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歌匠人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怀秀、李怀福老师是2006年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得主。获奖之后,姐弟俩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她们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任,创办了以非遗传承教学、歌舞展演为主的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不断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演出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负使命,继续前行,为当代青年做出励志表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李怀秀;李怀福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093-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海燕. 彝歌匠人——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李怀秀、李怀福[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93-95.
  是的,这里的李怀秀、李怀福就是2006年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得主。这是全国人民对姐弟俩最初,也是最永恒的定格记忆。她们身上还有诸多的头衔和身份:彝族海菜腔著名歌手、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第十届和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云南省青年表演艺术家、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所长,等等。问起怀秀、怀福这么多的头衔,其中最钟情于哪个?觉得最适合自己的是哪个?李怀秀老师笑而答:“我从1993 年进入田丰老师创办的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学习至今快30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传承原生态民族歌舞。”
  一、传习所
  有人说她们是从山寨里飞出的金丝鸟,有人说她们是原生态民歌的传奇,有人说她们是农村青年励志的表率,但她们说她们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也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她们担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任,创办了以非遗传承教学、歌舞展演为主的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一)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傳习所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于2011年成立,2016年被评为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在传承方法上,传习所充分借鉴田丰教授创办的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传承经验,利用现有的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资源培育新一代接班人,唤起学员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从而自觉参与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事业中。传习所学员一律实行“三免一补一发”(即免除所有学员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补贴一定的生活补助,颁发国家认证的《毕业证书》),真正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此外,为解决学生脱离实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问题,传习所开创性地采取“请上来”(即请各民族国家级、省级、地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优秀的民间艺人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传承教学)和“送下去”(即不定期带着学员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学习民族民间歌舞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显著。
  (二)龙朋镇传习所
  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于2016年扎根家乡石屏县龙朋镇,同年被评为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并通过民政注册为群众性团体。传习所聘请著名音乐学家田青教授为总顾问,李怀秀、李怀福为所长、副所长,专业教师队伍组成除了李怀秀、李怀福、许凤玉、张美珍、李永华、张富有、者晓燕、自建梅等老师,还长年聘请各民族国家级、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施万恒、后宝云、普美芳、罗凤学、李文艺等老师执教。传习所采取歌、舞、乐、手工艺等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学员主要来自云南省各地州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平均年龄为17岁。截至目前,传习所连续开办了八期海菜腔、烟盒舞传承培训班,培养了海菜腔、烟盒舞、酒歌、民歌、花腰歌舞等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专业人才1000多人,这些学员先后参加了各大电视台组织的歌舞比赛并获奖,部分成为文化部门的专门管理人才,部分在云南各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石屏县古城传习所
  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于2019年在石屏古城挂牌运营,成立至今已演出200多场次。现在,石屏古城传习所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已成为网络主播经常关顾的“圣地”,成了石屏古城的一张“文化名片”。许多旅游达人到石屏县城都要来传习所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看看庭院剧场歌舞展演,好不惬意。传习所每年暑假、寒假都举办海菜腔、烟盒舞传承班,李怀秀、李怀福老师亲自授课,学生有在校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及全国各地的民族文化爱好者。课程有滇南四大腔、烟盒舞、花腰歌舞、云南少数民族精品舞蹈、舞蹈基础训练、民族乐器、山歌酒歌、彝语、彝绣共9门。另外,在石屏古城庭院剧场驻场演出《金鸟银鸟飞起来——云南民族民间原声音乐汇》,庭院剧场歌舞展演采用无伴奏、不插电、纯原生的演唱方式,呈现云南古朴民间古歌、山歌、情歌、酒歌、节日欢歌。《云上红河·花腰恋歌》已在红河大剧院驻场上演90多场。
  此外,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为保护和传承歌、舞、乐、民风、民俗、手工艺等工作切实开展一了系列学术活动,采取展示、录音、录像等各种现代数码化方式将民间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成就记录整理保存下来;对海菜腔的音乐形态及传承关系、未来走向、文化现象、海菜腔文化及生活、生产方式环境等进行专题研究,为海菜腔艺术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和理论探索奠定基础;通过艺术教育、学术研究和文艺展演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二、所之外
  这些年,李怀秀、李怀福老师的工作紧紧围绕着三个传习所开展,这是她们的家,是她们的工作场所。但是,她们除了在传习所授课、主持培训都在做些什么呢?李怀秀老师说,她们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红河州歌舞团的演员,平时要参加团里的演出。
  经常有外出访问任务。先后代表国家出访美国、法国、德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做文化交流演出,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怀秀说:“在国际上展示我们中国优秀的非遗作品也是一项崇高的使命。如2019年传习所师生赴非洲贝宁参加“中国旅游文化周——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系列活动,向外国友人展示了咱们云南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国内也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师生前来交流学习;中央电视台、新加坡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红河电视台、石屏电视台等媒体前来录制节目,这些都需要认真准备对待,不能马虎敷衍,因为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代表一个传承团队。
  另一个身份是云南省第十届、十二届政协委员,所以也要参加相关会议,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2020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的提案就是《加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案以石屏县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五点建议。
  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子走得更宽,探索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的新路。2016年成立云南福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为核心,构建原生态农业产品产业、非遗文创产业、非遗综合产业三大产业生态圈,打造以“非遗生活”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生态圈,通过涵盖服装、乐器、家居、礼品装饰、娱乐、旅游、教育、出版、培训等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与体验,带动非遗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另外,带领团队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艺术人生”“舞蹈世界”“星光大道”“文化十分”“民歌中国”等多个栏目节目录制;参加云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云岭天籁”等多个栏目节目录制;参加多项民间公益晚会等。团队一直在坚持努力付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2年参加在青岛胶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秧歌节”,《花腰女子舞龙》荣获“优秀表演奖”;2014年传习所“田风组合”荣获第七届原生态民歌大赛优秀演唱奖;2014年传习所“田风组合”在第四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中荣获原生态民歌组二等奖、优秀传承奖;2016年参加中央電视台“中国民歌大会”节目录制,荣获第一期第一名;2020年传习所传承节目哈尼族多声部古歌《栽秧歌》获第八届云南文学艺术奖。
  姐弟俩每周的工作都很跳跃,有时候人在蒙自,但如果传习所需要,得立马赶回传习所,传习所又是三个地方,所以经常得快马加鞭地往石屏、龙朋、昆明三地赶。加上演出、外访交流、录制节目等,一路走来还是很艰辛。传承不只是在舞台上和传习所的表演和授课,它镶嵌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附着于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融入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传承是她们一生都在忠于和追求的信念,如传习所的宗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
  三、说传承
  可以说,石屏原生态歌舞已经被带动,这和青歌赛的冠军获得不能说没有联系。相关部门也都在努力,也给予了很大帮助,李怀秀老师说石屏县制定出台了《石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暂行办法》《石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这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对传承还是有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是借鉴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功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传承、发扬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故步自封,要多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国内多参考其他省、自治区的做法,如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多的省、自治区,他们的一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国外如日本的全民参与保护传承模式、韩国的传承人保护模式、法国的立法保护模式、意大利的知识产权文化遗产保护等都可以借鉴。
  二是加大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意义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体、节庆、活动,广泛开展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意义的宣传力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引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使传承工作在中小学教学中常态化,让学生从小接受本民族文化熏陶,增强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担当起传承保护责任。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在融资、税收、土地、监管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改变其内在本质的情况下,进行商品化的运作和包装推向市场,以商品的形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四是多渠道对少数民族文化人才进行培养、引进。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共同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训。增加传承人活动津贴和生活补贴,改善传承条件。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使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能发挥,以保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盛不衰。
  四、话发展
  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更远地传承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发展。在我们这一代传承者之后,需要后面的人接过传承的接力棒继续前行。对于发展,李怀福老师也说了几点自己的想法。
  首先,发展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李怀福老师说他们的自信来自舞台。说有时候唱完一首歌,下面的观众热烈响应,掌声、欢呼声一片,久久不愿离去,强烈要求再唱一曲。这给了我们莫大的自信,但在自信的同时也会促使我们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把自己更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动力。
  其次,发展要拓宽思维方式。原生态民族歌曲就不能仅仅理解成只是歌曲,其实其附含的内容很多,它还包括了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可以把其附带的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等独特的人文魅力挖掘出来,全面带动一起发展。发展也不要局限某一个民族,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闪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可以多交流多借鉴,共同发展。
  再次,发展要开拓多渠道教学模式。高校点教学这一块,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对教学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教学中需要考虑构建学生的价值观,在教学风格、方式上也不能单一的言传身受,需要用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构和再造,这就要求提高传承老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教学,下一步我们想要整理编辑一套专门用于教学的书籍、音频或视频。农村传承这一块,我们专注的是手把手教学,有的学员本身有基础,需要纠正并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都要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把原汁原味的东西用最好的方式授予最需要它的人,让他们从自我的角度去进行传承发展。   五、结束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作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有的需要原汁原味坚持自我,有的需要与时代融入创新发展,传承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成长过程。原生态音乐是一个璀璨的生命,要耐心灌溉,温润滋养,才能茁壮成长;它是一件艺术品,需要精心雕琢,细细打磨,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的智慧之花,没有国界、民族之分。如李怀秀老师说她们到国外演出,唱到欢快歌曲,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与我们一起欢呼,唱到伤感的哭嫁调,大家与我们一起悲伤流泪,此时的音乐没有更复杂的东西掺杂,它只是一种清澈的情感交流,这便是民间音乐真正人民性的魅力所在。
  田青老师说:“艺术就要独特,不能重复;重复别人叫抄袭,重复自己叫自渎。它必须超越,必须创造,必须与别人不同,甚至自己今天与昨天不同,这是艺术孜孜以求的东西。”田青老师的话是传承路上引领前进的一盏明灯,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让民众更容易接受,她们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规律,让一件件作品华丽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海菜腔》《俏花腰》《害羞羞》《月光下的小船》《今天日子好》这些代表作或多或少融入了舞台因素,虽说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歌曲,但其模式还是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有所区别。是她们让其舞台效果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其拥有巨大的舞台魅力。
  李怀秀老师说:“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做到带头作用,引起社会上更多人的关注并加入进来,让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陌生,再过几十年也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歌曲,我们便知足了。”她们的想法很简单,很执着,但路却走得很艰辛。庆幸的是,她们不是单独的姐弟俩在奋斗,还有后宝云、施万福、普美芳、张美珍、许凤玉、李永华等老师及众多的原生态音乐拥护者。这是一股力量,是“金鸟银鸟一窝雀”,她们将这来自大自然的歌声,来自祖先血脉的歌声,有着生命的歌声传唱,将它唱越悠悠历史,唱向遥遥未来……
  生活的空间便是音乐的舞台,如果说最初的音乐来自忙碌于田间地头,那么现在奔走于大地山川,便是最美的生活,便是最真的舞台。祝愿彝人歌者,祝愿彝歌匠人:怀抱生活,秀出自我,福泽民众……
  作者簡介:李海燕(1978-),女,云南石屏,副译审,研究方向为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陈列展厅中民族装饰板块为主要线索,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深度体验提升交互性和普及性。通过创意、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差异和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及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切身的理解体验结合高效的宣传方式,使到访者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博物馆的体验设
【摘要】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共同组成了当今的收藏体系,其中,私人收藏先于公共收藏出现,并成为部分公共收藏的基础。本文以广东中山石湾陶艺大师何湛泉先生之石湾陶收藏为例,结合私人收藏的定义具体阐释何为私人收藏及私人收藏的意义。能称之为“收藏”的私人收藏必须是非盈利的收藏行为,藏品必须具有价值,而藏品的精品化、系统化和具有学术导向性也是私人收藏的必要条件。私人收藏在弥补公共收藏缺憾的同时推动了人类收藏多样
中国共产党百年之路极不平凡,是中国人民改变历史命运的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百年,是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百年。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从未中断,经济社会发展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鸦片战争以后任人宰割的历史,让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我们面向世界和未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对一些人而言,七月末的回忆是属于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  如果父亲还健在,相信在这七月里也会想起那些存储在他记忆深处永远抹不掉的沉痛。  唐山大地震那年,父亲杨克现是新华社河北分社的采编主任,他是新华社奔赴灾区第一批记者中的一员,也是同一批里最后一位撤离唐山的记者。  父亲在世时一直保存着在唐山的采访本,那是他在余震不断发生的现场,在散发着罹难者尸臭的地方,在时间和环境都容不得从容时写下的几十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学者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及“十六字箴言”,以作者方李莉观点为视角进行了论文的论点和论述方式、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思想的讨论,并结合民族音乐的发展要求,最后总结得出文化自觉的现实意义,对不同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应持的态度,对个人、对国家的积极影响,以达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觉;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继承发扬;共赢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哈尔滨文庙是中国东北地区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等级最高、规制最全、保存最完好的孔庙。这座筹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的文庙长久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哈尔滨的传承和传扬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哈尔滨文庙历史沿革与哈尔滨文庙当代价值为主线,展示这座建成90周年的文化殿堂历经风霜洗礼后散发的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文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哈尔滨;社会活动  【中图分类号】K928.75 【文献标
【摘要】文章以安顺学院图书馆藏黔江中学古籍为例,对在古籍修复工作涉及到的古籍、古籍修复等作了阐释,并探讨了开展古籍修复工作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认为开展古籍修复工作要了解修复对象的情况和本馆修复人员技能情况,应本着“重要优先”原则来制定修复计划,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关键词】黔江中学古籍;古籍修复;修复条件;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古籍修复  (
【摘要】新时代,红色文化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将红色基因更好地植入公众心里,这对于革命类纪念馆而言,其使命和任务都很艰巨。那么如何寻求突破和发展,笔者将结合档案工作经验,在对文物档案工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文化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红色文化;档案;思考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历史发展和基本国情的特殊性,以及近现代革命斗争史的丰富内容,构成了革命
【摘要】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反映着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与民俗风情,甘南舟曲是民间舞“多地舞”的故乡,世代相传。贡边多地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优美的音乐和丰富的唱词赢得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贡边多地的音乐、舞蹈特征、表演形式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格班多地;艺术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甘肃甘南舟曲在2010年遭受特大泥石流灾
【摘要】家庭作为人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职能,其中教育便是其较为突出的职能之一。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仅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而且在传统幼儿家庭教育方面也同样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汉族幼儿传统家庭教育进行整理研究,还需要同时展开对少数民族幼儿传统家庭教育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陇南市三县一区180位回族幼儿家长为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