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新探索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y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 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 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改  ● 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  ●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在最近召开的河南省2008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蒋笃运厅长代表教育厅作了《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5年来的全省教育工作,并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对于河南教育事业而言,过去5年间取得的“四大跨越”“十大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孩子们在不需要吃苦的环境中长大;而为了追求高分,一些学校甚至连培养孩子们意志力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也很少上……种种原因导致意志力薄弱的学生逐渐增多。他们认识到学习习的重要性,却不能持之以恒。面对他们,班主任怎么办呢?    A 胡萝卜比大棒甜  张 琳    不可否认,成长中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做事虎头蛇尾
【摘 要】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关键词】社会流行语;文化语境;传播特性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从语言传播到文字传播,这个过程促使社会群体
【摘 要】政务微博既是传递主流舆论的新阵地,也是感知民意、传递政声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作风转变的生动窗口。近年来,安徽有关部门聚集多方资源,开设“安徽微博发布厅”,大力办好以@安徽发布为代表的系列政务微博,主动发声,创新服务,为网民提供一站式信息平台,标志着安徽政务微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集团军”作战新阶段,而这背后则是政府职能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政务微博 舆论 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务微博犹
【摘 要】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属广播媒体长期以来在宣传党团思想、传递新闻信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随着媒介革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不断革新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校媒的发展。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个案,探究全媒体时代传统高校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 校园广播 新媒体  高校校属广播台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之一,长期以
【摘要】本文就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现代性的后果》的核心内容作了深度释义,并对其进行脉络化分析,将现代性问题拆解为单个重点,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宏大且明细的架构,以便细致深入了解作者的视角。  【关键词】现代性域脱象征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不仅使整体性宏观社会结构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动摇了启蒙时代以来的社会认知标准,价值取向及信仰
【摘 要】结合作者多年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教训,文章总结了播音主持在实时表达中的一些技巧,分为画面感的渲染和对细节的把握两大类,对于播音主持工作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播音主持;表达技巧;画面感;细节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就是好像没有声音”。当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是老子追求自然的思想表达,用“大音希声”并非主张用“无声之音”来代替播音主持工作,相反,
【摘 要】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国舆论场》凭借大数据技术统计的每日每周的“中国舆论场指数”和多媒体、多角度的选题策划,以及传播军事新闻信息的国际化视角和对军事新闻的敏感度、专业解答话语的科学性,在央视众多优秀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对《中国舆论场》融媒体节目的运营模式进行探析,进而找出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军事评论类节目;融媒体环境;中国舆论场  20世纪70年
【摘 要】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报纸在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及受众参与度上的不足逐渐显现。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突围之路就是要做强新闻评论。本文分析了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现状,并就新闻评论如何让报纸凸显“个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市党报 新闻评论 个性  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上网看新闻,手机读新闻,新媒体实时传递着海量的新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