任务”实际上便是掌握课文的五W (即what、who、when、where and how)。教师大凡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题目,并通过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 ,true or false statement, retelling 等形式完成对文章的理解。目前高中课文尤其是高二、三文章容量大,结构复杂,没有实质意义任务的介入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一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文章对学生来讲只是为了学习重要词汇和句型,学生失去了分析和表达的机会。如果教师设计的任务立足个体需要和情感体验,学生必定会激发极大的学习热情。以下结合SEFC Unit 6 workbook 中题为Where is the future going 来说明如何设计多元互动的课堂活动。该篇文章通过呈现几种职业(farmer, marketing people, people working with computer)在未来发生的变化来介绍竞争激烈的job market,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未来之路。
  真实任务设计范例二:
  [Task 1] Describe your teachers’ job, talking abo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past and at present.
  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职业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此环节要求学生描述过去和现在教师工作的变化。并引出问题: Will you choose teaching as your future career?
  [Task 2 ] Make choices on job hunting.
  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自体验任务是该类文章任务设计的着眼点。因为文章提供了三种职业所面临的变化,任务设计的时候便可利用课文内容把这三种职业融入真实情景中。带学生进入模拟的人才市场,对职业进行选择,并阐述理由,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阅读理解起到真正的热身作用
  学生主体参与是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活动,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检验任务设计真实性与否的标准。很多阅读文章的内容因其内容贴进生活,只要教师根据内容找出解决问题的因素,便可发现很多能引发学生观点的活动,此类任务能促进学生思考,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类似的文章比如Necklace,也可做类似的任务设计:
  该类任务可在阅读前、也可在阅读后进行,其特点是构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氛围,起到热身激趣或发挥想象力、提出超出文章内容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解决问题来学习语言,并获得和积累学习经验,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束语
  高中英语课型多样,语言材料丰富,客观上给任务设计的提供了丰富资源。如何让任务中包含语言信息,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以往教学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灵活运用,以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发挥任务型教学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Stephen Krashen1996: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2]William Littlewoo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3]詹颖:《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4]包育彬,陈素燕: 《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和艺术》
  [5]伊胜华:《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使我们的数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而体验性
摘要:作文能力是小学生最重要的语文综合素养之一,作文教学是培养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从当前的作文教学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方式单一,作文教学课堂缺乏生机,因此需要进行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创新 观察个性课堂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令学生害怕和教师头疼的“症结”。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也常常觉得不知道如何去写,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想
【摘要】 实效性高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必然是如水般灵动多姿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乐园,课堂教学也是师生人生长河中一段特殊而丰富的经历。如何让课堂为师生彼此的人生打底奠基、增色添彩呢?我想没有比构建如水般灵动的课堂更能吸引我们的了。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实效性 探索  作为培养学生基本交际能力,滋润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师生共同用心去经营和呵护。
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就拿初中教材来讲,修订前说明文不到20篇,修订后增到40篇。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最高,这样加大说明文的教学量,它符合了语文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清楚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一直是高中课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不断尝试更加有效的应用教学方法基础上,总结了任务教学法。在此将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法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任务教学法  教育部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达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线教师,就应该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随着新课改革教育理念不断地渗入,很多老师纠结课堂到底该给学生什么?根据学生和学校教学实际,我不断探讨教学方法,致力于优化常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宣传片总是让您产生强烈观看欲望。课堂也是如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
我校是中职类院校,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四四二的考式模式。即:笔试占40分,答辩占40分,平时成绩占20分,总分100分,通过历年的学生考试表现,总结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笔试)死记硬背。在考试中,大多数班级普遍都存在这种现象。例如:机械基础中有一道题是这样出的:简述机器的五部分构成?并举例说明?在举例中,学生的答案完全一致,都是课堂讲授的例子,没有新的突
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设计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列举名家名作,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的生活画卷。这些作品选取的角度多样,除了表现童年的“酸甜苦辣”也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而诵读欣赏中“黄纱巾”这篇文章的选取安排,主要想表现的是人世间美好心灵的存在,为我们的孩子们拓展了生活的视野,它告诉我们,除了关注自己的人生,还可以将关注别人的人生,重视别人的存在,因为这世界上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等待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新疆民乐和胡杨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