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研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国舆论场》凭借大数据技术统计的每日每周的“中国舆论场指数”和多媒体、多角度的选题策划,以及传播军事新闻信息的国际化视角和对军事新闻的敏感度、专业解答话语的科学性,在央视众多优秀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对《中国舆论场》融媒体节目的运营模式进行探析,进而找出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军事评论类节目;融媒体环境;中国舆论场
  20世纪70年代末,媒介融合的概念在美国萌芽。在当今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融合路径值得学界探析。本文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周播军事评论类节目《中国舆论场》为例,探析军事评论类节目的融合创新路径。

一、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作为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的军事类电视节目,如何在把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给受众的同时,把节目做好,做到吸引受众,考验着电视人的智慧和能力。然而,据CSM的统计,央视 省级卫视的频道收视率排名前十里,央视七套的军事频道没有进入排行榜,而央视七套军事频道的全国覆盖率却高达9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国舆论场》作为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于2016年3月20日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根据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统计的2016年上半年央视新闻栏目收视前十,《中国舆论场》已经从榜上无名跃居第八位。

二、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模式


  (一)数据化生存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的军事评论类节目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而这时,《中国舆论场》展现了数据化的魅力。
  《中国舆论场》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央视网联合推出“中国舆论场指数”,实时关注全网新闻的热点舆情,盘点每日每周舆情最热TOP10。舆情榜单涵盖了事件源发地、话题所属领域、热度数据及详细排名,使受众对新闻舆情有一个直观的把握,以便引起受众对新闻热点的关注,这是该节目最大的亮点。在融媒体时代下,《中国舆论场》的数据化生存模式取得了成功,这种模式也开始被尝试应用于央视的其他传统电视节目中。
  (二)全媒体传播渠道
  如果说《中国舆论场》的亮点是每日每周的“中国舆论场指数”,那么,它的全媒体传播渠道便是它在融媒体时代成功转型的桥梁。节目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媒介,拓展了传播渠道。《中国舆论场》在电视端、网络端同步直播。并在直播结束后,根据网友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每期会有一个军事专家作为嘉宾专门为网友解答疑惑。这就弥补了由于节目时间有限,节目中未能对有些网友的问题进行解答的遗憾。节目视频会在央视影音客户端进行直播,在每周一进行重播,并把按问题分类剪辑好的视频上传到微博、网易、企鹅等网页PC端。
  《中国舆论场》的新闻内容都是按照国际标准制作,具有较高的国际传播力。除了全媒体传播视频的精彩内容,关于军事、军人的风采也通过《中国舆论场》微信公众号的头条文章来展现,同时,该公众号上也有传递正能量的深度好文,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
  (三)受众互动参与
  蔡雯曾说,我国媒体融合面临五大问题,其中第一大问题便是观念亟待转变,克服传统媒体思维惯性,认清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用户本质,重构媒体与受众的关系。[1]在融媒体环境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要想赢得发展都必须“抓住”受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受众为中心,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节目的选题。军事新闻题材节目本身的受众面就不如综艺娱乐节目广泛,而且很多受众都是军事方面的专家或者资深的军事爱好者,因此受众对节目的选题制作,嘉宾的解答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资深军事迷对军事新闻和武器的见解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互动的要求更强烈,更希望能够参与节目。
  为满足受众的需求,《中国舆论场》采取了多屏互动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节目单向传播的模式,使节目的互动反馈及时。《中国舆论场》直播时创造性地设置了“虚拟观众席”,观众通过微信中的大转盘抢票,抢到票的在线观众所提的问题会有机会被抽中,得到军事专家的现场解答。这种竞赛式互动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另外,在节目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进行留言和提问,输入口令抢红包,也可以为嘉宾点赞,观众的留言和点赞都会在直播的屏幕左方显示出来,这种有问有答的互动方式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中国舆论场》不仅在电视直播平台上设有互动环节,在微博上传的视频中,网友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留言和讨论。在微信公众号里也设置了“网友热评”板块,多渠道地与受众互动。

三、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融合创新策略


  (一)选题坚持国际化视角
  在融合文化环境下,倚重文化生产者还是倚重受众的文化,即在新技术中,重视人的主体性还是更看重新技术的运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詹金斯认为,这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并不能充分揭示媒介融合和参与性文化之间的多重的、动态的、且经常矛盾的关系。[2]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平台依赖大数据算法推荐的新闻信息大多雷同、冗杂。因此,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当下,如何让受众选择自身是电视节目所面临的难题。在军事评论类节目的策划中,选题的角度成了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
  《中国舆论场》是周播节目,微信公众号推文也是每周一次,因此受固定时间段的影响,很多重大军事事件很难即时传递给受众。这样的状态下,对军事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中国舆论场》在选题的角度上更注重宣传我国的国家形象,报道角度坚持国际化。
  《中国舆论场》作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军事节目在国际传播上还担负着融入国际舆论场,把中国军队的故事讲给外国人听,把中国军队的强军梦传扬出去,传递出中国热爱和平的大国形象的责任。
  (二)采编团队全能化
  迪耶兹(Deuze)认为,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过程,而且有自身的文化逻辑,模糊了不同渠道、形式和版式之间、媒体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内容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制作媒体和使用媒体之间的界限。[3]媒体融合,对于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采写编播的技巧,还需要具备根据不同传播平台做出不同形式的报道的能力。《中国舆论场》的采编团队在任务分工时进行了交叉锻炼。例如,榜单制作和选题策划是每天最重要的任务,由两个人合作完成,而每天榜单制作的人员是不固定的。制作榜单的人同时也会做其他工作,如视频剪辑、做推文头条、设计策划等等。选题策划也同样不是一个人完成,而是每个人都参与,及时把新闻更新的动态提出来。《中国舆论场》采编团队的新闻工作者几乎是全能型,无论传统采编还是对网络新闻的挑选、改编、发布,他们都能胜任。   (三)融合进程循序渐进
  学者对于媒介融合过程的渐进性有着普遍的共识。彭兰指出媒介融合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跨媒体产品扩张阶段、关系再造阶段、信息终端变革阶段。近两年,学界又提倡加强对媒体深度融合的研究。这些观点的提出表明过程循序渐进是媒介融合的规律所在。因此,遵循媒介融合的渐进规律才是深度融合发展的根基所在。
  《中国舆论场》进行了两年的融合探索,仍然在谨慎中前进。其在进行转型的开始阶段并没有抛弃传统的节目制作方式,而是选择逐步加入新媒体元素。如先开通了微博,后来随着公众号的盛行,又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2016年直播大火后,开始有了“一直播”平台,随之在电视上播出时加入了跨屏互动的新元素。只有經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够广泛指导军事评论类节目的深度融合。在融合探索的进程中,由于信息泛滥和超载,一些弊端也随着出现,形成了一些媒介人和媒介依赖症。罗娟认为,媒体融合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新组织文化缺失,将增加管理成本;媒体融合易导致内容同质化;消解媒体的多元化;新媒体语法带来对其传播价值的争议等。”[4] 因此,打破新闻常规是需要渐进进行的。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不能以商业利益为主而盲目地进行融合实践。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处理和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危机和机遇。

结语


  《中国舆论场》作为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为融媒体环境下处于困境中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光亮。但《中国舆论场》的成功路径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节目,因为每类节目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探寻适合的融合路径。当然,《中国舆论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军事节目的受众面窄,越来越分化,《中国舆论场》能否抓住这些有限的受众群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依然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需要探索的问题。
  注释:
  [1]蔡雯.媒体融合:面对国家战略布局的机遇及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06).
  [2]Henry Jenkins.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6:248-250
  [3]Deuze,M.(2008).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Journalists in the Context of Convergence Cutture, Observatorio(OBS)Journal.7.103-117.
  [4]罗娟.媒体融合的消极影响研究[J].编辑之友,2013(10).
  (作者:辽宁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河南交通广播《南方谈交通》栏目入手,从栏目的内容来源、主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收听率考核压力,以及在融媒体环境下遇到的发展阻力等方面剖析了交通广播法制类栏目的现状。在融媒体背景下,交通广播的法制类栏目应结合新媒体技术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在节目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同时更好地打造品牌栏目,提升影响力,服务受众。  【关键词】交通广播;法制类栏目;主持人;南方谈交通  随着我国汽
【摘 要】今年的“小便门”事件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不断升温,陷入了非理性的误区。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媒体报道新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挑选议题”的过程,本文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件,思考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小便门”事件 网络媒体 议程设置  2014年4月15日,一对大陆夫妻在香港,因小孩要方便无法及时进卫生间就在街头为孩子接小便。期间被途经者拍下,大陆夫妻要求取走拍
[摘要]本文从当下两档选秀节目《快乐男声》、《花儿朵朵》的收视现状入手,分析当下选秀节目既不叫座也不叫好、收视低迷的原因,以期国内的选秀节目能够在模仿国外节目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创新元素,突破“潜规则”的瓶颈。  [关键词]电视选秀 快乐男声 非诚勿扰    《快乐男声》是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在继2009年的《快乐女声》之后于2010年推出的一档同类的选秀节目。而《花儿朵朵》则是由青海卫视与湖南经视、天
● 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 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改  ● 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  ●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在最近召开的河南省2008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蒋笃运厅长代表教育厅作了《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5年来的全省教育工作,并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对于河南教育事业而言,过去5年间取得的“四大跨越”“十大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孩子们在不需要吃苦的环境中长大;而为了追求高分,一些学校甚至连培养孩子们意志力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也很少上……种种原因导致意志力薄弱的学生逐渐增多。他们认识到学习习的重要性,却不能持之以恒。面对他们,班主任怎么办呢?    A 胡萝卜比大棒甜  张 琳    不可否认,成长中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做事虎头蛇尾
【摘 要】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关键词】社会流行语;文化语境;传播特性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从语言传播到文字传播,这个过程促使社会群体
【摘 要】政务微博既是传递主流舆论的新阵地,也是感知民意、传递政声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作风转变的生动窗口。近年来,安徽有关部门聚集多方资源,开设“安徽微博发布厅”,大力办好以@安徽发布为代表的系列政务微博,主动发声,创新服务,为网民提供一站式信息平台,标志着安徽政务微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集团军”作战新阶段,而这背后则是政府职能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政务微博 舆论 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务微博犹
【摘 要】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属广播媒体长期以来在宣传党团思想、传递新闻信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随着媒介革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不断革新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校媒的发展。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个案,探究全媒体时代传统高校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 校园广播 新媒体  高校校属广播台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之一,长期以
【摘要】本文就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现代性的后果》的核心内容作了深度释义,并对其进行脉络化分析,将现代性问题拆解为单个重点,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宏大且明细的架构,以便细致深入了解作者的视角。  【关键词】现代性域脱象征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不仅使整体性宏观社会结构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动摇了启蒙时代以来的社会认知标准,价值取向及信仰
【摘 要】结合作者多年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教训,文章总结了播音主持在实时表达中的一些技巧,分为画面感的渲染和对细节的把握两大类,对于播音主持工作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播音主持;表达技巧;画面感;细节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就是好像没有声音”。当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是老子追求自然的思想表达,用“大音希声”并非主张用“无声之音”来代替播音主持工作,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