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anc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传播学鼻祖之一的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被认为是概括了传播学的全过程。我们从这五个“W”来分析传媒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传播学 主流媒体 社会责任
  传播学就是研究传播的内容、规律和特点的一门社会科学。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根据传播学原理,传播必须保证有畅通的信道才可以构成传播。
  “传播总是先由某个信源发出某种信息,中间经过某种信道的传输,而到达信宿”。①传播包括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自身传播和组织传播四种类型,当今最主要的是利用报纸、刊物、图书、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等实体机构进行组织、策划、制作后进行传播的机构,也就是大众传播,又称大众传媒,实体被称为媒体。媒体是重要的传播工具,在当今社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传播学对于搞好我们的新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为:
  1、传播学比新闻学研究的范围要广。传播学介于自然科学(主要是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或者二者兼有,但新闻学仅仅属于社会科学门类中的一种。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广播电视报刊,还是通讯业,网络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传播学的应用和拓展,也为新闻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传播学发展起步较晚,但它的学术归类对新闻学的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其外延也要广阔得多。如果说传播学是一座房子,那么新闻学仅仅是期间的一扇窗子或门户。
  二、了解新闻学概念,有利于明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②这句很简单的话向我们表达了三个意思:
  1、新闻必须新;2、必须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3、报道是指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什么是 “描述”呢?
  ——事实本身不是新闻,只是新闻点或新闻源;
  ——采制新闻事件的人具有筛选的权利;
  ——从看到事实到发布新闻有一个加工制作的过程,这中间尽管质的东西没有变,但已经不是原样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新闻描述会代表着新闻单位的倾向;2、反映执政者的意图。所以我们讲新闻从客观上是以事实为对象的,但从主观上是代表集团利益、阶层利益或国家和政党利益的一种舆论工具。新闻是政党或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专控的精神产品,这也就决定了新闻媒体的生命力是以政治背景来决定的,这就是新闻的政治属性。
  媒体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媒体有个属性问题,谁办它?为谁服务?这就是有了阶级性。再看传播学,传播是用于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消息、反馈信息、思想及表达观点的手段。传播学没有阶级性,但人具有倾向性。这种传播方式是一部分人用媒体同时向多人进行传播的。西方传播学鼻祖之一的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③被认为是概括了传播学的全过程。我们从这五个“W”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为什么新闻工具和舆论口径要掌握和统一在政党或政府的手中。
  三、利用传播提高新闻工作的舆论引导水平
  在公众反映基础上的互传活动,媒体是信道,没有交流,信道就等于被封死,就不能构成传播,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无效宣传。所以媒体要揣摩受众的口味与要求,要讲求宣传手段和技巧。优秀的宣传工作者是在潜移默化和富有感染力的状态下影响别人的,传播学以新闻学为研究基础。搞不清传播学的规律和特征,新闻学的发展就要受到制约,大众媒体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作用,媒体的生命力就会萎缩,比如一位领导在做一场毫无特色的报告,受众的情绪就不容易集中,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达不到交流的效果,这种传播就是无效传播,传播者所花费的气力,也就成了无用之功。
  如何认识新闻真实性问题。当前一些媒体十分认同一种报道观点;“我说即我见”,认为记者看到什么就要述说什么,但是对客观事实报道不是对生活事实的简单描述。
  真实性问题包括生活真实和事实真实两个方面。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与某一事件的真实性,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泛指事实存在的现象,一个是指具体事件的本身,单个的事实不是现象只是事件,因此在报道时不要把社会上单个的事件和社会现象或社会倾向混为一谈。
  四、新闻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好社会舆论
  有人说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就不应该控制和引导,因此十分热衷于西方的新闻自由。这里,应先弄清楚什么是“舆论”。
  所谓舆论,就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或群体对社会上某些重要问题、重大事件所公开表露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产物。它一经形成与传播就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并触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舆论有二种形态:自在型、自为型。
  自在型舆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雏形,是公众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心态或口头的反映,它既是生动的又是粗糙的,既是真实的又是模糊的,并带有某种偏激与盲目性。自在型舆论若滔滔江河,引导得法十分有利,如放任自流便如决堤之河遗害无穷。
  自为型舆论: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色彩的特点。新闻媒介不能无所不包地反映所有的舆论,只有择其部分加以传播。这个取舍的过程便是自为型舆论。
  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取舍主要有两个标准:
  一个是新闻媒介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立场、观点,它总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形形色色的舆论,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介对舆论的选择必然带有阶级性、党派性、集团性,它不可能不偏不倚、公正平等地对待一切舆论。
  第二个选择标准是舆论本身所含有的新闻价值量,不是所有的舆论都包含价值。黑格尔指出:在群体舆论中,真理和谬误直接混杂在一起,绝不能把一切舆论都看做是有用的东西。再讲得通俗一点: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都要抑制损害自身利益的舆论的传播,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绝不允许新闻媒介违背本阶级的利益与意志,使舆论成脱缰的野马。
  五、应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媒体应坚守良知和道德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腐朽和没落的东西在社会上泛起沉渣,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区别整体与局部、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积极弘扬改革开放的社会主旋律,注意发掘真、善、美并以此来抑制假丑恶的东西。千万不能以挖掘社会阴暗面为乐。媒体应该在多元文化洪流中弃恶扬善,舆论搞乱了,社会动荡了,小的危害是社会没有了正义和良知,大的危害是引起社会剧烈动荡。我们从利比亚、叙利亚的动荡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国家首先是舆论的混乱,这也是西方国家插手别国事物的惯用伎俩。美国20世纪报业大王又称为报业狂人的郝斯特就以误导舆论出名,他的拿手好戏是制造假新闻,追求独家轰动的效应,以增加报纸的发行量,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追求高额商业利润。我们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由此我们遵循的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区别。我们在引导社会舆论时要坚决做到:“报道热点不增加热度,报道难点不增加难度。”要“一切有利于大局,一切有利于团结,一切有利于鼓劲,而不是添乱,不是泄气。”
  所以当今媒体尽管处于大发展的好时机,但商业化世俗化倾向比较明显,对文化和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使得整个社会和文化发展急功近利,表现在一些媒体上就是浅、俗、媚。这不是社会文化的主流,但影响社会文化的主流。媒体处于这样的局面更应该担负起道德的责任,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担。□
  参考文献
  ①③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4、17、19
  ②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1999:187、188
  (作者单位:固镇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现代性的后果》的核心内容作了深度释义,并对其进行脉络化分析,将现代性问题拆解为单个重点,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宏大且明细的架构,以便细致深入了解作者的视角。  【关键词】现代性域脱象征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不仅使整体性宏观社会结构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动摇了启蒙时代以来的社会认知标准,价值取向及信仰
【摘 要】结合作者多年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教训,文章总结了播音主持在实时表达中的一些技巧,分为画面感的渲染和对细节的把握两大类,对于播音主持工作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播音主持;表达技巧;画面感;细节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就是好像没有声音”。当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是老子追求自然的思想表达,用“大音希声”并非主张用“无声之音”来代替播音主持工作,相反,
【摘 要】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国舆论场》凭借大数据技术统计的每日每周的“中国舆论场指数”和多媒体、多角度的选题策划,以及传播军事新闻信息的国际化视角和对军事新闻的敏感度、专业解答话语的科学性,在央视众多优秀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对《中国舆论场》融媒体节目的运营模式进行探析,进而找出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军事评论类节目;融媒体环境;中国舆论场  20世纪70年
【摘 要】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报纸在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及受众参与度上的不足逐渐显现。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突围之路就是要做强新闻评论。本文分析了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现状,并就新闻评论如何让报纸凸显“个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市党报 新闻评论 个性  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上网看新闻,手机读新闻,新媒体实时传递着海量的新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
【摘 要】北京市探索建立起党媒舆论监督工作的新机制——督办整改落实“闭环”系统,舆论监督“落地”的问题获得切实解决,媒体反映问题的解决率从50%提升至90%以上,群众获得感大大增强。由此,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党媒舆论监督有了新的定位和任务;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媒舆论监督工作的新使命;深刻领悟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是党媒舆论监督的新思维。  【关键词】党媒;舆论监督;社会治理
近年来,中牟县教体局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做起,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两基”巩固提高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高招本专科上线人数连续11年创新高,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开封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被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称号;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被教育
【摘 要】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逐渐迈入直播电商领域,从抖音、快手、京东、天猫到各类直播平台,传统媒体做了大量尝试,但鲜有成功案例。其中供应链和内容环节尚好解决,唯独流量成为最大难题。如何获取有效、有价值以及稳定的流量?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忠诚度更高、转化率更高、复购率更高的私域流量。本文以安徽廣播电视台音乐频率晚高峰节目《嘻哈二人行》为例,分析如何打造广播电商平台“嘻哈搜货”,通过电商方式实现用
【摘 要】笔者通过对《开卷八分钟》栏目的参与式观察,考察栏目制作流程和人员构成,并借鉴语境分析的视角,对《开卷八分钟》的叙事框架和传播策略做分析。总结出栏目对文本语境的还原,对情景语境的拓展,与时代语境的契合,从而形成了视觉化、话题性、交谈性的读书节目的电视表达。并在时代文化特征下寻求栏目成功的原因,为当下读书节目的文化困境求解。  【关键词】《开卷八分钟》 读书栏目 语境 精英文化 碎片化阅读 
【摘要】微博从2010年起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草根和权威的融合决定着政府微博的新闻传播有着区别于一般的微博信息和传统媒体新闻的特点。与此同时,“议程交互”语境下政府微博的“去自媒体化”趋势将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政府微博 新闻传播 去自媒体化 议程交互    2010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刊发了《这个政府微博可真火》一文,文中关注成都市官方微博“成都发布”开办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