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起点 新征程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百年之路极不平凡,是中国人民改变历史命运的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百年,是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百年。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从未中断,经济社会发展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鸦片战争以后任人宰割的历史,让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我们面向世界和未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新起点和新征程上,深刻认识习近平运用东方文明的智慧在国际社会首先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第一次为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思想。
  为纪念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文明交流互鉴”演讲7周年,文明杂志社携手中国百名学者联合发布倡议: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学者们呼吁:践行“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积极开展东西方文明对话,消除隔阂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系统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完整提出中国面向新时代的文明观,这是当今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宣言》。它的核心理念是: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反映了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中国共产党百年之路极不平凡,是中国人民改变历史命运的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百年,是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百年。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从未中断,经济社会发展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鸦片战争以后任人宰割的历史,让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我们面向世界和未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新起点和新征程上,深刻认识习近平运用东方文明的智慧在国际社会首先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第一次为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思想。
  为纪念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文明交流互鉴”演讲7周年,文明杂志社携手中国百名学者联合发布倡议: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学者们呼吁:践行“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积极开展东西方文明对话,消除隔阂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系统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完整提出中国面向新时代的文明观,这是当今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宣言》。它的核心理念是: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反映了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回顾一百多年前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寻求救国图强真理,先后从西方引进科学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又从向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苏联学习,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践相结合的认识,从而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道路的選择。
  这是一次开天辟地的“文明交流互鉴”过程。当此之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理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新派人物到北大任教,鼓励各种思想和思潮在北大舞台上百花齐放。可以说,没有当时北大校园里多元文化的文明交流互鉴,就谈不上同时发生的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历史的发展,深化着我们对文明演进规律的认识,也彰显着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进入多元化、多层次交融发展的阶段,单一或简单的方式无法解决世界所面临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总结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构建人类全球化共同未来,提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用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相融合的思维方式,丰富和发展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思想体系。以中华文明系统的思想方法和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相融合促进全球化的文明进程,彻底超越了西方“文明冲突论”及某些政客鼓吹的冷战思维、甩锅言论、零和陷阱和意识形态冲突的旧模式。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愈加严峻,但人类社会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这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应对共同挑战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开辟了广泛合作渠道。2020年的全球性新冠肺炎大疫,让我们深刻领会“2014文明宣言”具有宽广的文明格局和深远的文明价值。
  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以全新的方式实践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相融合,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和文明对话的新载体,是文明杂志社不懈的追求。这本在中国创刊20年的国际化高端杂志,成功地梳理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及其核心价值,从而取得国际奥委会的信任,成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合作伙伴与独家授权的媒体。与此同时,《文明》杂志也成为中国国际新形象的高端传播者。从参与国际传播的经验中,总结了文明传播主体的“三自原则”,即“文化自立看文明、文化自觉知中国、文化自信走世界”。   在新时代文明宣言指导下,我们需要以文化自立的姿态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使命,以文化自觉的行动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以文化自信的态度承担起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责任。
  我们呼吁:践行“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积极开展东西方文明对话, 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
  7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向世界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讲,提出了促进文明发展的新思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在总结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在国际社会最大的文明交流平台做出关于未来世界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新倡议,被国际舆论称为“新文明观”。习近平主席运用东方文明的智慧在国际社会第一个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思想,这也是拥有绵延五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发展史的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面向未来发表关于人类文明发展新思想的正式演讲。
  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大国,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向世界展现中国悠久传统的文明思想和展望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这是当今解决世界发展问题的一个崭新视角与观念。
  这是中国领导人作为国际政要第一次在联合国讲坛上,全面阐述对世界文明传播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第一次系统提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贡献。这篇被称为“2014文明宣言”的重要演讲包含了六大主题: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负着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使命;
  二、世界历史的主流进程离不开文明交流互鉴;
  三、文明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五、中国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规律有悠久的历史认知;
  六、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有助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这篇演讲被当时国际舆论评价为中国执政党的“新文明观”,即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为基线和视角,通过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主张,是对文明共享世纪的美好展望。这是中国人民文明共享观的宣示,世界文明共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人民对以和平为人类文明核心价值的认同过程,是世界文明成果传播与发展的共享过程。
  “2014文明宣言”的理论核心有三句话:“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我们把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的演讲看成是一个文明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因为这次演讲是一次重大历史性的文明宣言。演讲从根本上宣示了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融合发展,宣示了交流互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进程,宣示了中国是人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宣示了中国推动这个进程并将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和信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进入多元化、多层次态势交融阶段,单一或局部简单的方式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动态开放的复杂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总结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基础上,为构建人类全球化的共同未来,提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年過去了,今天我们再次学习理解这一文明思想史上的名篇,再次发现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尺度,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显著特征,互鉴是交流的维度和连续性过程。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深度揭示文明的三大规律:
  一、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传播性规律;
  二、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性规律;
  习近平主席发表“2014文明宣言”7年来,我们从《文明》杂志参与国际传播的经验中,总结了文明传播主体的“三自原则”,即“文化自立看文明、文化自觉知中国、文化自信走世界”。
  中国需要以文化自立的姿态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使命,以文化自觉的行动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以文化自信的态度承担起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责任,以中华文化品牌的筑造搭建起文明对话和文明交融的桥梁。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是国际交流与发展对话的指南,贯穿于其中的“文化自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将“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付诸实践的积极尝试和有效行动。
  历经2020甲子年的全球性新冠肺炎大疫,我们再度深刻领会“2014文明宣言”的理论核心和“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实践范式具有宽广的文明格局和深远的文明价值。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值此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7周年之际,中国百名学者携手《文明》杂志社和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共同倡议: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其他文献
【摘要】怪诞,作为与“美”相对立的艺术表达形式,从古至今形式多变,向世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面貌。怪诞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豪放无拘的画风,使表现内容常常是天马行空,极端反常。随着人类审美进程的不断推进,“怪诞”成为了一种不断发展的美学范畴和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及大众的青睐。本文通过对“怪诞”在历史流变中的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达利的绘画作品与同时期的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阐述怪诞艺术是如何
【摘要】刀郎原创音乐中始终贯穿着他对“爱”的阐释,并带着真挚的情感。本文试从纯粹美学关照的角度,以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递进:先验与体验、移情与表现、共鸣与延伸,对刀郎原创音乐中“爱”的多种表达范式进行解析,并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积极意义,为艺术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刀郎;爱;体验;移情;灵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J603;J64 【文献标识码】A  刀郎的作品2004年后犹如一股强劲的
【摘要】为推进室内设计中的模糊界面设计,营造符合新时代功能要求和审美特征的室内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室内空间模糊界面的设计意义,具体包含功能方面的意义、形式方面的意义和空间维度方面的意义,进一步研究室内空间的模糊界面设计的几个层面,具体包含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的模糊设计,最后研究了室内空间的模糊界面设计的技巧,具体包含形态方面的技巧、材质方面的技巧和灯光方面的技巧。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今后的室内空
信息浩瀚的互联网上,搜索“陈清如”,能得到的信息却不多。  他的名字,只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会议报告,甚至还有早先几年博士生的招生简章中,偶尔闪现。  但如果要写陈清如的故事,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几年前,有人要编写《陈清如传》,跑到他家里和办公室选资料,一选就是40箱,最后找了搬家公司,用一辆卡车才运走。  车载斗量的资料背后,是陈清如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声。他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
【摘要】作为中小学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给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67-03  【本文著錄格式】李伟.让学生听到“美”的声音——中小学音乐审美
【摘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生态宜居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
【摘要】明代创立的督抚制度是为应对明代中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督察整顿吏治、缓和阶级矛盾、平息内忧外患、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断调整进化而成的特殊政治制度。  【关键词】称谓;总督;巡抚;军事;中央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人们对明史研究热度不断升温,与之相关的历史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有很大原因是缘于人们对这个很长又相对离我们很近的朝代所知甚少,了解甚少。尤其电
【摘要】车灯源于地大物博的四川,每逢佳节,人们便会在城乡之间表演,通常为“幺妹灯”和“车车灯”两种形式。在漫长的生活中,人们运用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车灯便在四川艺术中逐渐形成,成为了巴蜀独有的艺术文化。  【关键词】车灯艺术;传承与创新;传播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车灯艺术表演发展到现在,四川的曲艺艺人们也在原有传统
【摘要】该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陈列展厅中民族装饰板块为主要线索,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深度体验提升交互性和普及性。通过创意、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差异和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及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切身的理解体验结合高效的宣传方式,使到访者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博物馆的体验设
【摘要】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共同组成了当今的收藏体系,其中,私人收藏先于公共收藏出现,并成为部分公共收藏的基础。本文以广东中山石湾陶艺大师何湛泉先生之石湾陶收藏为例,结合私人收藏的定义具体阐释何为私人收藏及私人收藏的意义。能称之为“收藏”的私人收藏必须是非盈利的收藏行为,藏品必须具有价值,而藏品的精品化、系统化和具有学术导向性也是私人收藏的必要条件。私人收藏在弥补公共收藏缺憾的同时推动了人类收藏多样