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眼中的记者父亲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些人而言,七月末的回忆是属于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
  如果父亲还健在,相信在这七月里也会想起那些存储在他记忆深处永远抹不掉的沉痛。
  唐山大地震那年,父亲杨克现是新华社河北分社的采编主任,他是新华社奔赴灾区第一批记者中的一员,也是同一批里最后一位撤离唐山的记者。
  父亲在世时一直保存着在唐山的采访本,那是他在余震不断发生的现场,在散发着罹难者尸臭的地方,在时间和环境都容不得从容时写下的几十万军民争分夺秒抢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文字。地震十年后父亲翻看采访本,发现那些潦草的笔迹和速记符号连他自己也辨认不清,可是震撼人心的救灾场面却从被泪水浸染而洇开的字迹里不断地跳跃出来。
  地震发生时父亲正在值班,当得知震中在唐山,灾情十分严重后主动向总社申请去救灾前线,总社当天批准了父亲的请求,并指定他担任唐山地震报道组的组长。临危受命,父亲连晚饭都没顾得吃就出发了。
  虽然石家庄相距唐山只有四百多公里,却因桥塌路毁和四面八方去救援的车辆导致交通拥堵不堪,心急如焚的父亲在三十号半夜才到达唐山。一夜无眠,他将云集于震区的新华社记者组织起来,在七月三十一号的早晨,二十三名文字记者和五名摄影记者组成了新华社唐山地震报导组。
  “强烈的地震,将一切自来水供水设备破坏无疑。炎热的夏天,水,显得更加珍贵。最初人们尝到的是地面流散的雨水,坑里的积水,最后连游泳池的水都喝干了。我们还算幸运,不久就有了修复后的井水吃。然而,水井周围遍布着地震遇难的无名尸体合葬的墓群,雨水渗入地下,浸泡着那些腐烂的尸体,又渗到吃水井里,井水被严重污染了……为了工作下去,为了抵御各种传染病,我们每天不得不大口大口地啃大蒜,不少人视力都模糊了……”
  没过多久,父亲感觉他们这些来救灾的人看起来也像震区的灾民了。
  当夏天过去,第二批记者陆续补充进来后,新华总社通知父亲交接工作后撤离唐山。父亲说,“交代完工作,我忽然感到那经过紧张战斗的身躯和兴奋亢进的头脑全部疲劳不堪了……”
  连续战斗在唐山四十多天,人民记者的责任心是支撑他内心的精神力量。
  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记者,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见证过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晚年时也常写些往事回忆的随笔。唐山大地震是父亲很少提及的话题,也许是回忆太沉重,所有的记忆都永远留存在那本从唐山带回来的泪迹斑驳的采访笔记里。
  我因为年龄关系对那场地震已经没有多少记忆,只记得父亲的匆匆出行,母亲追着车送去大蒜。和姐姐说起来,她说记得父亲要去唐山灾区,来不及吃晚饭,母亲赶着时间煮了茶叶蛋,等送走父亲,才发现忙乱间茶叶蛋还在厨房的桌上没有带去。
  唐山地震后,新华社河北分社幾乎所有的职工都轮流去了灾区,负责工业战线采访的母亲也在八月赶去了唐山。
  那是一个炎热的,没有大人管的夏天,我每天跟着大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挖知了,爬墙,爬树粘知了……晚上睡在院里统一搭的地震棚里,每家之间仅以蚊帐相隔。少不更事,没有恐惧,一个自由快乐的夏天存留在我记忆里。
  记得父亲终于回来了,忘了他是怎样的疲惫不堪,只记得带回给我们的两块压缩饼干。
  移居加拿大已经二十年了,我一如过去的每个七月想起那个没有大人管的夏天,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他讲过的采访往事。趁记忆还鲜活,在唐山大地震四十五周年前夕匆匆记下这段心情文字,致敬英雄的唐山人民,也怀念我参加过抗震救灾新闻报导的父亲。
  愿世间无灾难,一切静好。
其他文献
【摘要】刀郎原创音乐中始终贯穿着他对“爱”的阐释,并带着真挚的情感。本文试从纯粹美学关照的角度,以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递进:先验与体验、移情与表现、共鸣与延伸,对刀郎原创音乐中“爱”的多种表达范式进行解析,并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积极意义,为艺术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刀郎;爱;体验;移情;灵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J603;J64 【文献标识码】A  刀郎的作品2004年后犹如一股强劲的
【摘要】为推进室内设计中的模糊界面设计,营造符合新时代功能要求和审美特征的室内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室内空间模糊界面的设计意义,具体包含功能方面的意义、形式方面的意义和空间维度方面的意义,进一步研究室内空间的模糊界面设计的几个层面,具体包含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的模糊设计,最后研究了室内空间的模糊界面设计的技巧,具体包含形态方面的技巧、材质方面的技巧和灯光方面的技巧。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今后的室内空
信息浩瀚的互联网上,搜索“陈清如”,能得到的信息却不多。  他的名字,只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会议报告,甚至还有早先几年博士生的招生简章中,偶尔闪现。  但如果要写陈清如的故事,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几年前,有人要编写《陈清如传》,跑到他家里和办公室选资料,一选就是40箱,最后找了搬家公司,用一辆卡车才运走。  车载斗量的资料背后,是陈清如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声。他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
【摘要】作为中小学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给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67-03  【本文著錄格式】李伟.让学生听到“美”的声音——中小学音乐审美
【摘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生态宜居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
【摘要】明代创立的督抚制度是为应对明代中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督察整顿吏治、缓和阶级矛盾、平息内忧外患、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断调整进化而成的特殊政治制度。  【关键词】称谓;总督;巡抚;军事;中央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人们对明史研究热度不断升温,与之相关的历史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有很大原因是缘于人们对这个很长又相对离我们很近的朝代所知甚少,了解甚少。尤其电
【摘要】车灯源于地大物博的四川,每逢佳节,人们便会在城乡之间表演,通常为“幺妹灯”和“车车灯”两种形式。在漫长的生活中,人们运用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车灯便在四川艺术中逐渐形成,成为了巴蜀独有的艺术文化。  【关键词】车灯艺术;传承与创新;传播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车灯艺术表演发展到现在,四川的曲艺艺人们也在原有传统
【摘要】该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陈列展厅中民族装饰板块为主要线索,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深度体验提升交互性和普及性。通过创意、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差异和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及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切身的理解体验结合高效的宣传方式,使到访者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博物馆的体验设
【摘要】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共同组成了当今的收藏体系,其中,私人收藏先于公共收藏出现,并成为部分公共收藏的基础。本文以广东中山石湾陶艺大师何湛泉先生之石湾陶收藏为例,结合私人收藏的定义具体阐释何为私人收藏及私人收藏的意义。能称之为“收藏”的私人收藏必须是非盈利的收藏行为,藏品必须具有价值,而藏品的精品化、系统化和具有学术导向性也是私人收藏的必要条件。私人收藏在弥补公共收藏缺憾的同时推动了人类收藏多样
中国共产党百年之路极不平凡,是中国人民改变历史命运的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百年,是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百年。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从未中断,经济社会发展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鸦片战争以后任人宰割的历史,让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我们面向世界和未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