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urongy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作者多年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教训,文章总结了播音主持在实时表达中的一些技巧,分为画面感的渲染和对细节的把握两大类,对于播音主持工作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播音主持;表达技巧;画面感;细节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就是好像没有声音”。当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是老子追求自然的思想表达,用“大音希声”并非主张用“无声之音”来代替播音主持工作,相反,这里是借用老子的思想来表达笔者对播音工作的境界追求。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教训,总结凝练出播音主持在实时表达中的一些关键表达技巧。
  一、画面感的渲染
  不同于影視、剧场、舞台等,广播媒体的特征限制了它的表达形式。作为没有实时画面表现而仅有语音传播的广播媒体,播音主持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画面感的渲染。我们知道,电视等媒体比广播“讨巧”的地方在于其音画同步,观众不需要任何想象就可以直接欣赏。从这个角度看来,广播是“吃亏”的,因为受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因此对于播音主持来说,在其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他/她的语音除了传播文字内容外,对于表达内容的画面感的渲染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受众只能根据播音主持的语音信息来想象(即大脑里构造相应的画面特征),其想象的内容通常具有美化作用,从而比真实的情形更加美好——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广播的隐形优势之一。可见,一个好的播音主持,需要出色的根据需要播出的内容为受众营造相应的画面感,从而为他们带来美好的听觉体验。如果套用“大音希声”的说法,那么画面感的渲染和营造当属于“大音入画”了。要营造生动的画面感,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代入”式表达。所谓“代入”,就是播音主持首先需要将自己代入某场景中,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费玉清在演唱《一剪梅》的时候喜欢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唱得非常动情,也很容易打动观众。有人就问费玉清,说抬头仰望就是你声音感人的秘诀吗?费玉清解释说,其实我是在想象梅花在大雪纷飞中傲然开放的场景,这样更容易代入画面,有助于我的发挥。道理是相通的,如果播音主持根据需要表达的内容,先自己想象一个画面,然后以此画面为依托,再辅以感情丰富的语音,肯定比干涩的“朗诵”更易打动听众。
  其次,“诱导”式表达。这里的“诱导”,是指以适当的导引方式进行的语言渲染,使得要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说过这样一段话:
  和人说起怎么让语言生动起来,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让语言有画面感。举个例子。“今天狂风大作”是句常见的话,而“今天狂风大作,风沙使能见度下降到了20米,大白天汽车都开着大灯”就开始有画面感了。“今天狂风大作,路上看见人追着自己假发满地跑。”就很生动了。
  上述这段话可以看作是“诱导”式表达的生动注解。
  最后,镜头式语言的运用。经常看电视剧或电影的人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某场景中处于一前一后位置的两个人在谈话,当某个人说话时,镜头便对该人对焦,使得其清晰,而另外那个听者则变得模糊;到了对方发言时,他由模糊转为清晰,而先前的说话者转为模糊。这就是一种镜头语言,突出了说话者的神态和表情。对于播音工作而言,虽然没有画面,但镜头语音的运用其实更能增强画面感。例如对于某个景点的描述,我们就可以借用镜头式语言由远到近(广角到长焦)、镜头逐渐拉近来描述,最后再来个特写(特写这个词本身就源于拍摄)。事实上,这种形式的表述不仅会让受众感觉活灵活现,而且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动态的想象空间。对于镜头式语言的培养,笔者的经验是,买个数码单反相机,多拍一点照片和视频,体验不同焦段、光圈对于画面的不同刻画。拍多了,自然就会对镜头语言有更深的理解,这非常有助于画面感的渲染。
  二、注重对细节的把握
  西方有句谚语,叫“细节成就完美,但完美再非细节”。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完美是由细节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另一方面,完美不仅仅是细节,还包含其它更为宏观的东西。这句话用到播音主持的工作上来,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细节没能把握好,那么完美肯定无法呈现。所以对于播音主持而言,把握细节,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关于细节,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重音的灵活运用。播音主持在语音表达时,其传播的内容并不都是重要的,其中必然包含需要突出的内容,也有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地方。所谓“处处是高潮,等于没有高潮”,播音也如此,通常抑扬顿挫才会显得“铿锵有力”。根据所要播出的内容针对部分字词施以重音,这尤其考量主持人的文学修养功底。例如“无人能敌”这个四字短语,重音分别落在无、人、能、敌上,便能表达四种不同的含义。此外,重音配合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来呈现,效果会更加理想。
  第二,双音化——同义词替换。我们在平时说话时喜欢双音化,同时喜欢口语式表达,一般不喜欢文绉绉的书面语。所以,播音时如果遇到相关的字词时,可以适当替换,避免过于“冠冕堂皇”。比如,“若”可以替换为“如果”或“要是”,“故”改为“所以”或“因此”,“何”替换为“什么”等等。当然,如果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则没有必要替换,直接原汁原味“输出”即可。
  第三,消除歧义。播音和阅读不同,一般而言,后者很难出现歧义;相反,前者如果不注意控制,会经常造成误解。因此,实时地消除歧义应当是播音主持的日常功课。举例而言,“这次的汽车驾驶科目一理论考试,我单位的小张等四人全bù及格”,如果照著读出,那么主持人自己是明白了,听众可能糊涂了,因为他们不确定小张几个人到底是全部及格了还是全不及格。所以碰到类似的地方,播音员可以根据情况,改成 “全都”或者“全都没有”。其他的例子有,“期zhōng考试”需要具体化到“学期中间的考试”或者“期末考试”;“一种zhì癌物质”也需要根据情况细化到“治疗癌症的物质”或“导致癌症的物质”。   第四,注意过渡时的衔接。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起”是起下,“承”是承上。播音同样如此,也需要重视承上起下,使得整体表达流畅自然,一气呵成,避免生硬突兀。一个好的播音主持,经常会在节目的开头问候大家,例如“听众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大家上午好!”,而如果是“各位听友,今天阳光明媚,您在节目结束之后不妨走到戶外,适当锻炼身体,放松一下身心”这种暖心的话语,则会进一步增加受众对播音主持的喜爱之情。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可以温和地和听众道别,例如“欢乐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就比“明天同一时间,请您继续收听……”要人性化得多。至于播音中途的过渡,经常用的句式如“刚才我们谈到……接下来我们……”、“说起……,小雨(笔者在节目中的艺名)想起了这样一件趣事……”。
  第五,具体语境,具体表达。不同的播音题材,必须有不同的语气、语调相配合。对于国内外时政类的新闻,需要用端庄、客观的语气来表达;而对于娱乐新闻,配以轻松、幽默的语调来播出效果会更好。
  第六,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这里的多种艺术形式包含相声、戏曲、模仿甚至是快板等。所谓“艺不压身”,嘴皮子功夫当然是越强越好。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好的播音主持也应当如此。可以想象,在一篇播音稿件中,碰到了绕口令、快板等内容,用普通话平淡地读出来和用专业的绕口令、快板来呈现,效果肯定判若云泥。当然,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专业”的背后肯定需要播音主持持续、刻苦的艺术追求和磨练。
  三、重视表达方式和表达态度
  此处说的表达方式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传递情感。除了刚才所说的重音外,表达方式还包含了停连、语气和节奏等技巧。语气和节奏是众多播音主持必备的基本功,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此处笔者對停连略作展开。停连其实就是 “句读”,或者说断句。我们知道,古代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此就需要后人自行断句,由此就可能造成歧义。现代白话文引入了标点,使得歧义大为减少,但是如果断句不当,仍然可能造成受众的误解。举个简单的例子,“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句话可以断为“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断为“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语义。解决的方法,就是多练习并增加自身修养。
  至于表达态度,每个播音主持肯定也有自己的体会,此处笔者谈谈对象感。所谓对象感,就是播音主持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受众着想,并以此为指导展开自己的播音工作。播音主持需要预判受众的反应,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预期、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感情,使之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传达稿件或脱口秀的本质诉求。对象感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体现人文关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化。因此对象感其实等同于换位思考,即将播音主持代入到受众中,并根据“受众”的反应来实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态度和技巧。总而言之,声情并茂是播音主持的理想境界,而如何打动听众,使他们感同身受,则可能是一个播音主持毕生追求的理想效果。
  (作者单位:六安广播电视台社教中心)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灵宝市故县镇一中近年来以“优化课堂、落实常规、加强研修、培养能力”为改革目标,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强化科学管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文明素养、教师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日渐提高,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向心式”管理  “学校管理就像一个圆,圆心是学生,所有人都要紧紧围绕这一圆心,做到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师生服务,校长为大家服务,一切为了师生的最优化发展。”这就
【摘要】本文从河南交通广播《南方谈交通》栏目入手,从栏目的内容来源、主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收听率考核压力,以及在融媒体环境下遇到的发展阻力等方面剖析了交通广播法制类栏目的现状。在融媒体背景下,交通广播的法制类栏目应结合新媒体技术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在节目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同时更好地打造品牌栏目,提升影响力,服务受众。  【关键词】交通广播;法制类栏目;主持人;南方谈交通  随着我国汽
【摘 要】今年的“小便门”事件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不断升温,陷入了非理性的误区。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媒体报道新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挑选议题”的过程,本文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件,思考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小便门”事件 网络媒体 议程设置  2014年4月15日,一对大陆夫妻在香港,因小孩要方便无法及时进卫生间就在街头为孩子接小便。期间被途经者拍下,大陆夫妻要求取走拍
[摘要]本文从当下两档选秀节目《快乐男声》、《花儿朵朵》的收视现状入手,分析当下选秀节目既不叫座也不叫好、收视低迷的原因,以期国内的选秀节目能够在模仿国外节目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创新元素,突破“潜规则”的瓶颈。  [关键词]电视选秀 快乐男声 非诚勿扰    《快乐男声》是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在继2009年的《快乐女声》之后于2010年推出的一档同类的选秀节目。而《花儿朵朵》则是由青海卫视与湖南经视、天
● 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 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改  ● 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  ●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在最近召开的河南省2008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蒋笃运厅长代表教育厅作了《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5年来的全省教育工作,并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对于河南教育事业而言,过去5年间取得的“四大跨越”“十大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孩子们在不需要吃苦的环境中长大;而为了追求高分,一些学校甚至连培养孩子们意志力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也很少上……种种原因导致意志力薄弱的学生逐渐增多。他们认识到学习习的重要性,却不能持之以恒。面对他们,班主任怎么办呢?    A 胡萝卜比大棒甜  张 琳    不可否认,成长中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做事虎头蛇尾
【摘 要】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关键词】社会流行语;文化语境;传播特性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从语言传播到文字传播,这个过程促使社会群体
【摘 要】政务微博既是传递主流舆论的新阵地,也是感知民意、传递政声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作风转变的生动窗口。近年来,安徽有关部门聚集多方资源,开设“安徽微博发布厅”,大力办好以@安徽发布为代表的系列政务微博,主动发声,创新服务,为网民提供一站式信息平台,标志着安徽政务微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集团军”作战新阶段,而这背后则是政府职能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政务微博 舆论 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务微博犹
【摘 要】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属广播媒体长期以来在宣传党团思想、传递新闻信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随着媒介革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不断革新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校媒的发展。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个案,探究全媒体时代传统高校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 校园广播 新媒体  高校校属广播台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之一,长期以
【摘要】本文就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现代性的后果》的核心内容作了深度释义,并对其进行脉络化分析,将现代性问题拆解为单个重点,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宏大且明细的架构,以便细致深入了解作者的视角。  【关键词】现代性域脱象征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不仅使整体性宏观社会结构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动摇了启蒙时代以来的社会认知标准,价值取向及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